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2019-08-30范雪珍
范雪珍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福建建瓯 353100
前言:
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的主要临床科室之一,从事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治疗以及护理等工作,包括心肌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因心血管内科患者数目众多,且存在年龄偏大的基本特点,跌倒、坠床问题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常规护理对此控制效果有限,给予预防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护理效果[1]。我院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8 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就上述内容进行研究,所获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11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 例。对照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3.2±5.7)岁。高血压患者18 例、心力衰竭患者15 例、心肌病患者13 例,其他患者共13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27 例,年龄53-77 岁,平均年龄(63.4±5.6)岁。高血压患者19 例、心力衰竭患者14 例、心肌病患者14 例,其他患者共12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内科疾病诊疗指南》(2016)[2]中的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濒危患者;合并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跟踪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康复进展,周期测定患者心率和血压等体征指标,给予用药护理和心理疏导等,以基础性措施为主。观察组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同时,引入预防性护理:①危险因素评析。对此前学者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我院常规护理工作的不足,了解患者出现跌倒坠床问题的原因,获取相关独立性危险因素。为保证结果客观性,设定多维度分析法,即针对可能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因素进行重点评析,其他少见因素均纳入“其他”范畴,据此发现认识水平、机体态势、细节护理有效性、管理因素可导致患者跌倒或坠床。②针对性预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认知干预,告知患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借助辅助物运动,晚间避免频繁向外侧翻身,告知家属做好陪护,患者存在运动或翻身需求时及时给予辅助。对于年龄超过65岁、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患者,给予重点护理,晚间巡房间隔缩短30min,精细化进行细节干预,确保地面不存在水渍、湿滑物。创设病房内无障碍空间,并为高龄患者提供拐杖、防滑软鞋,保证行走时下肢、足部舒适,降低跌到风险。成立预防性管理小组,做病房内流动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地面湿滑、床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予以记录并给进行干预处理,记录多见问题,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杜绝问题反复出现。③反馈纠正。每个月组织一次护理总结会,由预防性管理小组成员给出当前阶段重点问题,护理人员集中进行学习、反思,予以后续预防。每个月选取若干患者给出护理需求,并请患者就跌倒预防、坠床预防等给出自身诉求。如患者反应希望护理人员缩短巡房间隔,晚间给予知识宣讲,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满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护理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焦虑评分。自我护理能力以100 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理想。焦虑评分以SAS量表表达,满分45 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心态越理想[3]。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较低、护理依从性较高,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护理依从性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焦虑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较高,焦虑评分较低,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焦虑评分(±s)
表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焦虑评分(±s)
组别 例数 自我护理能力得分 焦虑评分观察组 59(75.9±8.4)(18.5±4.1)对照组 59(58.4±4.7)(28.1±6.2)χ2 - 41.886 34.097 p - <0.05 <0.05
3 讨论
跌倒坠床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多见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意外受伤,增加住院时间,也可能危及患者预后,导致出血性卒中等严重问题。部分心血管内科疾病难以快速治愈,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前学者分析指出,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可达到15%以上[4]。护理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也不理想。也有学者分析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患者的坠床跌倒发生率下降超过10%[5]。护理依从性可达到90%以上,自我护理能力、心理态势也得以改善[5]。我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为5.08%,护理依从性为94.92%,同时,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75.9±8.4),焦虑评分为(18.5±4.1),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措施上看,我院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引入了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危险因素评析、针对性预防、反馈纠正三个方面。危险因素评析通过客观分析独立性影响因素的方式,使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因素得到明确,为后续护理和预防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针对性预防作为核心措施,以危险因素评析结果为参考,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直接控制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也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水平。反馈纠正周期进行,可帮助管理人员获取护理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患者则了解了当前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作为改进依托,该项措施的运用使患者更加认同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其人性化元素则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态势,降低了患者的焦虑评分。预防性护理本质上是对护理工作的上游化延伸,根据护理风险的产生因素进行控制、预防,能够在改善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发挥长期作用,提升护理针对性,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多渠道优化护理成效。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提升患者依从性,也能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态势。后续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群体需要和个体特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预防性护理理念,以综合改善护理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