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解析
2019-08-27何易
何易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建设难度系数的增加,各种新型施工技术和创新性工艺不断涌现,在质的层次上给工程项目带来发展,而其中工程機械设备的使用更是有着催化剂的效用。在当前工程项目中,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对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发挥带来了很大制约。机械设备是工程实施的支柱,对工程的运转、效益、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出现漏洞,将会对施工的效益、质量和安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工程机械设备总量不断扩大,自有施工机械设备年末总功率和净产值不断提高,因此,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业内声誉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管理漏洞,给出相应的优化办法,改善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层次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1 工程机械设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项制度执行不严
施工单位比较轻视机械设备管理,不把设备管理当作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去完成,导致许多施工单位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一套合理、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工程机械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指定、设备台账、使用登记、维护记录登记等诸多制度方面均存在不健全的现象。此外,在管理执行上面,没有能够将具体的管理责任落实,导致整个管理工作人员混乱,权责不明晰。
1.2 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
施工单位在管理机械设备方面往往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设备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设计和性能,其在使用强度和保存环境上往往具有一定差别,例如机械设备在弹性、塑性、刚度、时效敏感性、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等方面的不同。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往往是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充当管理者,而这些工作人员只是在相应的机械设备使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专长。由于这些管理和人员职能的不对称,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管理维护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管理工作和之后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
1.3 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保养制度难以落实
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都具有操作简便的特征。大部分设备操作人员仅仅掌握了简单的操作方法,对于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方法和外部条件没有深刻的了解。于是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味地求快,不考虑设备的负荷压力、是否需要间歇,而且违规操作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在现实的工程实施过程当中,只考虑使用而不考虑后果,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不进行保养和维护,直接在新的项目中继续使用,这极大地加快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
在设备具体的保养过程中,存在保养时间短、保养方法不得当的问题。许多维修人员缺乏责任心,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抱着应付的态度,导致设备问题不断扩大,给以后的使用带来麻烦。问题严重时,维修和操作由于权责不明晰导致相互推诿,问题得不到解决。使用不当和保养缺失既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加了支出费用,又大大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1.4 机械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施工效率低下
工程项目的相似性使得许多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够重视,整体的更换周期较长。很多施工单位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忽略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不能全面的考虑机械设备更新所带来的影响和前景,影响了施工单位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1.5 机械设备配件积压,管理混乱
施工单位工作人员流动性强,调任换岗频繁。由于制度上的漏洞,许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调换交接工作不完善,导致机械设备配件大量积压,出现了许多虽然在管理存储范围之内却毫无用处的配件。配件的仓库保管人员有很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使得管理松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再有采购环节衔接不到位,使得投入的成本大大超出潜在价值,增加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
2 相关对策及管理优化
2.1 完善管理制度,权责清晰到位
制度漏洞会成为发展进步最大的阻碍,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施工单位可以定岗到人,建立详细的机械设备统计和台账制度,并留有详细可查的不同种类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定期组织检查,实现责任到人、权责明晰,即定人、定岗位、定机、包维护。同时,可以通过绩效方式充分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果。
2.2 设备管理市场化、专业化
对于大型施工单位而言,可以成立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公司,把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当作一种新型的盈利方式。施工单位则可以通过市场需求,既保证本单位的机械设备得到完善的管理维护,又作为经营项目代替小型的施工单位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大型施工单位可以通过专业的管理资本投入来获得资产的累积,小型施工单位则花费一定合理的费用使得自己的机械设备得到专业化的管理,从而有利于工程项目更有效的开展,节约双方的边际成本。
2.3 培养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规范化使用和维护流程
提高操作人员新的使用技能,加深他们对机械设备的了解,培养工作人员科学规范操作的习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为此,设备使用人员正式上岗前要接受专业的工程机械研究人员的培训,不仅要了解设备简单的操作方法,还要更加深刻理解其性能、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只有得到专业人员的认可才可以正式上岗工作。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定期举行交流会,让熟练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提高大家的认识。施工单位也可以采取绩效的办法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准与工资水平挂钩,激励员工完善自己的技术。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内外并举的办法,既培养本单位的专业维护人员,同时和该种设备专业的保养团队保持联系和交流,使本单位的机械设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2.4 落实机械设备的更新工作
机械设备的更新升级对于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则又决定其发展空间和市场占有率,这对于施工单位长期的经济效益大有裨益,所以必须从长远考虑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施工单位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量,对于性能严重下降、重要部件严重磨损、低效率、高耗能的机械设备给予及时更新,降低施工单位整体成本,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2.5 降低配件库存,完善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团队要实行建账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综合管理岗,所有备件实行交旧领新的方法,每隔一定时期进行清算,把不必要的消耗缩减到最小。相应的管理人员在交接时需完成责任交接,由综合管理岗负责考察,不能达到要求的暂停工作。对库存配件进行整理,按照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逐一分类,避免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
3 结束语
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进展和施工单位的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的同时,应逐步加强其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使机械设备管理达到边际成本最低,总体效益最大。
参考文献:
[1] 刘英伟.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3):23~24.
[2] 李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9(3):128+143.
[3] 谢建军.基于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21):96.
[4] 倪仁平.论现代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保养措施[J].四川水泥,201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