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什么没有问“C罗还能火几年?”

2019-08-29徐梅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下半场盲区稿子

徐梅

《郝海东叶钊颖 我们的下半场》这个封面故事推送出来几个小时,郝海东的微博粉丝就涨了一万。一位同行特意加了我的微信,告诉我这个稿子改变了他对郝海东的印象,“以前对他了解不够,太片面,向郝董说声对不起。”他在朋友圈转发我们的这篇文章,“C罗还能继续火,这不是你的错”,连C罗这事儿都过去了,看来他对郝海东的评价真是完全翻转了哈哈哈。

“C罗还能火几年”,这是郝海东身上的一个“老梗”——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郝海东做客一档节目,就着C罗当时的状态和表现说了一句“C罗最多火三年”,节目现场的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就表示不赞同他的这个说法。“三年之期”过后,每逢C罗有上佳表现,郝海东的微博评论区就会被“攻陷”,到最后,无论他发微博说什么,网友总会留言,绕到“C罗还能火几年”上。

这个问题,采访前有朋友提醒过我,让我现场问一下他,还开玩笑说,“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后,免得被轰出去了。”但是,我没有问,我说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他说,从带动稿子的传播效果考虑,也可以问一下的。

毫无疑问,朋友说的有道理。采访现场非常愉快,问这个问题,我相信他不会为此生气,他的回答也一定很精彩,然后,这个稿子可能早就翻越了十万大山,跻身10万+了。

但是,我必须诚实地说,我还是不想问。

2019年第23期封面报道《 郝海东叶钊颖 我们的下半场》

我不是足球迷,在深入的资料准备开始前,对郝海东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几年前《人物》杂志对他的一个深度报道上,那篇文章让我对他产生了一种敬意。也正因如此,当他和叶钊颖传出婚讯,我们的微信编辑提出整合一篇快稿发官微时,我感到不太合适,用这样的方式来报道两位传奇运动员无论如何有些失礼了,我开始打听他们的联络方式,想着尽量约访,其实也没想到后面会那么顺利,他们会在众多媒体中单单挑选《南方人物周刊》做独家专访。

回到C罗这个话题上,并不是因为害怕失去独家专访的机会,而是我不想冒犯郝海东才不问这个问题的。如果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无论多么尖锐,我也必须要问。

每次采访,我会尽量把受访者此前所接受过的采访尤其是视频采访全部看一遍,因为可以排除掉文字记者自身表述中的某些主观性,然后在心里对这个人有一个基本的性格画像。

“叶子(叶钊颖)爱自由”、“郝海东的高度自律”,是我做完案头准备后写在采访本上的。我越来越喜欢许知远老师说每个人都是带着偏见看世界的,这话没错,但是我觉得做记者最大的好处是不断打破盲区,修正偏见,直至拿出一个平衡整全的报道。

“平衡整全”是我个人所追求的报道标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洪兵老师开了一门“体育报道”的课,我跟洪老师并不认识,承蒙错爱,他常常在课堂上拿出我的报道让同学们分析,我想一定是漏洞较多,比较容易总结教训。

最近两年,常有认真的同学打电话给我,就着洪老师给出的某篇文章做作者访谈。今年跟我约访的是一个很认真的男生,采访后还把他的作业发给我。我一直都没觉得自己是个很成熟的老记者,相反从事这个行业越久,感觉自己的盲区越大,下笔越发小心。每一年与不同的同学交流,于我也是一个很好的“check point”,他们把访谈整理出来交作业,我也心存感激地留下备忘,“新闻真实不在于一句很极端的话,而在于整全地表达一件事情、表现一个人。”

工作二十多年,其间两三年短暂地脱离过采编岗位,其他时候都在世界里修正自己的偏见。所以,请读者原谅我为什么不问那个问題吧。提供一个更整全的人物报道,这是我应尽的职分。

猜你喜欢

下半场盲区稿子
盲区50米
出海:潮玩发展进入下半场
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盲区分析和应对
智能驾驶的下半场
共享单车下半场
光伏电站下半场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拖稿的各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