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境”育人模式下高职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2019-08-30范九红王云飞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教高质量育人

范九红 王云飞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为我国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政策依据。趁势而上发挥高质量党建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和引领作用,是高职院校新时期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机遇。

一、“四境”育人模式的形成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历经十年实践探索,通过“引企入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创,把校区变成了产教融合的园区。2015年以后,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思路,走出校门,“送教入企”,搞分布式办学,把学校直接办到企业里,把产业园区变成了产教融合的校区。学校在以上两个阶段始终沿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融四境”职教育人新模式:“四境”是基于企业形成“产、学、研、创”四个育人场境。“三融”是融课程、融体系、融体制。其中,融课程是从产、学、研、创四个场境中提取教学因子,基于真实项目开发课程,使课程从“四境”中来,到“四境”中去;融体系就是建立产、学、研、创“四境”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融体制就是学校与企业混合所有制办学,保障“四境”育人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共赢。事实 上,“三融四境”职教育人新模式从根本上讲是“四境”协同育人的问题。这种模式使得企业跨界联手、学校内外并举,而分布式办学则将学校办到产业链中去,并根据产业链的需求来调整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二、“四境”育人模式落地实施的瓶颈问题

“四境”育人新模式落地实施的第一个环节是“产、学、研、创”四个场境平台的搭建,第二个环节是从“四境”中来,又回到“四境”中去的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四境”育人模式落地实施的关键。课程建设的实践者是教师,但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显然不能胜任从“四境”中来又回到“四境”中去的“四境”育人的新任务,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产业经历,即便从企业引进的工程师,在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中,其技术技能水平也日渐落后。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知识不能保鲜的问题,是影响“四境”育人模式落地实施的瓶颈问题。瓶颈问题既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同时也是新时期我们创新工作的新机遇,因此探索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过程中,如何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以发展检验党建工作质量,是当前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三、“四境”育人模式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发展的破题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总要求,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内各项法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当下,我们正处在教学改革的重要关口,应对“四境”育人模式落地实施新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迫切需要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从而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从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引领高质量发展,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进行“双身份”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院建设发展的“第一资源”,亦是“四境”育人模式的践行者。我校在教师队伍中提出打造主次分明的“双身份”建设,即“学境”里的教师身份和“产、研、创”里的工程师身份。以工程师为主身份的教师,全程参与企业项目,共同开发课程,协同育人。在实际工作中,为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凝聚更多力量,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创新了党小组设置形式,打破了原有的以教研室(学境)为党小组的工作形式,创建了“产学”党小组和“研创”党小组,将日常党务工作和“四境”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党员教育与管理,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年来,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喜获首批全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2名教師全程参与石家庄博深工具有限公司复兴号高铁刹车闸片智能工厂的建设;智能取餐AI机、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项目稳步推进;《AGV小车冷加工》《智能工厂产线设计与虚拟仿真》融课程开发顺利开展。通过“双身份”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实提升了教师在项目中开发课程的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二)绘就“双体系”建设蓝图

经过两年多的创新实践,基于“四境”育人模式的“双体系”建设蓝图已然绘就(如图1所示),即不仅要在“四境”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更要在“四境”中健全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学院通过与郑州华晶等四家公司联合创办明华智能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面向超硬材料行业建设智能工厂,形成了明华研究院的智能工厂建在哪里,学院的人才培养就跟到哪里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引领着学院教师团队始终与企业深度融合;这一特色驱动着的人才培养从底层技术工人向着智能产线运维工程师的精准转型;这一特色也固化为学院“1.5+0.5+1”的阶段性课程体系。“1.5”是学校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0.5”是合作企业输入的课程,“1”是到合作企业跟岗学习及顶岗实习。

四、结语

如今,我们站位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正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谱写职教人更加出彩的新篇章,为学校提出的第三次创业目标,贡献力量。

(责编  李光远)

猜你喜欢

产教高质量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