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虹释疑金融变革转型大趋势的三大判断
2019-08-28陈彩虹
银保最大的合作就是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这不仅给业务带来了机遇,其实也给宏观政策出了一个新的题目。
金融科技肋力银行迎来变革转型期
陈彩虹教授表示,他在银行工作了三十六年,应当说,对于银行的了解,是有相当基础的;但对于保险的认知并不是很深刻,因此,他從银行的角度,来谈银行和保险的合作。
具体来看,陈彩虹发表了对当下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些看法,让大家从银行的视角了解保险与银行的合作究竟在哪些方面更具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来看,应当有哪些具体合作的拓展和宏观政策方面的考虑?对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陈教授给出了三大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让银行业迎来了一次伟大的变革转型时期。
目前,很多银行业的人都在谈论金融科技,确实是金融科技将对银行业带来一次巨大的变革,具体讲,在2018、2019、2020年这三年,应该会出现质的飞跃。
这个飞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所有的市场边界都已经打破了。城市、农村,国内、国际等市场的边界,有的已经打破,有的则正在打开。比方说,像建行这样的大银行,以前只做城市的业务,只做大项目,大企业,大系统,2015年开始,建行就到农村做业务去了,2015年建行在湖北搞“裕农通”,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湖北1.9万个行政村,覆盖2.6万个自然村,所有的农民都是建行的客户。金融科技的进步,第一点把市场边界完全打破了。
第二方面的特点,就是金融科技把客户群体的边界打破了。大中小客户,钱多钱少的客户,公司和个人客户等,边界被完全打破。多年前,建行实施的是大客户为主的战略,如以往的“双大战略”,即大项目、大客户,现在大银行客户的边界扩展了,金融科技完全打破了客户边界,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的普惠金融,近年已经占到大银行业务新增的较大部分了,今年占的比重更大。
第三,区域的边界完全打破。所谓完全打破,原来几大银行本来是没有区域界限的,比如工农中建交这些银行,哪个区域都有分行,都有业务,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有自己的考虑,有地方银行的机构,有些业务,还是有区域边界的。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之后,这个区域边界完全被打破或正在被打破,地方一些区域性业务“不得不”交给了金融科技强大的银行。
那么金融科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早期金融科技投入比较多的大中型银行,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中小银行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第二是金融科技可能带来中国银行业巨大变革转型,2018、2019、2020年是中国银行业变革转型关键的三年。
银行业的分化现象愈发明显
第二个判断,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中国银行业的分化也在这三年体现出来。
以前银行业巨大的困惑是所谓的“同质化”,其实银行业的同质化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为大家经营的对象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产品——货币。所有的银行无非做两件事情,一是提供信贷,另一个是完成支付,银行主要依靠这两个业务,所以银行业的同质化是有这个行业的基础的。
历史与现实的原因集中到今天,正在推动分化的出现。陈彩虹表示,历史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只有4家银行,就是人、农、中、建。自1984年工商银行成立之后,才把中央银行的业务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完全分开;1994年三家政策性商业银行成立,才把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分开;2004年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的改制之后,才有了按照现代公司治理要求的现代银行业的真正开始。这是历史的原因,使得大银行在不断变革中发展变化。
中国的银行业,是十年一次变化。1984年有了工商银行,1994年有了3家政策性银行,2004年开始有了在境内境外上市真正的股份制改造之后的商业银行,与之伴随的就是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大量出现,还有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了中国的版图,现在的银行数量大概是4700多家,上市银行加上去年9月26日新上市的长沙银行是48家。这些银行发展的路径、历史、背景、客户基础、技术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不同。因为之前发展的历史不长,这种分化并不明显,因此普遍认为同质化是银行最大的弊端。
但是近三年这个分化已经出现,同质现象越来越弱化,各家银行的发展大势和格局正在出现不同的走势。近些年,可以看得到的是,不论在大银行体系内,还是在中小银行群体内,银行业的分化现象已经逐渐显现。
银行业风险逐渐累积并增大
第三个判断,政府、企业与个人债务的叠加,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在增大。
陈彩虹对银行业做了更深入地研究,他觉得2018、2019、2020年这三年是风险相对集中暴露的三年。我国的总的债务率,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并没有多么严重,但隐性的债务,并没有清楚的统计。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是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债务关联最直接的,一有风吹草动,情况就非常令人担忧。不少的学者、专家表示债务“狼来了”,讲了好些年了,似乎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一年又一年的积累,许多的问题已经开始在今年显现,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在显露,比如,包商银行就是一个案例。
所以政府、企业与个人债务目前的格局,对银行业累计起来的风险,也到了一个相对的临界点。2018、2019、2020年这三年,也是中国银行业风险积聚暴露可能比较集中的年份。
基于这样的判断,从微观上讲,银保合作应当如何去运作,从银行的视角来看,那是必须有所选择,或者说,是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不论是选择银行,选择合作的方式,还是选择合作的产品或具体操作形式。
从宏观上来讲,陈彩虹教授表示有一个更大的担心,就是银保合作在某些领域可能助力于金融的良性发展,但是也可能带来某些区域性风险与某些产品的风险。
银保最大的合作就是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这不仅给业务带来了机遇,其实也给宏观政策出了一个新的题目,就是如何从宏观判断整个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与保险业现在面临的困惑,两者结合起来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同时密切关注它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