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城脚下的夏日盛会

2019-08-29张宇欣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明子世园红树林

张宇欣

駐场光影秀《 世园之心》每晚在妫汭剧场上演

乘电瓶车在北京世园会园区内穿梭,一条黄瓦聚成的顶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正午时分闪着金光,望之似龙脊。“你找对角度,它其实是一个如意的形状。”讲解员小海友善地纠正我。

这是北京世园会的中国馆一隅。这如意顶实际上是钢结构,包括132根主桁梁、5400根小横杆、2184根拉杆以及696根水平支撑杆,其中最长的主梁长32米,重达7吨。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担任总设计师设计,2018年底竣工。

2012年9月,北京举办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申请在第64届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年会上获通过,两年后,国际展览局正式通过这一申请。这是中国继云南昆明后第二次举办A1级国际园艺博览会。延庆的李四官庄村和谷家营村成了世园会地址。村里的鱼塘被拓展成7.3万平米的妫汭湖,挖出的土方堆积成25米高的天田山。

7月的一天,我和同事梁辰坐车从北京市区往北90公里,经过八达岭长城到达园区,在占地面积最大的中国馆内眺望到了这山和水。场馆明亮而凉快,因为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光能吸收效率更高。

小海负责中国馆的讲解,他2019年3月从学校过来参加培训,现在每天至少解说两次;空闲时会到国际馆逛逛,练习外语。馆内有31个省份的小场馆,小海说,最热门的是北京馆和河北馆,因为来自这两地的游客最多;这里有各省最大密度的景观和风情,譬如北京的四合院、黑龙江的灵芝、吉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树、西藏的虫草、河北的微缩版白洋淀。

每个小场馆都摆着数目不一的蝴蝶兰和其他更需要精心伺候的花草,这些植物精神面貌极佳。小海说,其实养护颇费心思,北京馆的“多宝阁”植物景观,每天至少要打理三次。河南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一株秋水凤梨每天要用矿泉水浇灌两次。此外,她还要随时注意清除那些干、枯、死叶。

“这是以评促建。”世园局园艺部高级工程师杨爽说,他们通过开展不同竞赛的评审方式,激励各展区定期及时更换枯萎的花木,“这种不断的提升就会塑造出更多的景观亮点。”

teamLab创始人猪子寿之在世园会植物馆内创造了一个梦幻空间:游客置身黑暗中,根须长、紫红色的红树林逐渐浮现,树上的黄花似是星光;脚下,透明的水母缓缓挪动;闪着蓝紫光的小鱼游弋于红树林根茎间,在盛夏的午后给人以清凉感。

植物馆在中国馆西南方向,建筑表面被庞大的垂坠根系包围,好像一方土壤拔地而起,直接将植物的强大生命力袒露给所有观者。走出数字展厅,就能看到全世界唯一的室内红树林景观:红海兰、木榄、秋茄树生长在长而曲折的水池里,一些半大的鱼在池中窜游。这个温室占地3000平方米,有超过1000种植物。

穿过潮湿雾气中的雨林和长满仙人掌的沙漠地带后,我在植物馆三层见到了世园会温室主管汪远。2018年10月来这前,这位生物专业出身的工程师一直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工作,负责植物管理。在世园会植物馆,汪远每天要修剪枯枝落叶、浇水、调整室温,每周给水池换水、施肥、预防性打药,定期换展、设计植物景点。

馆内的植物都是汪远和同事们到外地亲自挑选来的。绞杀植物是在云南西双版纳找的,一些中型乔木、花卉则是到广东购买。红树林生长在河、海交界的滩涂,汪远说,植物馆的红树林主要是从深圳提前两三年挑选、驯化。“如果直接从它原生的滩涂上移植,很多红树林都会死掉。”他解释。驯化的第一步是断根,接着是把红树林移植到当地盐度经过调试的水田中,使之逐渐适应淡水环境;新根长出后,树干连着“一个小的土坨”挖出,放在保温车内,恒温运输到北京。

