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9-08-27白岗栓杜社妮郑纪勇郑锁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白岗栓 杜社妮 郑纪勇 郑锁林

摘要 介绍了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指出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且较集中,发生期较苹果桃小食心虫早20 d左右。提出防治红梅杏桃小食心虫应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诱捕越冬幼虫和成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桃小食心虫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关键词 杏;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3-013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3.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Peach Fruit Borer of Hongmei Apricot in Ningnan Mountain Are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ules of the peach fruit borer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of Hongmei apricot(Armeniaca sibirica(L.) Lam.) in Ningnan Mountain area, pointed out that the peach fruit borer only had one generation per year and the occurrence period was very concentrated, and the occurrence period of peach fruit borer of Hongmei apricot was about 20 d earlier than that peach fruit borer of apple in Ningnan Mountain area.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a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ach fruit borer should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engthen ground control and tree control, actively trapping overwintering larvae and adults, timely carrying out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agent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life stage of peach fruit borer.

Key words Apricot; Peach fruit borer; Occurrence rules;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基金項目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2016YFC0501702);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KFJ-STS-ZDTP-012)。

作者简介 白岗栓(1965—),男,陕西富平人,研究员,硕士,从事果树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2-22

红梅杏也称新疆杏,是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的一个优良鲜食品种。20世纪80年代宁南山区固原市原州区先后从陕西和新疆引入红梅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宁南山区原州区、彭阳县等地的特色产业。红梅杏色泽鲜艳,风味酸甜,耐贮性强,且耐寒、耐旱、耐瘠薄,但在宁南山区发展过程中遇到2个主要问题:一是春季的霜冻危害,二是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又名C.sasakii Matsmura]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宁南山区红梅杏的发展。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不但与地域、气温、降水等密切有关,而且随寄主的变化其越冬幼虫出土期不同[1-4],导致防治时期难以把握,防治效果差。桃小食心虫危害果实,造成果实成“豆沙馅”而失去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防治桃小食心虫已成为宁南山区红梅杏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宁南山区红梅杏的发展,笔者根据宁南山区桃小食心虫发生危害状况及已有的文献[5-8],阐明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1 危害症状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广泛分布于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是北方果树中危害最严重、发生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可危害苹果(Malus domestic B.)、梨(Pyrus sp.)、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杏(Armeniaca sp.)、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红枣(Zizyphus jujuba Mill.)10多种果实。

宁南山区桃小食心虫主要以越冬代成虫的幼虫对红梅杏果实造成危害。成虫羽化后当日即可交配产卵,卵多单产于果实顶端周围,幼虫蛀入果实2 d后蛀孔流出胶滴,干后呈胶柱状,擦拭后可见针眼大的黑色蛀果孔。幼虫入果后直达果心,在杏核周围蛀食果肉,边吃边排泄并留下粪便,导致杏核周围充满虫粪形成“豆沙馅”。虫果外形与正常果实无明显变化,不腐烂且可生长至成熟,仅在成熟前果面红晕出现略早,采前有少量落果,但虫果已失去食用和加工价值。

2 形态特征

桃小食心虫有成虫、卵、幼虫、茧、蛹5个虫态,是一种完全变态害虫(图1)。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的形态略有差异,危害红梅杏的较危害苹果的体型略小[8-10]。

2.1 成虫(蛾)

成虫(蛾)呈灰白色或浅灰褐色,雌蛾略大于雄蛾。雌蛾体长7~8 mm,翅展16~18 mm;雄蛾体长5~6 mm,翅展 13~15 mm。复眼红色。前翅近前缘中部处有一近似三角形、蓝灰色、有光泽的大斑,基部和中部有7簇黄褐色或蓝褐色斜立鳞片;前缘凸弯,顶角显著,缘毛灰褐色。后翅灰色,缘毛长,浅灰色。雄蛾触角栉齿状,下唇须短而上翘,触角每节腹面两侧具有纤毛。雌蛾唇须较长,向前直伸,略呈三角形,触角每节腹面两侧无纤毛。

