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聿铭—那中国人的胆识

2019-08-30王金辉

博览群书 2019年7期
关键词:贝聿铭苏州建筑

王金辉

2019年5月16日,当代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度过了自己最后一个生日,102岁高龄贝聿铭先生带着他一生传奇励志的人生故事,溘然长逝,他用一个世纪的人生实践,将自己的建筑设计洒向了世界各个角落,给世界留下了许多美轮美奂的杰作,贝聿铭,在不断发展中提升自我,在不断突破中超越了时代,他的人生传奇故事,记载着智慧和匠心,值得所有人学习、铭记。

名门望族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家世显赫,根据《吴中贝氏家谱》记载,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的贝兰堂是苏州贝氏的始祖,近代,贝氏家族是当地最为兴旺的家族,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贝哉安和贝润生分别从事金融业和颜料业,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学问渊博,是清末的显赫人物,在京城做过官,民国时期,贝理泰又表现出了出色的理财能力,在上海投身银行业,生意兴隆,并在1915年投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游社。而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曾担任过苏州商会会长,以及红十字会、市公所、市民公社等多个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为苏州的商业、公益事业做了许多的实事,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而贝聿铭的生母庄氏,清朝国子监祭酒之后,知书达理,是贝氏家族相夫教子的贤内助。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为贝聿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生平台,以至于贝聿铭成名后回忆道:

苏州的那段生活,影响了我日后对生活和待人接物的看法,与祖父、父亲的共同生活,让我学到了更多中国传统观念。而那个古老的世界使得我更敏于感受,在那里,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意义的所在。

奋斗人生

1927年,贝聿铭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中学时代的贝聿铭,学习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1935年,贝聿铭登上了“柯立芝总统号”,远渡重洋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39年,贝聿铭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并且顺利获得了大学毕业。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二战全面爆发,在德意日法西斯猖獗的紧急时刻,贝聿铭投笔从戎,在美国海军服役三年,为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4年,贝聿铭退役后,攻读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并在第二年被聘为设计院的助理教授,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学院代表设计师马塞尔深刻影响了贝聿铭的设计理念,1948年,学术已小有成就的他,转入实际的建筑领域,当时著名的纽约房地产开发商威廉柴根道夫破格聘任贝聿铭为建筑师,让他担任自己房地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贝聿铭为公司设计了许多的商业开发和公共建筑项目,用自己的真实才干,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和欣赏,提升了自己对大型项目的掌控能力。此外,他还投身于公益事业,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并为纽约大学设计了教职工住宅大楼,这一切,让初出茅庐的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贝聿铭,开始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并开始了对建筑的艺术性探讨,设计了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爱佛森美术馆等项目,此外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城市设计了许多大众型、经济型,又兼有时代美感的社会化公寓,受到了许多工薪阶层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1963年费城莱斯大学向他颁布了“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华盛顿邮报》称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建筑师。1964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举国哀痛,肯尼迪图书馆成为纪念已故总统的最重要项目,刚刚跻身建筑界新人的贝聿铭面临着人生一次最重要的委任,他击败了凡德罗和路易斯两位公认的建筑界大师,一举拿下了肯尼迪图书馆项目,由于其设计风格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的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表示:“让贝聿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这是个非常动情的决定。他可以察觉出别人无法发现的东西,我不在乎他以前是否有过出色的设计,但是我相信他现在的才能。”正是由于贝聿铭的自信、优雅和风度的东方气质,让他脱颖而出。他看上去是一位贵族,更是一位改革的绅士。肯尼迪图书馆耗费15年的时间完成,从选址到设计图纸的初稿,让贝聿铭经历了许多的波折,甚至遭到波士顿居民的强烈反对,1979年,这座由纯粹几何形态的现代建筑矗立在了波士顿近郊,终于引起了美国建筑界的强烈轰动,并向他颁发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早年远赴美国求学的贝聿铭,远在大洋彼岸,却一直牽挂着祖国的发展,贝聿铭在《筑梦天下》杂志中说道:

对我来说,中国的印记从未完全消失,现在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由于贝聿铭对祖国的这份炙热的感情,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爽朗的答应了,并根据自己的一贯设想,“将中华民族特色与世界特色相结合”。贝聿铭不辞劳苦的走访了中国的各大城市,寻求创作灵感,收集所需的素材,最后采取了不规则的院落布局方式,将香山饭店与周围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体现出了“中国民族艺术的思想精华”。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返修卢浮宫项目,卢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贝聿铭团队努力使7个部分荟萃成为一个闪亮的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支架远远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独创的结果。起初这座玻璃金字塔并不受法国人的喜欢,连法国文化部长都公开批评,卢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师的作品犹如一坛上了岁月的陈酿,散发出了无穷的香味,以至于让法国人民渐渐的爱上了这座透明金字塔,成为巴黎地表性建筑之一。贝聿铭本人也曾再三表示,“建筑师要坚持自己,如果成功了,很好,如果不成功,就再试一次。”玻璃黄金塔最后获得了完美的立体感,受到了密特朗的高度赞扬。