汪远和同事们事先准备好了蓄养红树林的水池,在土壤里撒入海盐,调配人工海水,为植物过渡适应做准备;为营造真实的生态系统,他们在池内种植了大量伴生植物;天然生长环境中的红树林会经历潮汐,他们就人工补水,灵活保持根部湿度。在这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根部受伤的红树林死去。

在温室内调控不同的温湿度是另一难点。红树林及伴生植物、绞杀植物等生长的温室下层需要25度室温,80%的湿度;上层温度要再高5度,且同时植有仙人掌和喜湿的蕨类植物,汪远他们就通过地形区隔、加湿喷雾、温室侧面的通风窗、循环风机、空调来区分湿度。温室里有六个温度计连接汪远的手机,让他可以随时根据天气养护温室植物。

“它是一个永久的场馆,所以我们还是想把它好好保持下去。”汪远说。

下午5点,阳光打在国际馆外巨大的白色“花伞”上。这94根柱体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顶部花瓣互相连接,对国际馆起到支撑作用。到夜间,它们又成为照明灯。

从4月到10月,国际馆内共计划按照季节时令举办七档室内花卉专项国际竞赛,包括牡丹芍药、月季、兰花、菊花等。现在国际馆一楼竞赛厅展出的是337件组合盆栽作品。每天会有20个工作人员过来对它们进行集中养护。

“评的一些大奖确实实至名归,非常精彩。”杨爽带我参观了几件获得组委会大奖的作品。她成长在一个喜好莳花弄草的家庭,父亲好盆景;她爱兰花,在园林植物专业一路读到博士。她最青睐一件名为《飘》的大型景观作品。《飘》的主体植物是由天花板垂下的锦屏藤,也叫一帘幽梦,抬眼就是一片锦色,其后有绿竹和水墨门洞影影绰绰。“咱们不是观赏它的叶,而是观赏它线形的气生根。它有特别漂亮的一个地儿,成熟的老根是黄绿色,新长出来的根是紫红色,质地光滑脆嫩,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特别梦幻,特别飘渺,这种意境就营造出来了《飘》,是不是?”

杨爽2018年7月从北方工业大学被借调到世园会,所在的团队负责所有国际竞赛的日常统筹。她告诉我,花艺作品的评选标准细分为包括主题、外形、色彩、协调感、技巧、表现力等在内的三大类12要素。“要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相互探讨,是否每一个原则都打分;成绩都要特别认真仔细、公平公正地计算出来。”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国际竞赛监委。

“其实好的作品评委会有共同的感觉,大家给的得分点挺一致的。”杨爽说,她有空也会在展厅和游客聊天,“(游客)也觉得好,都非常认可。它们确实能感染人。”

所有花艺作品都被登记在册。在整个赛期,国际馆现场有四辆冷藏车,园区内还配备温度保持在4至8摄氏度的小型冷库和冷藏柜,以使花材保鲜。

两三天后,他们就要为下一项盆景竞赛准备换展。这是杨爽所有工作中最繁重的一项。采访前,他们刚开完相关的协调会,这次有四百八十多个盆景作品等着他们安排上场。换展只有封闭的三天时间,要完成撤展、布展、竞赛评审的工作,他们基本要通宵工作。

即将于8月中旬拉开帷幕的2019世界花艺大赛三年前就开始筹备了,杨爽郑重介绍,他们邀请了三十余位各国优秀花艺师参赛,“大家公平公正地同台竞艺,一个这么大的舞台、这么多的国家(参与)也是史无前例的,到时候我估计氛围会空前激烈。”她兴奋地说。

接近晚上8点,天色转暗,妫汭湖边覆着的巨大蝶翼变得耀眼——这是由26榀伞状排布的悬挑钢桁架支撑的钢结构屋面;蝶翼下,是位于世园会中心的妫汭剧场,被中国馆、国际馆、植物馆环绕。今年4月底的世园会开幕式晚会就在这里举行。

两年前的夏天,北京市文旅局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明子琪进驻世园会,主持世园会大型活动部工作。她与团队共同完成了世园会一周年、200天、100天倒计时和开幕式、驻场秀等大型创意活动。最忙碌时,这个庞大的团队超过2000人。