2.2 卵

卵呈豎椭圆形或桶形,长0.4~0.41 mm,宽0.31~0.36 mm,表面密生不规则略呈椭圆形刻纹,以底部黏附于果实表面。初产卵呈黄红色,逐渐转变为橙红色或深红色。卵顶部1/4处环生 2~3圈“Y”状刺毛。近孵卵顶部显幼虫黑色头壳,呈黑点状。

2.3 幼虫

初孵幼虫呈黄白色,体长2 mm,老熟(末龄)幼虫体长13~15 mm,体背呈桃红色。幼虫头呈褐色,前胸背板呈暗褐色,前胸侧毛组具 2根刚毛,第8腹节的气门较其他各节的更靠近背中线,腹足趾钩单序环,无臀栉。

2.4 茧

桃小食心虫的茧分冬茧和夏茧2种类型。越冬茧为扁圆形,长4.4~6.0 mm,宽3.2~5.2 mm,由脱果老熟幼虫吐丝缀合土粒作成,质地紧密。夏茧为纺锤形,又称“蛹化茧”,长7.0~9.0 mm,宽3.2~5.2 mm,由越冬老熟幼虫脱茧(冬茧)后或脱果老熟幼虫吐丝缀合细土粒而成,质地疏松且一端留有成虫羽化孔。

2.5 蛹

体长6.5~8.6 mm,呈淡黄白色至黄褐色,体壁光滑无刺,翅、足及触角端部不紧贴蛹体而游离,包裹在越冬幼虫出土后或脱果老熟幼虫做成的纺锤形“蛹化茧”(夏茧)中,越冬幼虫或脱果老熟幼虫在“蛹化茧”中化蛹并羽化成蛾。

3 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根据桃小食心虫在宁南山区的危害状况及相关文献,宁南山区桃小食心虫基本一年发生一代(图2),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红梅杏园的桃小食心虫发生期较苹果园的早20 d左右[8-9,11-22]。桃小食心虫活动期温暖多雨,土壤湿润,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大发生[11-22]。

3.1 越冬幼虫出土期

杏果实成熟期(7月中旬)脱果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浅土内结茧越冬,冬茧以树干基部背阴面3~7 cm的土层最多,最深不超过13 cm。越冬幼虫出土时期与温度、降雨或灌水等密切相关,遇透雨或灌水,幼虫出土集中,出土时间短。红梅杏园桃小食心虫出土前旬平均气温为16 ℃,5 cm土层土壤温度为 19 ℃,而苹果园、梨园桃小食心虫出土前旬平均气温为16.9 ℃,5 cm土层土壤温度为 19.7 ℃,红梅杏园桃小食心虫出土较苹果园、梨园早20 d左右。桃小食心虫在气温、土温适宜,土壤含水量达5%以上即可出土,其中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最适宜,但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时幼虫几乎不能完全出土。降雨量10~30 mm 会促进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而超过40 mm则会延迟幼虫出土,降雨或灌溉之日起到出土高峰期平均为8 d。雨量分布不均而分期集中的情况下,出土高峰往往随降雨而出现若干次。长期干旱缺雨,土壤干燥,则将推迟幼虫出土期。光周期对越冬代幼虫出土率无显著影响。

宁南山区越冬幼虫自4月下旬开始出土,延续到6月下旬,出土盛期一般在5月下旬及6月上旬左右,出土时期前后长达60~70 d。出土时期及出土盛期较同地区苹果园、梨园早20 d左右。

3.2 蛹化茧(夏茧)发生期

越冬幼虫从冬茧爬出后,多向树干方向爬行,在地面爬行 1~2 d,然后在树干基部附近、土块、石块、草根旁做纺锤形“夏茧”,幼虫在“夏茧”中经过2 d后并在其中化蛹,蛹期 11~13 d。自越冬幼虫出土到成虫羽化需11~20 d,平均14 d。成虫羽化适温19~27 ℃,相对湿度70%~90%。春季复苏的老龄幼虫必须咬嚼潮湿的杂草或取食雨水才能化蛹,幼虫化蛹前少雨低湿,不仅会使化蛹推迟甚至会造成部分越冬幼虫不能化蛹而死亡。

