APP下载

从桥语听工匠精神

2019-08-30黄飚全

博览群书 2019年7期
关键词:泰顺廊桥桥梁

黄飚全

春节前,伴着故乡浓重的年味,我收到作家林晓云的新书《桥语》。这是一部以闽浙地区历史留存的廊橋为叙述主体展开的文化长卷,是凝聚着劳动人民伟大智慧与伟大的工匠精神相融合的智慧体现,不论是走过唐宋历史的尘埃,还是走过明清文化的洗礼,在这里,我们可以透过贯穿古今的桥梁建筑,来触摸这一段历史的脉动。

历朝历代的泰顺人的生产生活与休养生息就在这片土地上与桥为伍,与桥相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文明与富裕牵手的风和日丽。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正是在这种情怀下,作家林晓云的《桥语》,给我们打开了一幅曼妙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在回望之中,沉思;在品味中,静思;在赏析中,欢欣。

《桥语》通过历史上建造留存至今的闽浙地区的虹桥、拱桥,寻找挖掘这些与桥相关联的文化符号,通过以茅以升、杨道明、陈志华、唐寰澄等近代桥梁专家对历史遗存桥梁建造技术的高度评价,带读者领略闽浙地区劳动人民近一千年以来,建造起的一座座通向山外的梦想之桥与致富之桥。在这个过程中,苏公、王光奕、吴世汪、林晴霁等名字,便随着文兴桥、永庆桥、文重桥、三条桥、北涧桥、仙居桥等桥梁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闽浙地区的劳动人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就地取材、巧夺天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梁木穿插别压”式拱桥,并巧妙地运用建筑学、力学等原理,在水利建设、农田建设、乡村建设、集市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底蕴。

《桥语》一书,依托廊桥这一厚重的文化符号与历史存在,给我们展示了与建桥有关的民俗文化、祭祀文化、尝新民俗、旅游文化,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把读者引入闽浙地区浓重的文化氛围。让读者透过廊桥,进一步定型、定名进而给现代的廊桥一个全新的定位。

廊桥,是让一代又一代的泰顺人守望并呵护着的文化元素。因为廊桥这个文化符号,才有了追随廊桥建筑艺术的董直机、曾家快,因为有了廊桥,才有了一代一代护桥人如吴传岭、雷竹,有了义务宣传廊桥文化的萧云集、钟晓波、刘海沙、周万巩。

泰顺不仅有廊桥这一历史文化元素的存在,还因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现实,打造“绿水青山”与生态旅游,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历史文化名片,把廊桥的历史渊源于当下的茶文化、牧文化、旅游文化整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与文化含金量的旅游新区,或许,这正是作家林晓云的良苦用心。

从虹桥到廊桥,穿过历史的烟云与岁月长河的洗礼,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工匠精神。是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神奇的力量,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好的证明。

作家林晓云穿越历史走进现实,以拨云见日的敏锐眼光,娴熟地运用纪实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桥、人与文化的碰撞,通过唯美细腻的刻画,真情地赞美了泰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林晓云已经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融入到了这洋洋洒洒的文字之中。

(作者系评论家、诗人、作家、资深媒体人、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泰顺廊桥桥梁
无钉桥梁的传承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北涧桥
浙江泰顺耄耋老人“以身许桥”推广廊桥文化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记忆中的廊桥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流程管理
廊桥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