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初级图书馆科考辨

2019-08-29郑锦怀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华东图书馆学基督教

郑锦怀

(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泉州 362000)

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正规学校教育、短期训练班与函授学校三类。其中,短期训练班多由各类教育文化机构(包括各地教育厅、各类学校、图书馆、民众教育馆等)、社会团体(如中华图书馆协会)、商业机构(如商务印书馆)等举办,亦有由教会大学举办者,即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初级图书馆科。[1]

1926年9月,李小缘以笔名“缘”在《图书馆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了《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图书馆科》一文,介绍了1926年夏在苏州东吴大学举办的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初级图书馆科的相关情况[2]。此后,研究者们大多以李小缘此文为依据,加以简要介绍[3-9],但仍有人将其举办地点误作南京[10],或将其举办时间误作1925年[11]。严文郁还声称“此后每届暑校,均设图书馆学组”[1],但他并未进行详细考证或介绍。

有鉴于此,笔者深入挖掘与此相关的中英文史料,力图比较准确而详细地呈现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初级图书馆科的举办史实。

1 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之肇始

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或称“华东基督教暑期学校”[12]“华东六大学暑期学校”[13]“华东暑期学校”[14]“华东夏令大学”[15]“华东暑期大学”[16]等。其对应英文名称有“The Summer School of the East China Christia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17]“Summer Session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s in East China”[18]“East China Union Summer School”[18,19]“The East China Summer School”[20]等,后两种较为常用。下文除直接引用外,统一简称为“华东暑校”。

华东暑校由华东基督教教育会(the East China Educational Association)主办[21,22]。华东基督教教育会以“联络华东教会各学校之感情,交换各学校之意见,以求学制课程之统一”为宗旨,其覆盖区域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这三省的基督教教会学校及教育界人士均可入会。[23]

1923年7月6日至8月4日[12,13,24],华东基督教教育会下属的六所基督教大学,即上海的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与沪江大学(Shanghai College)、南京的金陵大学(Nanking University)与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杭州的之江大学(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苏州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在沪江大学校园内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华东暑校[13,24]。来自宁波四明中学(The Ningpo Middle School)的美国传教士卫福恩(F.C.Wilcox,或译为“威尔柯”[25])担任教务长(Dean,或译为“主任”[26])。其他师资力量主要来自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与之江大学。其中,来自沪江大学的有李锦纶(纽约大学硕士,政治学教师)、陆麟书(芝加哥大学博士,教育科教师)、魏女士(英文科教师)、王蕴章(国文科教师)、邬志坚(硕士,教育科教师)、陆士寅(硕士,教育科教师)、罗希古(学士,教育科教师)、雷盛休(医学博士,生理卫生部教师)、沈惠元(学士,化学部教师);来自圣约翰大学的有罗伯斯(硕士,历史与政治学教师)、德卞尔(硕士,数学教师)、赵学士(物理部教师);来自之江大学的有伊文思(硕士)等。[25]

第一届华东暑校共计开设了18种课程[21]。其中,中学课程有英文、国文、数学、教育,可能还有科学课程;大学一、二年级课程有国文、英文、数学;大学三、四年级及大学院(即研究生院)课程有教育、宗教、历史、政治学。选修者可获得学分的大学高级课程包括高级教育心理学、中等学校问题、学校行政、宗教教育、一七八一年后之欧洲历史、中国的条约关系、英美政治制度发达史、高等几何、高级数学。此外,还有专为小学教员而设的小学课程教授法、卫生学、小学课程、教会与乡邑等课程,以及专为应对各大学入学考试而设的国文、英文、数学、物理、体育等课程。[25]

据统计,第一届华东暑校共有120名学生注册入学[21],或称有127名学生[19]。举办伊始就有如此之多的学生参加,这完全出乎主办方的预料,同时也预示着华东暑校将会持续举办下去。[21]

2 第二届华东暑校初级图书馆科

1924年1月,华东六所基督教大学商定于本年夏季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举办第二届华东暑校,并推举圣约翰大学教授麦克乃(Dr.H.F.McNair[17],或译“麦克奈”)为教务长[26]。

第二届华东暑校原定于1924年7月4日至8月2日举办[27],但后来改为1924年7月5日至8月1日[14,19,28,29]。它计划开设的课程涵盖普通文理科(general arts and science)、教育(education)、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宗教(religion)、体育与公共卫生(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blic health)与研究生课程(graduate study)六个领域[27],其中就有初级图书馆科(英文称“library method”[19]或“Library Methods”[18],直译为“图书馆方法”,但此处采用李小缘后来所称的“初级图书馆科”)。

