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通过主问题设置实现“双赢”的探究

2019-08-29张崇

考试周刊 2019年63期
关键词:双赢

摘 要:语文教学常常会因为主问题的出现和运用,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实际,更有效率。老师则像一位放风筝的大师,无论怎样风云变幻,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都能应付自如地掌握着手中的线,让人觉得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将风范。教师在考虑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解放了教学思想,同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双赢”。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主问题设置;双赢

一、 引言

要想初中语文课上的有效率,我觉得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合理有效的主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课堂中教学应改变教师逐段串讲、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应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供学生自己深入研究探讨课文的主问题,但这个主问题必须能够贯穿全文而又富有探讨价值,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研究,合作交流等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双赢”,那么如何设置主问题呢?

二、 紧扣文本,难易适中

语文课中的主问题设置要注意符合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文而设,而我们设置的主问题一定是能帮助我们的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从而能够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突破重点难点。通常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考虑设置主问题,一方面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学习需求,如果既能把握文章重点,又满足学生学习要求,那么可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教学可以达到双赢。

比如我在语文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抛给学生相应主问题:大家觉得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作为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特点?然后让我们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合作交流对文本进行解读,然后找到相关情节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我提出的主问题紧紧围绕着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探讨,学生们得出结论是:课文中鲁提辖这个人物虽然有正义感,但是他做事鲁莽、不计后果,虽然他本来不想打死镇关西,但因为自己鲁莽而杀死了镇关西,因此,课文中的鲁提辖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好汉,还不能算得上真正的英雄。这个主问题通过学生们阅读探讨得到了解决,而且让学生们深刻读通了全文,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实际,更有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双赢。

三、 找关键性语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怎样才能找到其中关键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仔细去阅读课文,比如:每篇课文的主标题、开头、文末,课文中与内容关系密切地方,课文中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以及语句,课文中有深度的特别是议论抒情的地方,课文画龙点睛等地方。

比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抛给学生主问题是: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孔乙己大约死了?又有哪些地方体现出他的确死了?我是以最后一句话为突破口,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探讨、去交流,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语文课文《故乡》一文,我设置了三个主问题: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什么关联吗?你们觉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大家通过阅读课文,找到本文的关键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精髓。

四、 把握作者感情

有的语文课文没有很明显的文眼或关键性语句。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备课,把握好课文的情感维度,从情感的聚焦点切入,设置主问题。

比如,语文课文《再别康桥》,徐志摩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我通过深入备课,认识到作为一名远离故乡的游子,他在剑桥大学沐浴了自由之风,收获了爱情,康桥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因此,我把“康桥的美体现在哪?作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如此美好且富有灵性的康桥?”作为主问题。而在语文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时,我设置的主问题是“土地的誓言究竟体现在哪里?大家可以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时更加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情感维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双赢。

五、 利于学生的交流

作为我们语文老师精心设置的主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理解。不管是问题还是提问的出现,力求做到加深让我们的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理解;更要有利于课堂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长时间的读写活动,自主、合作交流等。

比如:语文《皇帝的新装》一文,课文是围绕着哪一个字来展开故事的,文中所有的主要人物和这个字分别又是什么关系?这是我设置的主问题。我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同时又是对情节进行深入感悟理解,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花相应的时间地去阅读课文,要进行相关合作交流的,这样不仅把握了课文的整个故事情节,也理清了课文中的各个人物关系,对课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 教学化难为简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透读课文,深究课文,然后设置的主问题必须要有价值,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把课文读通、读薄,化难为简,这样大大减少了语文课堂上的无效提问以及无用提问,制约课堂上无效的问答,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实际,更有效,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双赢。

比如:我在语文《铁骑兵》的教学中,我开始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全文的基础上说说铁的内涵,学生都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我设置主问题,根据题目让学生找到关键句子来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我让学生自己探讨合作进行交流,提出:铁字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从由认识层面转入探究课文写法上来了。整节语文课堂教学我以“铁”字贯穿全文,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与思考。教学化难为简,带着问题,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同时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双赢。

七、 结语

总之,主问题的出现和运用,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实际,更有效率。老师则像一位放风筝的大师,无论怎样风云变幻,无论风筝飞得多高多远,都能应付自如地掌握着手中的线,让人觉得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将风范。教师在考虑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既解放了教学思想,同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崇,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双赢
双赢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互学双赢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节能减排与增效双赢
湖北:机构整合得“双赢”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