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兆言:我愿意一辈子写作

2019-08-29

检察风云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叶兆言文学名著沈从文

一个作家总要源源不断地写下去,我就希望自己这样,一直在写、一直在写。如果你给我两种选择,一种是一两本书成名大火后,一辈子够吃够喝、享受人生;还有一种是一辈子写得很平庸,但就是这么继续写,而且享受写作的快乐。我愿意选择第二种生活,我愿意一辈子写作。

早年的阅读

《检察风云》:你爷爷叶圣陶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你从小就是看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小说吗?还是说更早的时候也看过你爷爷写的童话?

叶兆言:没有,我小时候没看过什么童话。读巴尔扎克应该是上高中的时候,也是胡乱看。我读世界文学名著完全是因为偶然。我的堂哥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一个写诗的人。我高中毕业后闲了一年,我印象中那时候有后来的翻译家傅惟慈,我们喜欢在一起谈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候谈世界文学名著,也像今天喜欢搞排行榜,最好的作家是谁啊,我们就装腔作势地去排啊,托尔斯泰第一,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排第几。在这个时候就会把没看过的世界文学名著都读了,也不叫补课,可能也是为了炫耀。那时候时间太多了,如果说在你们的生活中间没有高考这件事,而你们把应付高考的时间都用来读小说的话,你说你们能看多少小说?况且谈小说就跟今天很多人谈球类一样。因为谈嘛,谈不出来就丢脸,你就会乱看。像现在一本时髦的书你没看过,好像就不好意思一样。

钟情于南京

《检察风云》:你又写了《南京传》,你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执着于写南京。

叶兆言:《南京传》是个例外。《南京传》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一本特别流行的书叫《伦敦传》。我研究生同学顾爱彬在译林出版社做社长,他看了这本书以后,说你来写一本吧。我曾经写过《南京人》,在南京这本书比较流行,我就不太愿意写《南京传》。当时他就给了我《伦敦传》,我看了《伦敦传》以后也没觉得好得不得了,我说真心话。我跟顾爱彬开玩笑说,要是我来写,起码不会比这本书差。当然这是开玩笑,因为写的方法完全不一样。但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观点,一直想用,但我一直没有用。我一直觉得南京这个城市是适合于说中国历史,所以我的《南京传》是一本以南京为平台来讲中国历史的书,我其实不是在说南京这个城市的变化有什么,完全跟地方志不一样。

后来我在腾讯大家连载《南京传》,也觉得我写得不错,好像点击率还凑合。我当时跟苏童说,我现在是网络作家了。后来《十月》也发了,包括今年的《花城》第一期也刊登了部分章节,这本书下半年就会出版。

其实《南京传》真的很简单,《南京传》就是以南京为窗口来书写中国历史。因为有了这个出发点,有了这个角度,我必须写一本书。所以这本书和我们想象中的说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完全不一样的书,书的体例什么的都很怪。从南京这个城市来叙述中国历史是完全另外的一个角度。我特别喜欢历史,这个倒是跟家庭教育有关系。因为我们家一致认为文史不分家,很多老先生、特别好的老先生既可以是历史系的教授,也可以是文学系的教授,你很难说司马迁的《史记》只是一本历史书,它显然还是一本文学书,文史分不开,可以作为我们文学的源头,也作为历史的源头。

这种观念对我影响特别深,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既然你对历史特别有兴趣,就会有很多看历史的眼光。如果把这些眼光混合在一起,就可能会变得比较有意思。比如说南京这个城市的诞生,很多人特别喜欢讲这个城市最早是从哪里发源的,但是这个其实和这个城市毫无关系,南京这个城市之所以出现,原因很简单,就是跟中国大历史中的三国有关。

为什么呢?因为孙权作为吴国的领袖驻扎在镇江,如果说赤壁大战败了那就没有南京,就是因为打胜了以后,孙权就觉得镇江这个位置不足以谋天下。要谋天下,必须要向长江上游走,所以他就往长江上游走。他走的时候很简单,他就选择了一个点,这个点必须是在江边,有很多山。虎踞龙盘的概念,你真要是考察的话,沿着镇江上来太多了,马鞍山也可以,芜湖也可以,都可以。恰恰他很随意地就选择了南京,我觉得南京的历史就是从他这个很随意的选择开始的,天下三分。

我叙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我就告诉你这个城市的历史,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这样。

《检察风云》:关于南京的小说也写了很多,是不是因为南京是你的根所以才写南京的故事?

