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 智慧阅读
2019-08-29刘艳芳
摘 要:“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相对,是指围绕某一议题有机组合几篇文章,师生共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既可以独立思考,又便于合作交流,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智慧。因此,本文以“主题”为议题,研究了小学语文在群文阅读中的有效应用,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群文阅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由“知识”转向了“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喂养式”“灌输式”的传统课堂一去不复返,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小学生还无法做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针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被动学”到“自主学”的过渡。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群体阅读形式,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教师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是一种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教学方式。因而,群文阅读适用于教学过渡阶段。那么,如何将群文阅读应用于发展学生智慧的语文课堂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一、 组织联想式群文阅读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启发联想是培养学生思考力,发展智力的有效路径。因而,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主题群文阅读,建立起几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发现阅读文本的内在联系,从而锻炼联想能力,提高语文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发展语文智慧。
例如,在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我要求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将几篇文章融合起来,变“神话”读本为“科幻”读本。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挑选几篇“神话传说”主题的阅读文本,包括:《普罗米修斯》《诸神创世》《盘古开天地》《巨人伊密尔》;之后,和学生一起阅读这些故事,分析故事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联想、想象,组织一篇科幻小作文,从而建立起阅读文本之间的联系。在组织作文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学生互相交流、交换意见。在联想式的群文阅读中,学生既拓宽了视野,又提高了思考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所以,组织联想式群文阅读,可以发展语文智慧。
二、 展开发散式群文阅读
培養发散思维,学生能够全面看待事物的角度,能够提高想象能力,能够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群文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发散式的阅读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散能力,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发展语文智慧。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教师可以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展开发散式群文阅读,多角度、多方向解读阅读文本。
例如,在以“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我就组织了发散式群文阅读,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立意点上解读文章,开拓思维,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给出几组阅读文本,包括:《草原》《白杨》《丝绸之路》《客家民居》《火把节之歌》;之后,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共同阅读这几篇文章;在读完之后,要求每个小组在组内组织一个“畅谈会”,即,组员各抒己见,谈自己的阅读感想;然后,要求组内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即,有关“少数民族”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抒发感想?以此来发散学生思维,丰富看待问题的角度;最后,要求每个小组进行“读书汇报”,总结这节群文阅读课的所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发展了语文智慧。
三、 进行互动性群文阅读
在传统的课堂上,由于气氛过于严肃、拘谨,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导致学生无法独立思考,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鉴于此,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吸取教训,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而群文阅读是由日本的“群书阅读”演变而来的,是一种较为轻松的阅读模式,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促使学生开发智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互动性群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在以“亲情”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中,我就组织了互动性群文阅读,促使学生交流讨论,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智力。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挑选几篇有话题性的阅读文本,包括:《地震中的父与子》《落花生》《背影》《金色花》;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朗读,品读文本中的细微情感;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讨论;如,这几篇文章都是如何表现亲情的?又如,同学们认为正确的亲情观是什么?在讨论中,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开阔了看待事物的视角,锻炼了思维,逐渐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互动性群文阅读,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智慧。
总之,群文阅读是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过渡的有效方式,是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增加语文智慧的“利器”。
参考文献:
[1]林芳.试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5(13).
[2]李贞.快乐阅读绽放精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策略[J].发现(教育版),2016,37(1).
作者简介:
刘艳芳,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