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研究

2019-08-30褚振威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意愿调研个体

张 雷,褚振威

(山东建筑大学 a.管理工程学院;b.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它通过应用软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并将建筑项目虚拟化,从而实现对项目建造全寿命周期的高效管理[1]。凭借其模型可视化特性以及对建筑信息协调管理,BIM技术正逐步成为建筑行业的研究热点,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将会为建筑业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2]。Barlis指出,BIM具有提升设计信息质量,减少施工成本,对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及有助于工程项目可持续化发展等优点,并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3]。在实际使用方面,西方国家BIM技术实际项目中的使用率普遍很高[4]。美国总务署数据表明,约50%的美国建筑公司将BIM技术,作为主要的应用工具。从2011年起,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德州将BIM技术作为政府资助工程项目的必用技术之一[5]。在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BIM技术的使用率已达到70%之多[6]。但在我国,BIM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使用率普遍不高,为解决此问题,有关部门及相关学者对促进BIM技术在我国的使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政府层面,我国各省相继颁布了BIM实施标准,指导BIM技术有效地进行使用普及。在个人层面,对于BIM技术使用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抵制变革及技术采纳影响研究层面。组织行为学认为,组织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意愿,能够提高管理者对个体的行为引导和结果预测,从而促进目标的有效实现。行为意愿的强弱度,对加强行为行使效率具有正向作用[7]。由此看来,BIM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应用者使用意愿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技术特性对项目收益贡献程度。因此,对于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BIM技术有效使用及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不少学者聚焦于从使用个体角度出发,探讨了个体心理认同感对BIM技术使用影响。从技术采纳层面,Dariusz等[8]基于BIM技术采纳度以及BIM技术应用效益,通过对波兰建筑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并研究分析,找出影响BIM技术采纳关键因素,总结出解决方案。而在国内,郑生钦等[9]通过改良UTAUT模型,提出新模型,分析BIM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感知有用性和任务技术匹配度是BIM技术采纳主要影响因素;部分学者对BIM技术应用表示质疑。Donya等[10]基于BIM技术采纳应用风险的角度,对阿联酋建筑从业者BIM技术应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最终得出影响阿联酋BIM技术应用主要风险因素,提出相关改善建议。BIM应用满意度是使用个体对BIM技术的心理接受程度,可用于预测BIM使用行为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效益度。Rodgers等[11]对澳洲相关BIM应用项目进行追踪研究,通过对各项目BIM应用者的问卷收集及半结构化会谈,结果表明,BIM满意度为BIM应用九大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BIM技术的使用推广起着关键性作用。

心理资本是一种动态心理特征,是个体积极心理发展的总称。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Fred Luthans提出,是以一种明确竞争优势来源的角度,来阐明心理运动对于行为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心理资本由四个维度组成,即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12]。Avey等[1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个体使用行为态度及使用意愿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相关学者基于心理资本角度,从变革抵制、工作绩效等方面,对组织中的技术应用人群进行使用意愿研究,并借助相关统计模型,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得出影响行为意愿的关键因素。

基于心理资本的研究多关注于个体的心理资源与实践的差异性变化。在工程领域,部分学者将心理资本与BIM技术使用行为相结合,进行BIM技术在相关组织中的应用性探究。BIM技术应用变革抵制是BIM推广障碍之一,张连营等[14]对设计人员进行BIM技术变革抵制性问卷调查研究,以心理资本为自变量,与BIM采用、变革抵制倾向等变量相结合,构建研究模型,并得出各元素之间影响关系,最终验证得出心理资本对克服BIM技术变革抵制具有积极作用,为促进BIM技术有效使用提供有益参考依据。在对施工人员的BIM技术变革抵制研究层面,心理资本也起到积极作用。周戟等[15]以心理资本视角,在意识、态度层面,探讨了工程施工人员对BIM技术的变革抵制情况,从而找寻出影响施工人员BIM技术应用的抵制因素,为施工人员更好运用BIM技术提供有益帮助。由此看来,心理资本对于BIM技术使用行为深化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过对文献系统整理发现,现阶段国内外对于BIM技术使用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应用影响和个体采纳影响。而从个体角度,使用行为意愿对技术使用影响的研究基本为空白。因此,本文从心理资本角度,对BIM技术应用相关人群进行使用行为意愿调查问卷研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结果验证分析,补足研究空白。

1 研究理论与假设

1.1 研究理论

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是社会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由美国学者菲什拜因和阿耶兹提出,应用于心理和社会学研究[16]。理性行为理论主要由三个元素组成,即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意图,而三个元素影响着行为意愿。TRA认为,使用者的使用意图决定了个体的使用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影响着使用意图的变化[17]。在进行技术应用研究中,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作为重要潜变量,影响着技术采纳的效果。本文在原有模型基础上加入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使得TRA模型的技术适用性得到有效加强。

本文以理性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基于心理资本的角度,并借鉴技术采纳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中的行为意图预测变量,即感知有用性与感知应用性,与心理资本构成心理资本影响测度。其中两个变量基于心理变化而产生,对心理资本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为心理资本的原生变量。通过对原有理性行为理论模型变量进行改良及对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假设,得出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模型。图1所示。

