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2019-08-30罗文
罗 文
龙岩人民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乳腺癌是一种妇科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我国是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年轻化倾向明显,患者发病后恶化速度较快,若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危及生命安全。传统改良根治手术是以往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乳腺癌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保乳术的推广应用,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受到了关注和认可。本研究对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收治100 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38~65 岁,平均(52.5±13.2)岁,其中,62 例浸润性导管癌,38 例浸润性小叶癌。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 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入院后接受系统检查,对于无保乳意向者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具体操作:选择病灶中心部位打开斜梭形或者横形切口,皮肤游离至皮瓣上和锁骨下之间,内至胸骨旁,外至背阔肌外侧缘,下达腹直肌鞘,将胸大肌筋膜和乳腺至胸大肌外缘之间部位分离处理,清除腋静脉与背阔肌之间的腋窝淋巴结,清扫Rotter 淋巴结,术后常规加压包扎、缝合、引流、止血,依据患者情况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
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具体操作:口服地塞米松(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469,规格:75mg/瓶)进行化疗预处理,配合止吐、抑酸、健胃等支持治疗。化疗方法:静脉滴注550mg/m2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857,规格:0.2g/支)+60mg/m2吡柔比星(广州杰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983,规格:10mg/瓶)+1000mg/m2多西紫杉醇(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956,规格:60mg/瓶),每天1 次,连续治疗3 周为一个疗程,症状较轻的患者接受2~3 个疗程治疗。完成化疗后实施保乳手术治疗,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选择病灶部位打开一个梭形切口,保留病灶周围3cm 内全部腺体,切除病灶边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定肿瘤是否切除干净。术后常规加压包扎、缝合、引流、止血,依据患者情况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依据《乳腺癌治疗标准》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完全缓解为治疗后无新增肿瘤病灶,B 超和CT 检查结果显著改善,部分缓解为治疗后原发肿瘤直径缩小60%以上,无效为治疗后原发肿瘤直径未见缩小,甚至有所增大。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例总数×100%。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难愈合、切口感染和红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应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若<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疾病,且该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呈现出上升趋势,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诱发乳腺癌的原因较为复杂,因而临床上无统一定论,但有研究说明该疾病的发生存在明显规律性,即容易受到乳腺癌高危因素影响[1-2]。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升高,保乳术已经逐渐成为乳腺癌患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能够在保留乳腺组织的基础上,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并保证更加理想的远期效果[3-4]。与以往的根治手术相比,保乳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第一,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女性追求完美的心理,因而患者更加容易接受;第二,切除范围相对较小,因而患者承受的痛苦和创伤较小;第三,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切口能够良好愈合。所以,保乳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5-6]。作为当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保乳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都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治疗效果,需与新辅助化疗方法相结合,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优势在于:第一,切除范围较小,能够控制新病灶的出现和原发病灶转移;第二,能够为后续可能的切除治疗提供良好基础;第三,改善患者的临床分期,避免恶化发展;第四,缩小肿瘤体积[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