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家精神光耀神州人地
2019-08-30姚远
姚远
一部旧中国的百年衰弱史,就是科技落后、被动挨打的血泪史。
一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科教兴业、发奋图强的奋斗史。
中华民族由盛而衰,命运跌宕,由弱而强,正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场围绕着“5G”新技术革命而展开的中美贸易摩擦战,正是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与西方列强进行分庭抗礼的争锋和较量。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社会自觉践行、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除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全国人民的奋斗,关键是因为有一批批爱国奉献、守正创新的科学家,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默默奉献。从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到袁隆平、黄大年、南仁东、王小谟等为代表的新时代科学英模,正是有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也在塑造着中国的科学家精神。
如今,中国正处在经济崛起的新时代,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尊重科学家,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重视科技创新、尊重科技人才的环境和氛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人的素质对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尊重并调动一切有利于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最核心的要素,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不创新,勿宁死。”我们的各个行业都要贯彻《意见》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不断创新,不断弘扬科学家精神,将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和弘扬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至为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欣喜地看到,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当年的获奖感言及其论文已经改编成课文,入编高中语文教材,即将进入课堂。初中历史教材也将在科技文化成就中对屠呦呦的科研团队进行专题介绍,在学生心里播下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引导他们充分理解新時代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鼓励他们继承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拳拳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
近日,中国科协有关部门主办的“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在陕西、甘肃等地巡回演讲,让科学家精神走进校园,为学生拓宽学科素养的培养路径,努力为他们将来担负起“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的职责和使命,打下比较坚实的认知基础。
近年,中国军工的大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正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成果体现。军工行业,也成为科学家培育和成长的摇篮。
作为军工精神最为集中的体现,我们要不断弘扬军工文化,宣传科学家精神,让这种精神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吹响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集结号。
诚如斯,中华民族之崛起,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