图1 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模型

1.2 研究假设

1.2.1 心理资本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关系

感知有用性是指个体对行为应用有效性的感知度[18]。本文中的感知有用性即为项目各参与方对于BIM技术应用收益的认可度。认可度越高,表明BIM技术应用有效程度越强,项目收益性越大。感知易用性为个体对特定行为应用难易性的感知度[19]。感知易用性强时,会使应用者对技术心理接受度增大,导致其BIM技术采纳意向的形成。在实际应用中,项目感知有用性的大小会间接通过使用者心理的变化,既而影响感知易用程度变化。心理资本作为一种高阶性的心理状态,由多种心理活动渐进融合而成,而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作为心理感知的重要变量,对心理活动的形成具有驱动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H1:感知有用性对感知易用性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H2:感知有用性对心理资本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H3:感知易用性对心理资本具有正向影响。

1.2.2 心理资本、感知有用性与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的关系

制度主义决策优化理论认为,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约束作用,不受外界影响的决策行为,发生的概率性不大。而行为意愿若没有压力的驱使及强制规范的约束,则需要一定的成本输出,达到最终的行为意图[20]。心理资本是多种心理活动的集合,外界因素的变化首先由心理活动的变化所呈现,转而表现为使用行为的差异化,进而影响行为意愿[21]。本文认为心理资本表现为对合理使用BIM技术的自我满足感、期许感、乐观感及应用坚持度。心理资本的变化活动会直接影响BIM行为意愿度的高低,从而对于BIM应用满意度产生直接作用。感知有用性是意愿产生的先决条件[22]。对于使用者而言,对BIM技术特性有用性认知判断,会直接影响行为意愿的产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H4:心理资本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H5:感知有用性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1.2.3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的关系

主观规范是指行为个体在进行项目推进时,所需考量的外部环境压力。在BIM技术使用中,主观规范主要包括建筑项目技术实施法则、BIM技术应用满意度、政府相关推广政策以及社会认可度。行为意愿,多为个体对行为执行的认可程度,是行为行使的前提。主观规范的约束力会使行为意愿的强弱度得到有效控制。譬如,政府对于BIM技术的政策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BIM应用者的变革抵制感,增加行为意愿度。在个体行为态度的形成过程中,主观规范起着关键作用。比如,政府相关立法部门新政策的出台,对于使用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约束,引导使用者正确行为态度地形成。行为态度是个体基于自身价值观念,对于事物的预先评估及行为倾向[23]。积极的行为态度,会促使行为意愿的产生[24]。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H6: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H7:主观规范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H8:行为态度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1 测量方法

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以及对相关从业者的面谈调研,确定问卷选项。本次预调研共邀请10位建筑行业从业者,调研对象来自五个不同的行业。其中,两位来自济南某建筑高校BIM研究方向资深教授;两位为政府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三位来自地产开发公司项目高级管理人员;两位来自施工单位资深BIM应用工程师;一位为工程咨询公司BIM咨询师。所有调研者都拥有至少10年的BIM应用或研究经验。调研对象的背景说明见表1。本次预调研采用面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调研对象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您觉得此题项适合中国的BIM实际应用吗? (2)您觉得此题项能准确表达选取变量的含义吗?(3)您觉得所选题项适合运用在本文中吗?调研者需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者“不是”。最终根据调研者对调研问题的回答,进行统计,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定调研变量的取舍,最终得到调研量表。表1为调查量表预调研人员分布。

表1 调查量表预调研人员分布

本研究共6个变量,包括心理资本、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易用性、行为态度、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等。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分数由1~5代表赞同程度逐渐升高,分数越高,表明赞同程度越强;分数越低,表明赞同程度越不理想。由于测量选取对象的受教育水平具有差异性,对于BIM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同,所设题项应通俗易懂,并容易做答。为了使调查问卷充分反应调查对象的态度,在进行问卷发放之前,首先以济南某高校15位工程管理学术专家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问卷预测试,针对专家对于所设题项的信息反馈进行了修改,形成最终问卷。如表2所示。

表2 BIM技术行为意愿调查题项

续表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2.2.1 数据收集

为确保数据收集对象具有代表性,本文对于研究对象的选取,基于以下三个条件:调研对象城市选取范围以山东省省内城市济南、青岛为主,也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西安、郑州、佛山、大连、深圳等全国重要城市;受访者应具备一定的BIM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经验;受访者应来自于建筑业不同领域,职业分布包括,大学教师、地产公司工程总监、施工员、造价员、设计师、项目咨询师等,受访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8~60岁,表3为受访者人员分布表。

表3 受访者人员分布

为了保证数据收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数据进行获取。问卷调查方式主要包括微信问卷星调查问卷转发、电子邮件问卷发放及实地问卷发放。总共发放问卷326份,其中,微信问卷星转发问卷115份,电子邮件发放问卷124份,实地发放问卷87份。在对问卷信息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11份问卷答案均为相同选项,23份问卷填写有漏选项,问卷回答随意性较强,均为无效问卷。最终统计数据表明,有效问卷2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9.6%,选取样本符合模型分析要求。

