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的影响
2019-08-30叶彬妹
叶彬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0
心血管病在临床中是指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由高血脂、血液粘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导致心脏及大脑出现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1]。患病后,患者可出现心悸、胸痛、呕吐及半边肢体偏瘫等常见症状,随疾病发展可对脑部及脏器功能造成损伤,且受上述因素影响,患者在治疗中极易出现负性心理,并对其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及时给予护理及治疗,以对干预效果提供保障。本院围绕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开展研究,旨在为明确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期间为研究阶段,选择94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1)符合《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中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后收入心血管内科治疗;(3)均自愿参与研究内容开展;(4)患者睡眠质量经PSQI 评分标准测定结果显示,分值均<6 分;(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认知异常;(2)合并智力障碍或人格情绪障碍;(3)抗拒或抵触参与研究;(4)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受损;(5)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7 例。研究组男21 例,女26 例,年龄61-88 岁,平均(74.6±1.3)岁;对比组男22 例,女25 例,年龄61-87 岁,平均(74.6±1.5)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对其病情及生命体征病情进行检测,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对应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合理控制噪音、空气质量、室内温度、空气湿度及光线,指导患者取正确及舒适体位;就寝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洗漱及热水泡脚,同时饮少许热牛奶或食用香蕉,以促进机体排便;部分患者面对疾病后可出现负性心理,诸如焦躁、恐惧及不安等,并出现地辅或抗拒护理等行为,护理人员与患者开展深入交流,积极了解患者面对疾病产生的负性心理,结合其特点实施心理疏导,将疾病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讲解,协助患者建立正确治疗认知,纠正其负性心理;睡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噪音及其他外在因素对患者睡眠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白天休息时间应控制在30-60min 之间,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从来对患者夜间睡眠状态提供保障。
1.3 研究指标
护理2 个月后开展随访,观察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精神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变化。睡眠质量评定采用PSQI 评分,总分21 分,项目: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主观睡眠、日间功能障碍等,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好[3]。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定,项目包括记忆力、语言能力、定向力、回忆力及注意力,分值30 分,分数越高精神状态越好[4]。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21.0 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次研究数据。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 检验;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低于对比组的19.15%(9/4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护理前后精神状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精神状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和护理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对比(±s,分)
表2: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对比(±s,分)
注:组间治疗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评分 精神状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7 4.68±1.03 16.36±1.05 5.33±1.28 24.13±1.31对比组 47 4.66±1.08 11.45±1.10 5.31±1.30 18.95±1.64 t 0.092 53.251 0.075 19.242 P 0.463 0.000 0.470 0.000
3 讨论
心血管病是心脏部位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据临床资料[5]记载,目前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致病因素多为肘脉硬化及高血压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部分患者则是由于长期处于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状态下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导致,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危急患者脏器及血管健康,影响其正常生活及生命。目前临床针对心血管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经长期药物干预来使其病情得到改善,但是在治疗中,患者极易应长期治疗及症状影响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故而在其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以确保正常休息。以往临床辅以常规护理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对睡眠质量改善效果的满意需求。针对性护理是临床对于部分具有特异性症状或类型疾病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能够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核心,制定与之相对的护理内容,使其能够以良好状态接受后续治疗。本研究结果,研究组经针对性护理,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控制,发生率(2.13%)低于对比组的(19.15%),且患者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护理人员则侧重围绕患者睡眠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实施护理干预为其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并减少外在因素对其睡眠及病情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干预效果的同时,提高其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能够以良好睡眠状态面对后续治疗及护理,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