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州绿色加工番茄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初报

2019-08-28马国斌陈晓丽张文超

新疆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巴州单产番茄

蒋 梅,马国斌,陈晓丽,张文超,王 颖

1.巴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新疆巴州 841000

2.焉耆回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 841100

3.和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 841200

4.博湖县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新疆巴州 841400

5.和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巴州 841300

1项目任务指标

1.1 项目计划实施面积产量

本项目计划实施加工番茄面积10 000 hm2,其中焉耆县 2 333.3 hm2,和静县 1 000 hm2,和硕县 3 333.3 hm2,博湖县 2 666.7 hm2,清水河农场333.3 hm2,乌拉斯台农场333.3 hm2。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生产,计划单产7 200 kg∕666.7m2,较2015年增加200 kg∕666.7m2。

1.2 技术培训计划

培训人数1 040人次。

1.3 新品种推广

计划安排早、中、晚熟品种种植,错峰成熟,实行均衡上市供应。

1.4 种植技术

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栽培技术,加工番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2 指标完成情况

2.1 面积和产量完成情况

项目区实际完成面积11 920 hm2,其中焉耆县 2 606.7 hm2,和静县 10 66.7 hm2,和硕县 4 666.7 hm2,博湖县2 753.3 hm2,清水河农场333.3 hm2,乌拉斯台农场493.3 hm2,完成计划的119.2%。单产7 472.84 kg∕666.7m2,较2015年单产 7000kg∕666.7m2增加472.84 kg∕666.7m2,增产6.75 %。其中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 、博湖县、清水河农场、乌拉斯台农场单产分别为7 607 kg∕666.7m2、7 550 kg∕666.7m2、7 520 kg∕666.7m2、7 300 kg∕666.7m2、7 200 kg∕666.7m2、7 300 kg∕666.7m2。总产量 133.61 万 t,总增产 8.45 万 t,按0.39 元∕kg 计算,总产值 52 109.6 万元,共增产值3 297.2万元。

2.2 技术培训情况

采取集中讲课、现场观摩、示范讲解,编印宣传单、小册子等方式举办加工番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加工番茄育苗技术”、“加工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各类绿色加工番茄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民50 期3 647 人次,完成计划任务的350.67%,发放宣传资料5 124份。

2.3 新品种推广情况

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优良品种应用面积达到100%。推广早中晚搭配种植模式,早期移栽面积占25%。中期面积55%、晚期移栽面积20%。其中早期播种品种为屯河8 号、石番15 号、亨氏2206、中晚期种植品种为屯河41、屯河46、VIF3155等。

2.4 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栽培技术情况

2.4.1 推广技术情况

(1)示范推广育苗移栽栽培技术11 920 hm2,推广应用率达100%,实施钵盘育苗、大田移栽技术比常规栽培增产15~20%。

(2)推广膜下加压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11 766.7 hm2,推广应用率达98.68%,完成计划任务的106.4%,节水灌溉比大水漫灌减少用水量50%。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 646.7 hm2,推广应用率达97.68%,完成计划任务的105%,使肥料利用率提高35~40%,平均节肥节水50 元∕666.7m2以上。

(4)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面积达100%。

2.4.2 示范应用钵盘育苗、机械移栽及机械采收技术

添置钵盘育苗精量播种机,番茄育苗移栽机、番茄收获机。温室精量播种机500盘∕h,是人工的50 倍,播种比人工点播节约成本0.2 元∕盘。加工番茄钵盘育苗机械化移栽50 元∕666.7m2,人工移栽费用在98~109 元∕666.7m2,按机械化技术比人工节约50元。人工收获600元∕666.7m2,机械收获300~400 元∕666.7m2,采用收获机收获较人工作业节约费用200~300元∕666.7m2。

2.4.3 推广订单运作模式

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经济人)+农户”等模式,33家企业与农户签订13 333.3 hm2工业番茄产品收购合同,实行产前、产中全程技术指导,产后包销售的“订单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种植订单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企业与农户无缝对接。

2.5 组织措施

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组,与项目县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任务明确,责任到人。项目县分别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实施项目,做好田间生产记录及农时情况记录,做好项目实施阶段性小结和总结,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圆满完成各项指标。

3 主要技术成果及产生的效益

3.1 主要技术成果

通过本项目实施,建立了加工番茄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进了巴州加工番茄绿色、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由于实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工番茄品质得到改善,茄果品质优良、单果重40~80 g,番茄红素9~12 mg∕100 g,色差 2~3°,可溶性固形物4~5%,果实商品合格率95%以上,平均出酱率达1:6~1:7。

3.2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面积11 920 hm2,单产7 472.84 kg∕666.7m2,较 2015年单产 7 000 kg∕666.7m2增产472.84 kg∕666.7m2,增产6.75%,总产量133.61 万t,总产值 52 109.6 万元,11 920 hm2总增产8.45万 t,按0.39 元∕kg 计,总增产值 3297.2万元。项目区产值2 914.4 元∕666.7m2,较2015年2 770 元∕666.7m2增加144.4 元∕666.7m2,完成产值增加80元∕666.7m2任务的180.5%。

3.3 社会效益

树立了绿色加工番茄生产理念,推进了种植管理标准化、种植全程机械化,推进了加工番茄产业化进程,成为巴州举足轻重红色支柱产业,每年巴州加工番茄酱大量出口国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生态效益

项目的推广应用,引导广大种植户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以增施有机肥或生物菌肥,应用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推广应用黄板、杀虫灯或生物农药,并在番茄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加工番茄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率达100%,确保加工番茄品质达到加工企业对绿色农产品的要求,促进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4 推广应用情况

表1 巴州焉耆盆地2017~2018年加工番茄推广应用情况表

2017年巴州焉耆盆地加工番茄推广规模11 746.7 hm2;单产7 408 kg∕666.7m2,分别较2015年、2016年增产 351 kg∕666.7m2、179 kg∕666.7m2;2017年加工番茄总产 1305 449 t;效益1027 元∕666.7m2,分别较 2015年、2016年效益增加42元∕666.7m2、54元∕666.7m2;2017年总经济效益18 095.74万元。2018年巴州焉耆盆地加工番茄推广规模5 476.7 hm2;单产7 394 kg∕666.7m2,分别较2015年、2016年增产337 kg∕666.7m2、165 kg∕666.7m2;2018年加工番茄总产 607 457.2t;效益1192元∕666.7m2,分别较2015年、2016年效益增加207 元∕666.7m2、219元;2018年总经济效益9 792.28万元。具体见表1。

猜你喜欢

巴州单产番茄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巴州观赏石协会召开年会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