2.2.2 数据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对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检验。本文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alpha 系数是信度测量指标,当α系数趋近于1时,表明题项设定与所对应变量关联程度较大。当Cronbach’s alpha 系数介于0.6~0.8时,为有效信度,大于0.8时,为最佳有效信度[29]。研究分析表明,信度系数值为0.914,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综上所述,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通过多种测量方法,反映数据达到预期测量结果的程度。效度通过KMO值、共同度、累积方差解释率等指标验证数据效度有效性。本研究分析可知:所有研究项的共同度值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地使用;KMO值为0.819,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2.005%,大于50%,研究数据可以有效提取。

2.3 结构模型

2.3.1 模型质量检验

本文运用AMOSS21.0,对模型的适配度质量检验,并进行拟合性分析。运行结果表明,RMR的值为0.042<0.05,RMSEA的值为0.063<0.08,GFI的值为0.953>0.9,IFI的值为0.964>0.9,AGFI的值为0.971>0.9,基本符合适配标准值;而指标TLI(0.077<0.9),CFI(0.791<0.9),PGFI(0.466<0.5),PNFI(0.452<0.5)的值,与适配标准值存在偏差,模型整体拟合程度不佳。通过对原模型进行修正,各项适配度指标均符合或接近理想值,表明模型适配度已达最佳水平。模型修正前后的适配度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适配度检验

2.3.2 模型内在质量检验

图2 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模型验证结果

2.3.3 模型验证分析

根据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心理资本(非标准化路径系数β=0.573,p<0.001)、主观规范(β=0.277,p<0.05)、行为态度(β=0.372,p<0.001)、感知有用性(β=0.324,p<0.001)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四个变量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心理资本影响性最大,则加强使用者的心理资本水平,对提升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有重要推动作用。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β=0.262,p<0.05)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说明主观规范的有效实施,对BIM技术行为态度的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感知有用性对感知易用性(β=0.256,p<0.05)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感知有用价值的变化与易用感知程度成正比,对于BIM技术有用性越强,感知易用感越强。感知有用性对心理资本(β=0.245,p<0.05)具有正向影响,说明个体对行为的感知有用程度会影响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影响使用意愿的变化。感知易用性对心理资本(β=0.212,p<0.05)具有正向影响,表明易用程度对心理变化的影响程度显著,使用个体对技术易用程度越高,心理变化越明显,应用倾向性越大。

2.3.4 结果讨论

通过对上述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BIM技术使用的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存在相关影响,同时两者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影响效用较高,为0.372,表明行为态度是影响个体使用BIM技术意愿的主要因素。与研究交通共享产品使用行为意愿的文章进行对比[30],使用态度与主观规范对技术使用意愿的影响结论一致。BIM技术与交通共享产品虽不属于同一领域,但两者在行业的推广时间都较短,应用者对于两者的认知程度处于初始阶段,对两者存在一定使用心理障碍,从而使用行为态度的积极性对使用行为意愿起着一定导向作用。

另一方面,心理资本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效度为0.573,感知有用性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测度为0.324,为BIM技术使用意愿重要影响因素,说明模型提出的心理资本测度因素对BIM技术使用意愿的影响作用明显,心理资本是对BIM技术行为意愿影响最为显著。此结论与张连营对心理资本与BIM技术应用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心理资本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的重要意义。相关指标如表5所示。

表5 模型拟合优度指标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心理资本的视角,对理性行为理论模型进行改良优化,建立了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BIM技术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效果最大,主观规范、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为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应用BIM技术,本文基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角度,对增强建筑从业者的BIM技术行为意愿度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层面。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BIM应用相关法律规范,将BIM技术普及应用纳入国家长久发展战略规划,并对BIM技术应用标准进行有效规范。比如自2014年起,上海发布《关于在本市推进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等多条推进BIM技术落地政策,为BIM技术在项目中有效实施提供了技术标准,使BIM技术更好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2)企业层面。首先,各相关企业应深入了解BIM,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前景的BIM应用计划,并将BIM技术应用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其次,应加大员工技术培训,开展培训讲座与学习;此外,定期举办员工BIM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使员工在技能模拟实践中得到技能的提升。

(3)个人层面。BIM技术应用个体,一方面,首先确立BIM技术应用价值大小,从而增加感知满意程度,既而加强使用行为意愿;另一方面,需加强心理建设,通过对优秀个体榜样的学习,增强自身技术使用能力,增加与项目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降低变革抵制等负面情绪,促进自身乐观心理形成,从而有效达到目标的实现。

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缺陷,首先,本文调研对象选取范围不够全面,代表性不足,使得调研问卷存在测量误差;其次,BIM技术应用项目多为大型复杂工程,工程参与方众多,利益相关者涉及面广,使用者层次差异性较大,调研数据具有一定偏差。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丰富调研样本类型,使调研维度更加立体,数据来源更加广泛。

猜你喜欢

意愿调研个体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How Cats See the World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