明子琪现在还记得她目睹的种种艰难:图纸上的剧场本来只有一个平面舞台,在后来的设计中加入了圆形地屏、空中威亚等高科技元素,和各部门的协调就是项大工程;剧场地基是开幕式前一百来天开挖的,要使地屏成功升起、良好承重需要挖深至地下三层,而那时的延庆冷至零下二三十度;施工时还遇到妫汭湖湖水倒灌;舞台建成后只有20天的调试期就要迎来面向全球直播的开幕式,硬件调度复杂,开幕式有吊威亚的演员在地屏上方表演,更增加危险系数……“(这些活动)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她说。

开幕式后,团队对文艺演出部分节目进行复排,现在每周五、六晚,可以在妫汭剧场看到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的演出,有向星辰海洋山林致意的演唱、朗诵;由弗拉明戈、探戈舞、踢踏舞、非洲鼓舞、中国扇子舞结合的舞台;有《梅花三弄》的交响化编配……意在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妫汭剧场的常规演出是周日到周四晚的“世园之心”灯光秀。

“世园之心”项目大约半年前启动,大家面临着巨大的创意难点:没了开幕式超过1000名的演员阵容,没有钢丝绳拉起的140米宽巨幕,也没有全息影像技术,只剩一个圆屏,如何能出彩?“我们一开始只有一个文案,想的是怎么以世园会为主题,突出咱们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从演出策划的角度来说非常难,现场条件似乎所有的都是缺点。”明子琪说。

中国馆展览面积15000㎡,是园会的主要场馆之一。按照“生生不息,锦绣中华”的展陈理念,静态展示与动态演绎相结合,实物花艺与虚拟意境相呼应

植物馆内的热带植物温室,占地约3000平方米,汇聚600多种珍贵植物。通过红树林、热带雨林、蕨类、棕榈等展现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祥和逸居”位于中国馆地下一层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以《十八学士图》和圆明园盛景为代表题材,采用创新的空间递进式全景影像进行呈现

游客在植物馆首层的teamlab数字展厅参观

明子琪和她的团队经历了数次构想煎熬。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某次主持创意会时说:“我们可否换一种思路,把现在大家认为的所有缺点,都当成一个条件来运用?”明子琪得到启发:“我们在妫汭剧场里头往外看,发现它的自然景观是非常棒的,‘四馆、树木、远处的天空一同构成一个‘天地的远景,我们的场馆、湖面、喷泉、青杨洲(湖中小岛)作为中景,舞台是近景天气特别好的时候,你能看到星星都升起来,整个感觉是很震撼的。大自然启发了我们。 ”

这个项目一开始叫“锦绣中华”,几经修改,变成“世园之心”。“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头,都是一个世园之心,星星之火,從小到大。最后越看越觉得,‘世园之心实际就是天地人和,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至于地屏里的画面,团队决定以一颗种子为创意原点,让它经历季节轮回,“在种子的四季变化中,展开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大框架,是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明子琪说。我想起“世园之心”的最后一幕,是竖直的圆形地屏幻化成一个地球,静谧地悬在黑夜的湖中。

“世园之心”自5月开演后,又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迭代。妫汭剧场舞台后的喷泉原本是独立的景观,后来成了灯光秀的一景:“尤其是在夏季,一片湖水像是海洋,后边的喷泉就像大海的波澜一样。”明子琪形容。

晚上7点半,妫汭剧场外有一列不短的队伍,都是准备观看“世园之心”的游客。我没有抢到票,只好和工作人员解释一番后进场。明子琪后来告诉我,他们每天放1000张票,常常没到中午票就被抢光了,现在他们开始实施分段放票制,下午四五点再放500张票。采访的尾声,明子琪说,“世园之心”在世园会10月19日闭幕后可能将作为常设项目留在园区内,大家正在研究方案,要以何种形式保留这个项目,“再一次地和大家分享科技的创意。”

(感谢董玲玉联络采访)

猜你喜欢

明子世园红树林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机器人儿子
哎哟,不怕!
机器人儿子
机器儿子
世园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研究——暨对2019北京世园会的启示
锦州世园会广电宣传的立体化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