宁南山区红梅杏园越冬代成虫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做“夏茧”,延续到7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夏茧”盛期。

3.3 成虫(蛾)发生期

成虫羽化多在20:00时至凌晨04:00 活动,其中00:00—02:00 活动频繁。桃小食心虫白天静伏于草丛、土石间隙等阴暗、隐蔽场所,受惊扰仅做短距离移动,在夜间飞行、交配、产卵。温度14~29 ℃时90%以上雌蛾、雄蛾均有飞行行为,且雌蛾、雄蛾飞行能力无显著差异,飞行距离为225 m,80%为100 m左右,田间飞行能力较强。

雌蛾产卵量为80~140 粒,最多265粒。蛾寿命6~7 d。雌蛾的产卵量和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中温、高湿是雌蛾受精和产卵的适宜条件,高温、低湿则不适宜雌蛾、雄蛾交尾。雌蛾23 ℃时交配率最高,交尾、产卵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3~26 ℃,相对湿度为80%~100%。高温、干旱对雌蛾、雄蛾交尾和产卵均不利,久雨和暴雨也会抑制雌蛾产卵。当温度达到30 ℃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对成虫寿命和产卵均不利。

成虫有弱趋光性及趋化性,对蓝色光敏感。雄蛾对性诱芯释放的人工合成性诱剂有很强的趋性。宁南山区红梅杏园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蛾)最早于5月中旬开始出现,6月中旬达到高峰。由于每年羽化前降水量、降水时期不同,每年的成虫出现高峰有一定的差异。

3.4 卵发生期

成虫羽化后2~3 d交尾产卵,卵单产,多产在果实茸毛多的顶端周围,少量产在梗洼和叶背上。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 21~27 ℃,最适相对湿度为75%~95%,田间孵化率在85%以上。卵期7~10 d,大多数为8 d。温度超过30 ℃雌蛾则不能产卵,高温干旱的夏季不利于桃小食心虫成虫及卵的发生,气温正常,较潮湿的季节对其繁殖有利。

宁南山区红梅杏园桃小食心虫成虫最早于5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达到高峰。卵发生期较成虫发生期延后2~3 d。卵发生期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重要时期。

3.5 幼虫发生期

幼虫孵化后在果实表面爬行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寻觅适当部位后开始啃咬果皮,但并不吞食咬下的果皮,然后蛀入果内危害。幼虫刚孵化至幼虫蛀入果实这段短暂暴露期胃毒剂基本无防治效果。大部分幼虫均从果实胴部蛀入果实,蛀入孔极小,初蛀入的蛀入孔被果实流胶液封口且不易发现。桃小食心虫蛀入杏果实后,在杏核周围蛀食果肉,危害期约 20 d,较蛀入苹果的危害期短5 d左右。初孵幼虫的蛀果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7月上旬至中旬,老熟幼虫由果内向外咬一直径1.5 mm左右的脱果孔脱出果外,直接落地,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若杏园混栽苹果、梨、红枣等其他果树,则有部分老熟幼虫结夏茧化蛹,约14 d后羽化成蛾,交配产卵,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脱果孔外常留有新鲜虫粪。脱果盛期早晚与幼虫出土早晚及出土整齐度有关。桃小食心虫对光周期不敏感,幼虫在短日照和长日照条件下都会滞育。

宁南山区桃小食心虫幼虫孵化后短暂暴露期在6月中旬达到高峰,短暂暴露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3.6 幼虫越冬期

红梅杏园老熟幼虫结夏茧率很低,主要是桃小食心虫二代幼虫在杏园无食物蛀食,大多被饿死,不構成危害。绝大多数老熟幼虫均结冬茧,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咬破冬茧,爬出土面,寻找适宜场所(多在背阴处),在土块下、石块下、草丛旁等做夏茧化蛹。