当前无法找到与第二届华东暑校相关的第一手档案资料,无法弄清本届初级图书馆科的授课教师、内容、学生等具体情况。不过,1933年版《图书馆名人录》(Who’s Who in Library Service)在介绍海施女士(Florence Catherine Hays)时提到:“instr.lib.methods,East China Union summer sch.,1924”[30]。此前,有研究者并不清楚“East China Union summer sch.”就是华东暑校,以至将这条记载解读成“1924 年夏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馆长海施女士开设图书馆暑期学校(East China Union Summer Sch),讲授图书馆方法论”与“1924 年在圣约翰大学图书馆开设暑期学校,讲授图书馆方法论”[31]。不过,由此可知,第二届华东暑校确实开设了初级图书馆科,其授课教师是1922年2月至1926年1月担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海施女士[32]。

3 第三届华东暑期基督教大学初级图书馆科

第三届华东暑校原定于1925年7月8日至8月7日在苏州东吴大学举办,下设纯粹大学科(设国学、英文、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化学、物理等科)、大学入学考试预备科、教育科、应用社会学科、图书馆科与体育科[33]。不过,由于形势动荡,报名人数过少,最后不得不取消[34]。

1926年7月7日至8月6日,东吴大学正式承办第三届华东暑校[35]。与1925年原拟的课程计划略有不同,第三届华东暑校实际开设了纯粹大学科、大学入学预备科、教育科、应用社会学科、图书管理科、家事科、翻译科、体育教学法科与新闻学科[16]。此处的“图书管理科”或称“初级图书馆科”[2]“图书馆学科”[36]“图书馆班”[37]、图书馆学系[38]等,五花八门,但应当都是译自其对应英文“library method”[20,35,39]。此处采用李小缘所说的“初级图书馆科”。

3.1 教师

第三届华东暑校初级图书馆科由李小缘与黄星辉二人授课。

李小缘原名李国栋,江苏江宁人,是金陵大学1920届文科毕业生[40]13。毕业后,他留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工作。1921-1925年,他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社会教育学硕士学位,其间曾在纽约州立图书馆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实习。1925年4月,他学成回国,仍回金陵大学图书馆工作。[11]

黄星辉是湖南湘潭人,1923年毕业于文华大学文科及图书科[41],后受聘担任东吴大学图书馆副主任(1924年起)、主任(1926年起)[42]。

可以看到,李小缘与黄星辉所属的金陵大学与东吴大学均为华东六所基督教大学之一,东吴大学更是第三届华东暑校的承办方。因此,两人到第三届华东暑校开设初级图书馆科,并不违和。

3.2 学生

李小缘在《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图书馆科》中提到:“此班共有学生八人,内女生二人。”虽然他并未列出这八位学生的具体姓名,但如其所述,这八人均为中学毕业生,之前均在图书馆工作,所以都有学习和研究图书馆学的需要与愿望。[2]

此外,1926年8月8日,《图画时报》第313期刊登了赵邦鑅提供的一张题为《华东暑大之图书馆科》的照片,并附简要说明:“在苏州设立之华东暑期大学设有图书馆学一科,以造就此项专才。此为该科师生合影。前列为教授X李小缘君O黄星辉君。”[43]不过,这张合影中仅有李小缘与黄星辉两位教师及六位男生,并无另外两位女生。

图1 第三届华东暑校图书馆科师生合影

事实上,赵邦鑅本人就是李小缘所说的八位学生中的一位。《图书馆学季刊》第1卷第3期就刊登了他撰写的《装订书籍实习记》。该文文末附有“小缘附识”,内称:“赵君此记为华东暑期大学图书馆班在东吴大学图书馆实习经验中得来,且曾自行装订一书。此报告书为班中之冠,故选录于此。据黄星辉君云:此法系文华大学图书馆学校所传授。……”[37]

据查,赵邦鑅译有《德国青年运动》(民智书局,1932)、《童子军与青年运动》(商务印书馆,1934)、《童子军教育原理》(正中书局,1937),编有《童子军高级课本》,并且在多种报刊上发表翻译与创作作品,可惜无法弄清其生平履历。不过,他还为1926年1月24日《图画时报》第286期提供了一张题为《东吴二中之篮球队》[44]。由此推断,他当时应当任职于上海东吴第二中学。

