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推进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审美化

2019-08-30陈媛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陈媛

摘 要:漢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天生就是具有审美属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成为了高中语文课程当仁不让的重要使命。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中学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具有了必然性,由此产生的审美化课程内容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当下语文课程中审美教育渗透状况还不容乐观,教师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推进语文课程内容的审美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课程内容;审美化

一、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的必然性

(一)语文课程内容

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语文课程内容不同于语文教学内容,在真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内容也只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语文课程内容不是教科书内容,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教科书只不过是一种凭借;选文内容未必就是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换句话说,选文无非也是课程内容的一个例子。但是,选文在语文课程内容中也是极具审美性的。一位教师对于所选文本的审美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的美的空间,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灵上的触动。

从语文课程内容角度出发,人们不难发现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在互动中共同产生的知识上的共鸣,这种知识更多层面上是一种书本之外的获得,包括精神和情感。只有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有灵魂、有情感的。

(二)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的内容

1.课程材料选择

课程材料是“媒介”,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是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更改和补充的。课程材料的开发性与创造性使得课程内容在选择上具有多样性与审美性。语文课程材料中蕴含了许多美的元素,教师要充分发掘,并选择美的方式来传递,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教师在选择适当材料之后,还要充分挖掘材料中的内在美,从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果教师选择了诗歌,那他必定要先自己剖析诗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接着升华成自己的真实情感来引导学生;如果教师选择通俗易懂的民间小故事,那他就要从人物形象以及故事主旨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其实就语文课本而言,其编选的文章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都具有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文章的旨趣哲理,还是结构语言,无不渗透着丰富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好好把握,引导学生体悟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互动

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效率,才能将课堂的中心思想扩展到极致。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充满温馨与情趣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彰显和谐、关注个性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是流淌着诗意与梦想的。

语文课程内容不能只是停留在书面材料上,它更大程度地展现在课堂本身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才是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在教师选择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事例、用什么样的材料以及运用何种表达方式也能体现出教师自身的审美。如果教师运用好的材料互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是课程内容在生命力课堂中的体现。

3.情感升华

语文课一定是充满想象与创造的,因为语文从来就没有固定的题型和答案。如果语文课一旦被理性与规则束缚,那么语文课的灵动性也就被扼杀了。语文课程是带领学生去领略风采、用来造梦的。语文课堂给了学生精神栖息之所,给了学生梦想的羽翼。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用一切尽可能的手段使学生参与进来,边读边想象,在讲授过程中适当展现给他们合适的案例,产生心灵的震撼,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则适当的材料也恰恰是由教师的审美决定的,一个好的材料也更能激发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对学生在课堂以至课堂之外的精神成长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的魅力之处

(一)语言美

名师袁卫星说:“语文课堂应该有很多美,我最看重的是语言美。”课堂中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表达之中,如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有度的节奏,干净漂亮的板书,对学生的赞赏与鼓励等。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美最重要的部分体现在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与品析之中。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各种体裁的文章语言都独具特色,都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品味、揣摩。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启发学生发现美,由此激发他们在情感上的认同。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更要懂得夸奖与鼓励学生的技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用自己适当的表达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需要用自己柔软但却有力量的话语激励学生,更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夸奖。恰当的表达能体现语文课程语言的艺术美。

(二)形象美

首先,语文课程教学中所选用的文本、人物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楷模。文本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学生设立了审美对象,为学生仿效、学习提供了形象基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文本不再枯燥乏味。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所展现给学生的形象,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穿着得体、大方,会给学生留下美观大方的好形象。有些学生会对形象不佳的教师没有好感,从而厌恶课堂,更别提从课堂中得到美的熏陶了。但是,教师在要求自己形象的同时,也不可过度追求,毕竟课堂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形象,身着奇装异服,甚至频繁更换衣服、搭配,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境界美

语文课堂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之美。语文课堂的灵魂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于教师能够通过自己极富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热情带动学生进入所要学习的文本之中。有时候能否进入文本境界也是学生能否准确领会文本旨趣、达到情感升华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还要承担“导演”的角色。教师要先剖析文本,捕捉好文本中感情至深之处,设身处地体会并转化为自己的真实感情,然后再引导学生释放激情、产生共鸣。例如,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候往往要说这样一句话:“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我想象一下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学生年代,真正坐在课桌旁的笔者没有完全理解并认真践行这句话的,直到后来在需要向学生讲解时,笔者才明白这句话是有多重要。“努力去想象”其实就是进入作者的那种状态,入境了才能真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从而吸收文本的力量,懂得所学文本的美。语文美,美在每个人内心都可以采菊种豆,美在每一处心动都是属于自己的。从“有我”到“无我”,其实就是一种美的升华。

三、中学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的要求

(一)寓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过程中

语文课程的审美化教育寓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切不可撇开语文教育本身的任务搞审美教育,切不可脱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辟蹊径。无视语文课程的特点,一味强调美育、道德教育,就会背离语文课程本身的轨迹。语文课程的审美化是根据课程内容随机生成的,一定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才是可行之道。

(二)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语文教师的审美观、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位语文教师只有自身拥有了较高的审美修养,才能更好地感受美,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自觉运用美,适当创造美,从而提升课堂的整体美。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内心缺乏审美修养,那他的课堂一定是枯燥的,更别提让学生从他的课堂上产生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了。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超高的审美修养。同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1.培养审美感知,发现美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包括语言的、精神的、结构的,这些美都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体悟,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在教授文本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朗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本,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体味。学生审美的核心是自我获得,学生对于文本中有丰富感情的句子,对于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无论学生是理解还是不认可,那都是一种感受,都是审美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不断体会人物形象,体会独特的技巧,体会故事细节,从而体味感情,培养自己的审美。

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的目的在于创造美。所谓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朗读、讲解、写作都是发展学生表达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写作,它不仅仅是表达美的手段,更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处于审美感知的制高点。因此,教师要注意将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语文写作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感知课堂文本材料,还能够让学生积极进行审美创造。

四、结语

综合来看,推进中学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追求。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的学养和人格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审美元素,带领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推进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审美化,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8-73.

[2]鄭昀,徐林祥.语文美育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

[3]李节.语文教育研究、文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专访[J].语文建设,2008(4):4-6.

[4]温儒敏.语文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前景[J].文学教育(上),2010(12):4-6.

[5]彭君.构建审美化的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6):76.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