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在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有效改进
2019-08-27李立国龙桂元李丙涛任杰徐晓燕
李立国 龙桂元 李丙涛 任杰 徐晓燕
摘 要: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对施工变形缝的合理处理是一项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变形缝处理实施效果,对于优化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效果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变形缝的种类,并结合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展开了研究,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变形缝;工程施工;问题;改进
1 引言
在当期技术条件下,无论何种性质的建筑工程,都会受到施工工艺、气温环境、地质沉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建筑工程主体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变形,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或处理,结构变形会呈加剧趋势,产生更大程度的裂缝,甚至造成坍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1]。一般而言,上述问题的处理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建筑工程结构强度,使建筑工程自身具有足夠的强度应对结构变形,有效抵御外来应力,避免各类原因造成的损伤。二是在建筑工程本身的关键位置提前预留缝隙,确定预留缝隙的合理变形宽度,降低外来应力对建筑工程的破坏力度,这种缝隙即是变形缝。
2 建筑变形缝的种类
2.1 伸缩缝
伸缩缝通常也被称为温度缝,主要用来降低温度高低变化对建筑物带来的影响。温度高低变化,会造成物体热胀冷缩,容易使建筑物产生裂缝,威胁建筑物安全。伸缩缝通过建筑物整体分级,在水平方向上将建筑物细化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使其充分应对温度变化造成的应力,缓解外来因素造成的结构损伤。通常而言,在工程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施工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合理设置伸缩缝,科学掌握相邻伸缩缝之间的距离,或在建筑物特殊关键位置设置伸缩缝,区分建筑结构构件,提高建筑物水平方向的自由系数,降低结构损伤发生几率。
2.2 沉降缝
由于土质条件的限制,建筑物基础工程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周边建筑在结构形式、载荷及强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都会对建筑物构成潜在的损伤威胁,该种情况下则要通过设置沉降缝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由此可见,沉降缝用来化解垂直方向位移到来的应力。为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设置沉降缝,确保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固性。在一定的地基沉降范围内,通过沉降缝作用的发挥,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沉降。沉降缝的宽度没有严格要求,需要充分结合建筑物各类技术参数来确定[2]。
2.3 防震缝
防震缝通常设置在建筑结构不规则的建筑物中,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物细化分解为多个结构相对统一、规则相对简单的独立部分,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防震效果。一般来说,防震缝高侧的建筑模式采取双柱、双墙方式,防震缝以基础面为起点,沿建筑物的垂直方向设置。在实践中,防震缝的宽度要控制在4-11cm,缝的两端是不同的墙体,通过墙体将建筑物细化为多个形状规则的组成部分,充分化解因地质沉降运动可能带来的损害。
3 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3.1 撑条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实践中,撑条施工技术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变形缝两端结构的差异决定了撑条施工处理方法的差异性。通常需要在梁侧抹的位置设置支模,然后将梁撑条置入模板,用钢钉及木质楔子对其进行固定。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木质楔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便充分发挥支撑作用,有效支撑梁模板与撑条。在撑条施工达到理想效果后,要及时将钢钉和木质楔子拆除,将撑条取出。对于柱体与墙体的侧模位置,也需要通过合适的支模方法进行施工处理,在设置木质楔子时,需严格把握撑条的前中后的相对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撑条施工技术达到理想效果。
3.2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样是极为关键的一环。要格外注重混凝土交替浇筑施工,以确保建筑工程结构模板受力的均衡性。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工序方面,要严格控制浇筑时间,避免浇筑施工过程过长,有效杜绝混凝土初凝现象,且需要在各模板面层刷涂隔离剂,既便于浇筑完成后的拆卸,也可防止混凝土在模板面层的超期凝固。
3.3 柱模板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从柱模板施工,需要沿柱的边线准确设立模板。同时,需要对设置模板的柱面进行科学处理,采用柱箍等进行加固,使模板具备充足的稳固性。模板加固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校正调节,通常可采用变形缝撑条进行校正,确保变形缝撑条与模板之间的垂直平衡。要及时在撑条两端楔入钢钉,精准联结各侧模板。钢钉的楔入要预留足够的外漏长度。对于柱模板的变形缝处的高度调整,需要保持其与梁底模底一致,在上部位置施工操作时,需利用梁侧模来进行支设,按照梁变形缝的校正以及固定的方案作为判断方式。在设置柱变形缝位置上的撑条时,要适当掌握变形缝的间距,通常控制在8-16cm为宜。对于拉结螺栓的方位,无需另外加设撑条。在柱的另一端位置,可以利用加长钻来钻穿柱身,这样可更方便地对变形缝位置的模板螺栓进行开孔安装施工。
4 施工缝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施工缝的施工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要素与环节诸多,操作技术不到位将会造成施工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防治各类施工质量问题。
4.1 编制科学完善规程标准
为有效确保施工缝施工的标准性,要提前编制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标准,最大可能上降低由于施工标准执行不到位而造成的施工质量缺陷。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相对不健全,更多情况下均依据其他非专业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这种脱离建筑工程实际的共性问题,极易造成施工缝处理偏差,影响最终施工质量和效果。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技术人员以此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客观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提升施工缝处理的整体效果。
4.2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体系,是变形缝得以有效处理的重要保障。施工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可将不同的施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结合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对施工缝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充分控制,这有助于保证施工缝的顺利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质量问题,要及时落实责任,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纠正。通过建立健全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可有效杜绝施工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过多干涉,减少施工问题出现几率。
4.3 严格处理施工技术细节
要想有效改进和保障施工缝处理的最终效果,要格外注重施工技术上的细节问题,确保技术工艺有效实施。首先要严格按照不同施工环节的不同技术要求开展相应施工,及时完成施工并进行技术交底。对于模板位置要科学合理设置,杜绝遭受外力损坏,拆除的撑条要及时收回并按规定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撑条间距,遵循横平竖直的施工原则。要充分提高盖板的严密性,有效钉紧,避免混凝土外溢。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变形缝施工处理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问题,制约着建筑工程整体理想效果的取得,技术人员要立足建筑工程实际,采取最为切实可行的施工缝处理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施工缝处理技术的新方法、新理念更新换代较快,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始终将最新技术与理念贯穿于施工缝处理的全过程,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陆武.论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8(9):190~191.
[2] 田杰.略论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关键[J].大陆桥视野,2018(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