脱果老熟幼虫有背光习性,一般分布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在果园地面无间作物和地形不复杂的情况下,脱果老熟幼虫喜欢向树干方向爬行,60%分布在树干周围 1 m内3~7 cm 土层土壤中,入土结茧深度一般不超过13 cm,且以树干基部背阴面虫数最多。若果园管理粗放,土块、石块等较多,杂草丛生或间作其他作物,脱果老熟幼虫会就地入土结茧。

宁南山区桃小食心虫脱果老熟幼虫越冬期从6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长达10个月。

3.7 天敌

桃小食心虫的天敌主要有甲腹茧蜂(Chelonus sp.)、中国齿腿姬蜂 (Pristomerus sp.)等种类。白僵菌(Beauveria sp.)对桃小食心虫幼虫感病率较高,绿僵菌(Metarhizium sp.)可侵染虫卵。麻雀(Passer montanus)、鸡(Gallusgallus domesticus)等鸟类在幼虫出土期、入土期及成虫迁飞期对桃小食心虫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4 防治措施

桃小食心虫寄主多,出土时间长,危害隐蔽性强,防治桃小食心虫必须以预防为主,树下防治与树上防治相结合,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根据桃小食心虫的生活阶段,开展综合防治,科学用药[23-28],力争在幼虫蛀果之前予以歼灭,最大限度地降低虫果率。

4.1 预测预报

根据每年的气候数据、性诱剂监测结果及田间调查结果,预测预报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成虫羽化、老熟幼虫脱果时期,制订综合治理方案,进行集中防治,提高防治水平。

桃小食心虫危害隐蔽性强,只有在老熟幼虫出土、成虫羽化及产卵期、老熟幼虫脱果期暴露在外,故这3个时期为防治最佳时期。

第1头雄蛾出现时为越冬幼虫出土盛期,是防治越冬幼虫最佳时期(地面防治最佳时期),应及时采用无公害农药进行地面防治或土壤施药防治。当卵果率达1%时(树上防治最佳时期),应及时喷药消灭虫卵及初孵化而未入果的幼虫,进行树上防治。老熟幼虫脱果时正是果实成熟期(第二次地面防治最佳时期),应加强地面农业防治措施,减少翌年虫害发生。

要充分利用预测预报技术,准确预测幼虫出土时间、成虫羽化高峰期和老熟幼虫脱果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在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树下与树上防治相结合,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园内防治与园外防治相结合,特别注意越冬幼虫的出土期防治,并根据不同生活阶段,选用不同的生物、化学药剂,提高防治效率。

4.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主要时期是越冬幼虫出土期和老熟幼虫脱果期。

①防止越冬幼虫出土化茧和脱果老熟幼虫入土化茧。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越冬幼虫出土前和老熟幼虫脱果期,树盘下铺地膜并用土压实,或在树干周围堆起20 cm厚的土并将地面拍实压光,防止越冬幼虫出土结茧及老熟幼虫脱果后入土化茧。

②冻死、深埋越冬幼虫。秋季全园撒施基肥时深翻果园土壤,特别是将根茎附近的土壤深翻晾晒,将越冬幼虫及虫茧暴露于地表,利用冬季低温、干燥的气候环境,冻死、风干部分越冬幼虫或供鸟类取食。秋季穴施基肥时把树盘半径约1 m内的表层土壤及落地虫果填入施肥穴底部,深达20 cm以下,阻止大量越冬幼虫翌年出土。

③诱捕越冬幼虫和脱果老熟幼虫。越冬幼虫出土前和老熟幼虫脱果前清除树冠下杂草及其他覆盖物,堆放石块、瓦块或土块,引诱幼虫结茧,然后随时捕捉;树干根茎部绑草把或绑果树诱虫带,捕捉越冬幼虫和脱果老熟幼虫,每隔10 d更换1次草把或诱虫带并集中烧毁。草把及诱虫带不但可诱捕桃小食心虫,而且可诱捕大量体形小、隐蔽在树干老翘皮及裂缝中越冬的较难防治的多种害虫。

