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
2019-08-30曹茵
曹 茵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因为患者长时间处于低通气状态下,极易产生呼吸衰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后,会增加致残率与致死率[1]。临床上通常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但此种治疗方法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2]。现对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如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选取本院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94例,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比组47 例患者中,有男与女分别有31 例、16 例,年龄52~80(68.42±17.52)岁;发病时间1~6(3.52±2.63)年。实验组47 例患者中,有男与女分别有30 例、17 例,年龄53~82(68.32±17.41)岁;发病时间2~5(3.42±2.53)年。两组在发病时间等资料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呼吸机准备工作与治疗期间监护工作等;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如下:第一,将无创呼吸机治疗目的与治疗方法等向患者介绍,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充分改善,治疗期间借助手册等不同方式沟通,进而对患者的需求及时了解;第二,对患儿的呼吸频率与意识状态认真观察,对血气情况有效监测,如果产生烦躁不安情绪,需对异常情况及时检查与处理;帮助患者选择适当体位,保证口鼻的顺畅,避免进食出现误吸的情况;第三,按照患者的面部性状合理的选择面罩,松紧度适宜,防止出现误吸表现,对面罩有无泄漏与脱落情况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对首次戴面罩者介绍面罩结构与应用原理;第四,对病房环境有效评估,并了解患者的意识与合作状态,因为无创呼吸机没有人工气道,潮气量不能保证,患者应清醒,存在自主呼吸能力,可以和呼吸机积极配合,所以,患者的意识清醒与合作状态十分必要;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效评估,了解其对呼吸机应用的态度,加强心理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充分改善,促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PaO2、PaCO2 水平、认知状况评分(根据认知状态评价量表予以评定,分数越大,认知能力越强)与呼吸机使用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7.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如认知状况评分等表示用(±s),检验选择t,若P<0.05 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O2 与PaCO2
如表1:护理后两组患者PaO2、PaCO2 水平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护理后改善幅度优于对比组(P<0.05)。
表1:PaO2 与PaCO2(±s,mmHg)
表1:PaO2 与PaCO2(±s,mmHg)
?
2.2 认知状况评分与呼吸机使用时间
表2:认知状况评分与呼吸机使用时间(±s)
表2:认知状况评分与呼吸机使用时间(±s)
分组 例数 认知状况评分(分)呼吸机使用时间(天)对比组 47 82.88±3.12 6.27±2.15实验组 47 96.79±3.00 4.09±1.39 t 值 - 22.0321 5.8376 P 值 - 0.0000 0.0000
如表2:实验组患者认知状况评分比对比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常用方法为无创呼吸机,但由于患者常常出现恐惧与紧张心理,再加上护理工作不完善,导致呼吸机治疗后极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机械相关性肺炎等,对临床治疗效果有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3]。
综合护理作为一种全面性与整体性护理模式,在治疗前需对患者的病情全面评估,对无创呼吸机应用适应证充分了解,对患者的意识与协作程度密切观察,借助心理干预未出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血流动力学,对患者有无急性面部外伤认真观察,合理选择面罩,加强健康指导,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4-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后PaO2、PaCO2、认知状况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优于对比组,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综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使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