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以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协会为例
2019-08-29高国志
□文|高国志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职业大学)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的重要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的界定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从事与职业相关活动所必备的本领,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工作和职业相关活动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职业能力对一个人的未来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1]。人的职业能力是由多种能力叠加并复合而成的,它是学生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社团:是指学校批准注册,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为目的,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2]。学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应用性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大致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部分,即要了解的知识﹑要形成的能力﹑要达到的素质具有“专业性﹑技能性﹑职业性”内涵。
(一)通过社团活动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结构
掌握专业知识是高职生从事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学生社团除了非专业社团,还有很多是依托各自专业成立的专业社团,或与专业背景相似的社团,这些社团在平时社团活动中,能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得到相互的帮助和汲取各自的优点,拓宽知识面;其次很多社团都是以高年级的学生带动低年级的学生,在实际的活动当中以项目或创新大赛等为驱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逐渐丰富专业知识。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社团向心力很强,所开展的活动紧紧围绕专业技术进行的,成员乐意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了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二)通过社团活动完善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学生社团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线的专业社团和以丰富完善专业技能为主线的非专业社团为主。突出了社团成员的动手能力或实践能力。通过利用学校的创客空间﹑实训室以及校内外的表演﹑展示的场所作为实践平台,紧密围绕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使学生积极在活动中把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积极在活动中进行技能的切磋和互相学习,从而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
(三)通过社团活动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成员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强烈的参与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成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充分锻炼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等;社团开展活动离不开学校与社会的支持,这也实现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从而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培养。高校学生社团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社会技能的场所,更成为了大学的“第二课堂”。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已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标融合到活动中,成为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新的载体。
(四)通过社团活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员的平等地位﹑社团形式的丰富性﹑类型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意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社团在招募新成员时,要用最有创意﹑最新颖的形式满足高职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满足高职学生对个性张扬的追求。在开放的社团氛围中,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社团成员能自由发表个人意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社团活动和社团本身的创造力[3]。学生社团活动主要是围绕专业或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的,它的学术性与创新性较强,因而社团的活动中也包含着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如社团活动中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展,都是一种创新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学生社团对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全面成才有着积极作用,而如何规划高职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寻求专业社团建设的最优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党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本校学生社团工作,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高校整体工作中[4]。近年来党中央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并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及指导意见,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学生社团选聘指导老师,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二级学院领导要积极支持和资助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要在活动资金﹑活动条件和活动内容上进行全面的支持与帮助。从而把学生社团的建设成为学生活动﹑第二课堂以及大学生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
高校团委履行本校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管理职能,应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切实承担起学生社团的成立﹑年审﹑注销﹑组织建设﹑活动管理﹑经费管理和工作保障等工作。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学生社团团工委,建立健全团组织[5]。应当将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导师制建设的体系中来,组成由二级学院领导﹑专业教师等参加的指导教师队伍。要提高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成为学生导师制工作的重要内容,选派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及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让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第二课堂,让教师认识到学生社团活动也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形式多样开展活动
学生社团要保持活力与吸引力就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如: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机机械创新协会的学生通过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书法协会以每年开展“吴都杯”书法创意比赛等,以项目来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激情;同时要经常组织开展相关的学术讲座﹑论坛等与成员相关的相关活动来活跃校园气氛。要围绕“专业+技能”开展,主题鲜明,并充分体现职业特色;其次应注重活 动开展的知 识性﹑实践性与新颖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挖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点。通过准确的活动载体,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掌握 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职业能力[6]。
(四)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与发展模式
要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社团,学生社团要从源头上把关,严把“入口关”首先要严格社团成立的审批,要将学生社团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及就业等密切联系起来;其次是要严格会员招聘制度,要保证会员有足够的兴趣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参与社团;三是要严审社团资金来源,要保证资金来源的合理合法性。要把社团活动当作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纽带,鼓励社团走出校园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要在校内建设社团活动的基地的同时利用专业校企合作的契机,建设校外活动基地﹑选聘校外指导教师,尝试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建设社团。
(五)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社团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借鉴教学﹑学工等考核体系建立完善学生社团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社团整体工作的考核评价﹑对社团主要负责人﹑对社团成员的考核与评价结合指导教师﹑社团成员和管理部门的评价意见,能够找到差距﹑查找问题,不仅可以激励社团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活动的激情,同时又使每位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前进的方向,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备社团能够更好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紧抓风口,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形成对第一课堂有力补充,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