④清耕除草与清除虫果。越冬幼虫出土期清耕除草,打乱活土层,促进杏园干燥无草,破坏越冬幼虫的生存环境,导致越冬幼虫无杂草咬嚼或雨水取食,阻碍越冬幼虫结茧化蛹。幼虫蛀果期间经常摘除树上的虫果并及时捡拾地面的落果,深埋或喂食动物。

⑤人工捕捉及果实套袋。在果树休眠期刮除老皮、翘皮,特别是根颈部位树皮,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深埋20 cm以下),可消灭大量的越冬幼虫;堆放果实的场地应先压实表土后再铺1层细砂,然后堆放果实。果实处理完后将果场的细砂土过筛,将筛出的虫茧集中深埋。成虫发生前(5月下旬前)对果实套袋,于成熟前5~7 d除袋,可防止食心虫的危害。

⑥杏园不可混栽其他果树。桃小食心虫危害的果树种类较多,危害不同果树后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发生世代、老熟幼虫脱果入土期均不同,会对防治带来困难。

4.3 诱捕成虫

主要是根据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及趋异性来诱捕成虫。

①灯光诱捕。根据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从5月下旬成虫发生期开始,在果园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等诱杀成虫。民居附近可用200 W白炽灯,在灯旁立张塑料板涂抹黏着剂,诱捕成虫。其中350~365 nm波长的黑光灯防治效果较好,诱集的雌蛾比例较大。

②糖醋酒液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化性,配制糖醋酒液诱杀。糖醋酒液的比例为红糖1份、醋4份、酒1份、水16份,并加少量洗衣粉。糖醋酒液应在日落前挂出,1 hm2地挂225个左右,高度应为树高的2/3且周围空旷无遮挡,雨天应防止雨水进入盆内,每天检查诱虫量并及时添加糖醋酒液。

③性诱剂诱杀。性诱剂诱杀是利用成虫的趋异性,诱杀雄蛾,减少雌蛾、雄蛾交尾机会,减少桃小食心虫发生数量。性诱剂是一种高效无毒、不影响益虫、无环境污染的测报和防治方法。通过诱捕雄蛾,可预测桃小食心虫的出土始期和盛期,掌握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的最佳时期,降低防治成本。诱捕器有三角形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等样式。诱捕器悬挂高度多为树高的2/3,多在果园阴面开阔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芯(有效成分150 μg)放在诱捕器内的黏板上,当雄蛾来找雌蛾交配时,就会粘在黏板上,从而起到杀雄蛾的作用。三角形诱捕器的诱芯需隔40~50 d更换1次,待胶板上粘满蛾子后需清理或更换黏板,1 hm2需均匀放置75~90个。水盆诱捕器是将性诱剂的诱芯固定于水盆液面上方1.0 cm处,在水盆内加入 1% 洗衣粉液并及时检查,液面与性诱芯保持10 cm的距离,且洗衣粉液需5 d更换1次,性诱芯20~25 d更换1次。水盆诱捕器促使诱来的雄蛾掉落在洗衣粉液中而失去飞翔能力,从而导致死亡,水盆诱捕器1 hm2需均匀放置90~120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人工合成的桃小食心虫雌性诱剂诱捕效果较好。

4.4 利用性诱剂诱捕成虫

从 6 月开始,杏园每间隔60~100 m设一诱捕器,可预报成虫发生期,指导地面喷药或树上喷药,同时,诱捕有大量孕卵的雌成虫和未交尾或仍可交尾的雄成虫,起直接防治作用。

桃小食心虫成虫(蛾)取食花蜜,喜食洋葱(Allium cepa L.)、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的花蜜,春季在杏园零散栽植洋葱鳞茎,分期分批零散种植向日葵,洋葱、向日葵开花期正是桃小食心虫成虫迁飞期,将大多数成虫吸引到洋葱花、向日葵花上,然后集中喷药杀灭。