1989年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也是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贝聿铭独特的设计特点。这座大厦是香港第三高楼,外形像“节节高升”的竹子,展示了出了生机、力量、茁壮和锐意奋进的精神。

2002年,85岁的贝聿铭再次来到了中国,他受邀设计苏州博物馆,因为贝聿铭祖籍苏州,深爱着这片曾经生养过他的故土,所以他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力。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无论是建筑、色彩、还是布局、风格,都秉承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貌和精髓,勾勒出一个山水画式的建筑,呈现出“以墙为纸,以石为绘”的创意景观,其古代山水画风格孕育出了浓郁的江南建筑之美。2006年苏州博物馆最终建成,这座集现代化馆舍的建筑、古建筑与创作山林一体的综合博物馆,终于矗立在了世人的面前,此作被称为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被他亲切的称呼“最亲爱的小女儿”,可见意义非凡。截至今日,这座建筑仍然在那里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建筑气息。在贝聿铭逝世的第二天,苏州博物馆发布微博表示: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心血凝结,是留给苏州人民最珍贵的礼物,我们震惊于噩耗,更身怀感念,感恩贝老为观众带来的艺术惊叹,感恩贝老为每一位苏博人激发的骄傲和努力,贝聿铭先生虽已远去,但他凝聚着生命之光的苏州博物馆将永远铭记和怀念,愿贝老于天堂永安。

建筑风格

贝聿铭先生被誉为“当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的建筑理念很难不受到当代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当时的美国首都纽约是当代艺术之都,聚集了各个艺术流派的创作风格,抽象表现主义、概念主义和极简主义都在纽约获得了展现的舞台,大量知名的艺术家曾在这里开设个人展览会,成立个人工作室,而贝聿铭先生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生活在这里,当代艺术风靡美国的同时,通过原始形状来表达简洁而有力的形式语言成为了许多建筑师借鉴学习的典型风格。

极简主义大师索尔·勒维特在上世纪50年代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时,曾与贝聿铭有过简短的合作,在索尔·勒维特的代表作中,我们看到了与贝聿铭先生作品遥相呼应的创作手法,两位大师在探索空间构图的边界,仍然保留了原始形状的清晰度和构图规则的易读性。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肯尼迪图书馆,就是极简主义思想的体现,肯尼迪图书馆把三角、圆圈和方块三种原始形状进行大胆地组合,而每一个分离出的几何元素则完美地展现了它的空间力量。

贝聿铭的设计以务实为首,他从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个艺术流派或理论学说,但他的建筑风格之中无不透露出极简主义的艺术特征。这不是某种巧合,而是建筑师和艺术潮流在时间和空间的重叠,相互作用产生出的效果。贝聿铭和同时代的建筑大家痴迷于视觉艺术世界,使用了主流的哲学思维,让这些简单、纯碎的几何图形使人们从时代的技术发展和复杂的世俗政治现实中解脱了出来,回归到对自然物质世界规则的冥想之中。

所以说,贝聿铭先生的建筑风格自成一派,用一句形象的话加以概括,可以称贝聿铭是一位几何学的魔术师。贝聿铭的设计以其敏锐的直线、单纯的构造和透明充满光的空间,在20世纪的现代建筑史上留下了巨大的足迹。

而贝聿铭的另一作品香山饭店,所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了十倍,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的感观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后花园内的远近山水、叠石小路、高树铺草布置的非常得体,既有江南皇室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考虑到香山独特闭幽的环境及众多的人文景观,刻意设计成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特殊形式。

日本美秀美术馆表达了贝聿铭的一個重要理念,即自然与建筑相融合,美术馆建筑分三层,使用面积9241平方米,美术馆在结构设计上,最大的亮点是通过跨越两个山脊的隧道及吊桥,吊桥是专门为建造美术馆单独研发的,从与其相连接的隧道出来缓缓前行就可以到达美术馆的入口,整个结构采用非对称多悬斜索结构,由一条定制的曲线型钢作为主要的支撑结构,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弧线,暗示美术馆的优美深邃。艾佛森博物馆是贝聿铭早期设计相近与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风格,用巨大的立方体构成,悬臂式的箱子通过强烈的阴影将博物馆的外立面与地面隔开,立方体之间的空隙使得一些日光进入艾佛森博物馆中央入口空间,巨大的华夫饼形状的屋顶位于中央庭院的上方,整体的混凝土材料营造出一种昏暗的氛围。

贝聿铭坚定了一生的建筑梦想,将自己的毕生生命融入到了不朽的事业之中,用自己的设计让全世界的星空都倒悬在他的理想王国里,他翻阅了大量的建筑学书籍,涉猎古今中外美学、文艺学和各国民俗学,了解世界大师的作品。向着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的稳步前进,巴黎的玻璃金字塔、美国壮丽雄奇的肯尼迪图书馆、北京古色古香的香山饭店,贝聿铭都以中国人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用建筑这一艺术装饰了人类的家园,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作者为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贝聿铭苏州建筑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贝聿铭的灵感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