《图书馆学季刊》第1卷第3期还刊有陆恩涌撰写的《观察苏州图书馆后评略》。陆恩涌在文中指出:“此稿系余在民国十五年华东暑期大学习图书馆学科时,随教授李小缘先生暨黄星辉先生,至该馆参观后所作。当时功课忙碌,为经济时间起见,用纲要式讨论。大致可分为建筑方面,图书方面,组织方面。”[36]可见,陆恩涌亦是第三届华东暑校初级图书馆科的八位学生之一。

据查,陆恩涌当时任职于杭州蕙兰中学,曾经担任该校校刊《蕙兰》的顾问,并在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比如,他曾在《蕙兰》1930年秋季刊上发表《本校惠德图书馆最近概况》一文,介绍蕙兰中学于1929年夏募捐新建的惠德图书馆的发展概况[45]。从这篇文章来看,他当时应当是蕙兰中学图书馆的负责人。1929年1月28日至2月1日,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南京金陵大学召开第一次年会。陆恩涌提交了“请各中学增设图书馆学科案”,后跟李小缘、杨昭悊、胡庆生、杨希章、北平图书馆协会、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提案合并通过,改称“各种各级学校应有步骤的图书馆使用法指导案”。[46]此外,金陵大学1934届国文专修科毕业生中亦有一位陆恩涌,字仲沣,浙江绍兴人,曾在国立暨南大学执教[40]90。又有一位陆恩涌曾在宁波浙东中学工作,与俞成基合撰《五年来之图书馆》(载1940年《浙东》第4卷第6-7期合刊)[47],后任该校训育主任[48]。可惜当前尚无法确定这三者是不是同一个人。

至于其他六人,则未见记载。

3.3 教学

关于第三届华东暑校初级图书馆科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仅见李小缘的《华东基督教暑期大学图书馆科》有所介绍。据之可知,该课程“注重现在流行之图书馆方法,以求实用,务求适合儿童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三种之运用。”它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参观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午上课,每次平均三小时,共计上课22次;下午则出去参观或实习。他们不仅参观了东吴大学图书馆、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处,还到东吴大学图书馆进行装订、流通等方面的实习。[2]学生出去参观或实习需要撰写总结报告,而陆恩涌的《观察苏州图书馆后评略》与赵邦鑅的《装订书籍实习记》就是其中写得较为出色的两篇,所以才会被李小缘推荐发表在《图书馆学季刊》上。

关于授课内容,目前只知道黄星辉曾向学生介绍东吴大学图书馆的流通部与书籍装订法,以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文华图书科)[2]。至于李小缘的授课内容,或称他曾讲授《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11]。不过,《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实为李小缘1926年8月9日在苏州平旦学社的演讲词的一部分[49],而且该文的内容也跟李小缘所说的初级图书馆科的授课宗旨并不契合。

按李小缘所说,第三届华东暑校初级图书馆科之所以取名为“初级”,是因为授课时间较短,无法教授太多专业内容,也无法让学生充分练习,学以致用。不过,因为只有八人选修,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所以其教学效果令李小缘颇为满意,认为“较诸徒上课,混学分,索讲义者,不啻天渊之别。”[2]

4 余论

1928年7月5日至8月5日,第四届华东暑校在沪江大学举办,分纯粹大学科(内设国文、英文、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教育、化学、物理、数学等科)、大学入学预备科、教育、体育教学法科、新闻学科。[50]1929年7月9日至8月10日,第五届华东暑校继续在沪江大学举办,设国文、英文、物理、化学、数学、教育、政治、社会学等科。[51]1930年7月3日至8月2日,第六届华东暑校继续在沪江大学举办,设纯粹大学课(分国文、英文、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商业、职业教育、国音速记等科。[52]此后,华东暑校未见续办。

如上所见,共有两届华东暑校开设了初级图书馆科。其一是1924年7月5日至8月1日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华东暑校,由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主任海施女士授课。其二是1926年7月7日至8月6日在苏州东吴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华东暑校,由李小缘与黄星辉共同授课。此后,第四、五、六届华东暑校均未继续开设初级图书馆科,绝非如严文郁所说的“此后每届暑校,均设图书馆学组”[1]。

华东暑校主要面向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与教会关系较为紧密的人员,尤其是教会学校师生,受众范围较为狭窄。受此影响,较少有学生选修第二、三届华东暑校开设的初级图书馆科,其影响力相对较小。此外,华东暑校属于短期培训性质,仅持续一个月左右,学生能够学到的东西也较为有限。但无论如何,华东暑校初级图书馆科理应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华东图书馆学基督教
华东销售在一线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0到1500万!华东已布局!看看渔东伽这场年会还透露了什么?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民国时期无“华东”称渭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