4.5 生物防治

桃小食心虫的天敌种类较多,可利用其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①杏园养鸡养鸭(Anatinae sp.)。杏园散养鸡、鸭等家禽,1 hm2散养150~300只,在杏园自由取食,啄食害虫和杂草,减轻桃小食心虫及其他害虫的危害,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杏园土壤肥力,增加杏园经济收入。越冬幼虫出土期、成虫迁飞期和老熟幼虫脱果期人为驱赶鸡群、鸭群在果园巡游,可消灭大量幼虫及成虫。

②释放赤眼蜂、中国齿腿姬蜂(Pristomerus chinensis Ashmead)和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Chelonus chinensis)。赤眼蜂为膜翅目赤眼蜂科的一种寄生性昆虫,幼虫在蛾类的卵中寄生,微小赤眼蜂(Trichogrammatid minutum Riley)、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均可用来防治各种鳞翅目农业害虫。食心虫产卵期,选择无风无雨天气,1 hm2放蜂30万头,每次间隔7 d,可有效降低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中国齿腿姬蜂和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均可寄生桃小食心虫的卵和幼虫,越冬代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释放中国齿腿姬蜂和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减少桃小食心虫的危害。

③选用生物性农药地面防治。越冬幼虫出土期和脱果幼虫入土期1 hm2地喷施病原线虫如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Agriotos(简称A24品系)15亿条,异小杆线虫H06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1亿条;喷撒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制剂45 kg,或45 kg白僵菌制剂与375 kg细沙土混合均匀制成菌土,均匀撒在树盘下。白僵菌施用时气温需在24~28 ℃,相对湿度为90%左右,土壤含水量 5%以上时才能使害虫致病。地面施药后及时松土,覆草或覆地膜,保持地面湿润。

④选用生物性农药树上防治。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盛期,田间卵果率达1% 以上时,用 100亿孢子/g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可湿性粉剂 3 000~4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处理,连续2次用药,间隔期 20 d。在雌蛾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后蛀果前,树冠喷洒苏云金杆菌(Bt)100 亿芽孢/ml乳油500~1 000 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000 倍液,青虫菌6号100亿芽孢/g悬浮剂500~1 000 倍液,浏阳霉素10%乳油1 000倍液,灭幼脲3号25%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除蟲脲(灭幼脲1 号)25%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初孵幼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由于昆虫病原线虫惧怕干燥,最好在土壤湿润时使用,也可在杏园灌水后施用。除灭幼脲3号和除虫脲外,上述生物性农药多为细菌或真菌,施用时不宜与杀菌剂混用且需间隔一定时期。宁南山区气候干燥,生物性农药防治效果欠佳。

④保护天敌。蚂蚁(Pheidole sp.)、步行虫(Carabid sp.)、蜘蛛(Araneida sp.)捕食地面桃小食心虫幼虫,花蝽(Anthocoridae sp.)、粉蛉(Coniopterygidae)、啮虫(Psocidae sp.)、瓢虫(Coccinellidae sp.)捕食树上卵粒,加强桃小食心虫天敌的保护,降低桃小食心虫发生量。

4.6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分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地面防治主要是在越冬幼虫出土期和老熟幼虫脱果期选用触杀、熏蒸型化学药剂,消灭越冬幼虫和脱果老熟幼虫,化学地面防治是减少树上用药、生产无公害果品、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有效措施。树上防治是在成虫产卵期选用触杀、熏蒸型化学药剂,在幼虫蛀果期选用內吸性胃毒剂,消灭未蛀果幼虫和蛀果幼虫。

(1)地面防治。地面防治的最佳时期是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和老熟幼虫脱果期,以透雨或灌水后2~3 d 防治效果最佳,施药前应平整地面,清除杂草。选用农药多为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的乐斯本。在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高峰前及老熟幼虫脱果前,1 hm2用15%乐斯本颗粒剂2 kg,按照 药∶水∶细土=1∶5∶30的比例混合均匀,均匀撒施于树冠下,并将地面用小齿耙耙平。48%乐斯本乳油300~500倍液,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和老熟幼虫脱果前喷湿地面,1 hm2喷洒药液2 250~3 000 kg/hm2,然后用小齿耙耙松地表,深度6~10 cm。施药后最好盖土、覆草或地膜覆盖,可延长药效,减少药剂挥发,最大限度地消灭桃小食心虫。

