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教育均等必须动起来

2019-08-28吕德文

环球时报 2019-08-28
关键词:电子产品载体教育资源

吕德文

中国儿童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产品已在城乡“均等”普及。电子产品作为开展教学活动和加强家校联动的重要载体,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甚至,电子产品也成为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技术保障,很多名校将优质课程通过远程教学,让广大农村学生受益。而根据我们的调研,农村学生和家长通过购买网络课程提高学习成绩,已是较为普遍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电子产品作为一个技术载体,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如何利用电子产品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而非消耗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却也是心理还不够成熟的时期,对诸多新生事物有探索欲,但也难以自制。对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电子产品不仅是学习载体,也是网络娱乐和游戏的载体。如何有效控制娱乐和游戏时间,不仅取决于学生,更取决于由学校和家长所共同提供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大致而言,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之所以明显高于城市儿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城乡家庭形态存在明显差别。在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村家庭是一种发展型小农家庭,有限的资源主要投入到实现“城市梦”的家庭提升工程之中。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而言,城镇化无非通过两条路径实现:要么是倾其所有进行教育投入,通过子女教育实现城镇化目标,这意味着陪读、择校、上补习班等一系列资源投入;要么将务工收入积蓄下来,通过买房实现城镇化,但这也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劳动力,留守儿童现象就此产生。现阶段,大多数农村家庭会以住房城镇化作为家庭发展的首选方案,因此这部分家庭的子女很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陪伴,爷爷奶奶又“管不住”,课外时间“放羊”。

另一方面,城乡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性。概言之,当前的城乡教育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去竞争化的乡村教育和竞争白热化的城市教育并存。乡村教育在“减负”等政策话语下顺应了去竞争的态势,农村学生拥有越来越多课外时间,这就给网络游戏提供了更多目标人群。相反,城市中产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时间和市场培训等方面,都投入了巨大资源,城市教育竞争白热化。

笔者认为,农村儿童电子产品用时过多看似是个小问题,却涉及到城乡教育均等化的大问题,急需加以解决。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帮助一些地方的农村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采取措施激发师生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当前新一代农村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注重家长陪伴,部分家庭已经调整策略将子女送到管理更加严格的私校学习。社会也应建立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推动农村家庭的子女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载体教育资源
小眼镜找朋友
关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襄阳市区3~6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