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2019-08-27潘玉红
潘玉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产生了巨大的提升。我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需要新时代的人们将其传承下去,这是保证我国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语文学科作为教育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能够最为有效的贴合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广大教师必须善用这一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实的教学帮助。
[关 键 词]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教育
新课改推行之后,我国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全面提升:不仅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以及审美意识,让学生形成最为完整的情感意识。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有效贴合这一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全面深化学生成长。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
让学生在接触到古文的同时,还能充分领略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全面深化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源源不断地汲取我国深远而又丰厚的文化精神内涵,让学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高度,帮助其形成相应的明辨是非能力,在学生纯净而又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属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种子,全面深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保证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充分响应我国的时代号召,成为新型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帮助学生明确如何认识并明确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高度,使其形成相对完整的爱国情操,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能力将会被极大程度地调动,形成更加深刻的情感认知意识。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策略
(一)传统美德教育需要潤物细无声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时候必须着重“渗透”这一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该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一点点地融入教学中,绝对不能强行添加,否则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绝对不能牵强附会,否则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成长。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明确其中的主要内容,并且所开展的渗透活动需要在无形中让学生受其影响。教师应将教材内容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全面贴合学生的思想情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数千年的发展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的核心保障,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保障,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资本。中华文化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其中蕴含大量精神文明内容,广大教师必须花费充足的时间以及经历进行研究探索,利用持之以恒的耐心来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绝对不能盲目求快、急于求成。
(二)将教育和教材内容充分融合
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容,其中包括各个时代下的优秀作品,一直都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将会更加轻松同时也会获得更加明显的成效。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最为完善的情感认知能力,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其中。
例如,在教师为学生讲解《秦兵马俑》的时候,文章主要从数据说明的角度来为学生呈现出了一幅宏伟而又壮观的景象。在执行教学的时候告知学生兵马俑的气派特色,为学生描绘出秦朝时期军队强盛的壮丽景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以及震撼天地的气势,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让学生有所成长。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流传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需要广大年轻才子不断地传承下去,因此广大教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这不仅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大义的推崇,更是让学生心灵连接历史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将会获得巨大的提升,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人才。
参考文献:
[1]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2]黄美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之片段体验[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广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