叶兆言:那很简单,那其实就跟王安忆写上海一樣,作家总要有个地盘。苏童是苏州的香椿树街,总得胡编一个地方,很多作家都喜欢胡编一个地方,以它为基地写小说。因为你写作必须要有空间,我现在跟你说话必须要坐在这儿说话,不可能站在空中跟你说话,我现在坐的这个地方就是南京。我一直觉得把一个作家视作地方作家、地方志作家都是不对的。文学,我们玩的都是共同的东西,游戏规则就跟体育规则一样,它是共通的。评价一个文学作品的好坏,使用的是一套共同的世界文学标准。世界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好像不存在,其实还是存在的。

坚持写作

《检察风云》:你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你写作虽然写字不多,但是实际上也算是高产,因为每天都在写。

叶兆言:其实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所有的描述都不一定很准确。最准确的是:如果不写作我几乎没有办法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间,你写了上半句以后还在想下半句,有很多事情通过写了以后才想通的、才想明白的,否则其实都是假的。像随口聊都是信口开河、说话可以不负责任。但是你落实成文字以后,确实会发现一些具体很简单的问题,比如会不会写、能不能写。所以从写作开始,很多东西我是不相信的,第一我不相信天才,我觉得没有什么天才不天才,我也不相信什么灵感,我想所有的写作者都有灵感。

我写作一开始就以沈从文、契诃夫为样板,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契诃夫、沈从文也好,他们写作起点其实也并不太高。他们也是写了很多,就一直坚持在这么写,都是从三流作家慢慢写成一流的。我觉得他们写作中间的一个“熬”字,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讲是人生很好的体验。我写作时一直相信沈从文的一句话:你写写就能写好了,写多了写不好才奇怪。

我在写作开始的年头曾经遇到过很多小说发表不了的情况,退稿退到鼻青脸肿。那时候我就是用沈从文的话来鼓励自己,觉得要多写。退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写得不好,你写好一点,人家就会不退稿了。其实我也知道跟运气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用运气为自己解释,你更多想想自己可能是不好,多写不就行了嘛。

当然后来我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后来我看了很多人确实写了一辈子,结果越写越坏,还是没写好,那说明这句话还是不对的。但起码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它给了我一种信念,给了我一种支持,也可能就是你说的那种,会让你变得很平淡。那么伟大的作家,他们不也曾经这样吗?你是一个渺小的作家,如果在你的写作过程中间会有一些这样的经历,其实也没有任何关系。我觉得我的写作特别自然,我是慢慢、一步一步就这么老老实实写下来了,我觉得挺好。

就是说给我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写一两本书,然后大红大紫,就像塞林格那样,这是一种人生,这是我羡慕的人生,但不是我向往的人生。按照塞林格儿子的描述说,真实的塞林格他整天在写,写了无数作品,我真是不太相信。我猜测最后他写作能力上可能出现了问题,可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一个作家总要源源不断地写下去,我就希望自己这样,一直在写、一直在写。如果你给我两种选择,一种是一两本书成名大火后,一辈子够吃够喝、享受人生;还有一种是一辈子写得很平庸,但就是这么继续写,而且享受写作的快乐。我愿意选择第二种生活,我愿意一辈子写作。

采写:河西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叶兆言文学名著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秦淮河畔、古城墙下,叶兆言《南京传》南京首发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叶兆言教子:“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不受高考青睐的文学名著阅读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日本文学名著速读(7)——『黒い雨』
叶兆言:无意中走进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