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职思政课协同效应初探
2019-08-30刘喆
刘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协同效应,就是通过不同因素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与整体增强。要想增强中职思政课的协同效应,必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思政课与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在立德树人上实现优势互补,思政课与日常生活教育协调配合。
一、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就是各类课程和思政课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起朝着共同的方向协力发挥育人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用好思政课课堂这个主渠道的同时,要做到“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一)思政课要发挥好主渠道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思政课,包括“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这几门课程,承担着对中职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经济、政治知识教育,道德、法纪教育以及职业生涯教育的任务。显然,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思政课是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首先要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内容经历多次改进,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断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但要更好地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仍需在改进中加强,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需求。
一是思政课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也要不断完善。二是思政课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强调人文关怀。三是中职思政课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本,把思政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上,凸显思政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和意义。思政课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才能发挥好对各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才能有方向和标准。
(二)各类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应该是学校各类课程的共同任务。每门课程虽然内容不同,存在着具体任务、具体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但都有“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发挥各门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各类课程要充分挖掘自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资源。每门课程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道德精神、人文情怀。一方面,可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载体。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二是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拓展思政课的育人渠道。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多渠道、多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性化的特点,其他课程具有隐性特点。各类课程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通过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与竞赛、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教育方式,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比如,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思政课偏重从知识形态上讲理论、树规范,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则有意识地要求学生遵守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规范行为。
二、思政课与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工学结合是其基本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与在企业工作阶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学生的教育由学校扩展到了社会和企业,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课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够把思政课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真实情境,使学生在社会、企业的真实情境中参加实践,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思政课与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参加社会、企业实践对形成综合素质乃至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督促学生较好地完成工学结合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在思政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到社会、企业中领悟、体验、总结;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导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规范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认识职业素质要求,增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
三、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
中职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由学校、党团组织、班主任及学校其他人员对学生所进行的管理、组织、服务活动。对于处在十六七岁年龄段的中职生来说,这种活动对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上虽有不同,但二者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应该是相互配合、相互协同。
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调互补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要形式、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针对中职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贴近中职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中职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和学生管理、服务人员相结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组织、服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从理性的深度和高度认识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问题,使学生养成理性思维。学校的管理、组织、服务人员,不仅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而且要了解思政课的内容和要求,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联系,以增强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