(2)树上防治。树上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卵果率达 0.5%~1.0%,或个别果实因虫蛀果而出现“泪滴”,也就是雌蛾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后蛀果前。树上防治选用的农药多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有的还具有熏蒸、渗透作用。常用药剂有25% 高效溴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10%氯氰菊脂乳油1 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3%的啶虫脒乳油1 500~2 000倍液,每隔 10~1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 2~3 次,杀灭桃小食心虫的虫卵及初孵幼虫。喷药时应注意均匀、周到、细致,喷洒至全树湿润、树下滴水为宜。喷药时注意不同农药交替使用,特别是菊酯类农药的交替喷施,防止桃小食心虫产生抗药性。

幼虫蛀入果实后也可喷施內吸性农药,如25%阿克泰8 000~10 000倍液、20%呋虫胺5 000~7 000倍液、3%的啶虫脒乳油1 500~2 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600~800倍液。

4.7 园外防治

①果实堆放场所。杏子采收时带走大量未脱果的幼虫,果实堆放场所可能遗留大量的越冬幼虫,故在果实堆放前,将堆放场所镇压、碾平后铺3~5 cm的砂土,将脱出的幼虫诱集到砂土中,果实处理完后及时集中消灭。

②其他果树。桃小食心虫除危害苹果、梨、李、桃、红枣外,在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及棉花(Gossypium spp)上危害也很严重,应根据桃小食心虫在不同果树及酸枣、棉花的危害状况及发生规律,加强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李爱华,张勇,张辉,等.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及生防技术研究[J].中国果树,2012(2):53-56.

[2] 于洁,杨立荣,贾文军,等.枣园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及防治研究[J].中国果树,2007(3):40-42.

[3] 王鹏,于毅,张思聪,等.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J].华东昆虫学报,2009,18(2):148-155.

[4] 刘玉升,程家安,牟吉元.桃小食心虫的研究概况[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2):207-214.

[5] 毛尼亚孜·依马木,崔燕华,张新浩,等.阿克苏红枣上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17(2):49-50.

[6] 林雅珍,刘晓春,邵永生.赤峰市红山区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2):29.

[7] 殷宇峰,樊丽,陈岁航,等.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控[J].西北园艺,2016(8):25-27.

[8] 花蕾,花保祯,黄卫利.杏桃小食心蟲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8,25(2):141-144.

[9] 王宪敏,刘梅.“桃小食心虫”与气象关系的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63-71.

[10] 刘万达,赵伟.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2011(7):135-136.

[11] 刘浩宁,赵虎虎.甘肃宁县枣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4(7):30-31.

[12] 戴丽霞.甘肃省平凉市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J].北京农业,2014(12):136.

[13] 窦连登,韩基福,于德生,等.关于辽南苹果区桃小食心虫的年世代数探讨[J].昆虫知识,1995,32(6):345-349.

[14] 张玉琴,张玉霞.陇东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危害现状及无公害防治[J].中国果树,2016(2):51-54.

[15] 陈川,安克江,杨美霞,等.苹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J].农学学报,2015,5(11):36-39.

[16] 陈川,杨美霞,聂瑞娥,等.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6):154-156.

[17] 何金燕,张爽,王恒民,等.山地杏园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与防治研究初报[J].西北大学学报,1993,23(3):261-265.

[18] 杨光,赵书文,王晋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8):25-26.

[19] 于广威,张卫.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绿色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15(24):130-131.

[20] 李定旭.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技术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2,28(3):18-20.

[21] 郑达泉.永泰县李果桃小食心虫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101-102.

[22] 张富荣,韩卫东,孟广义,等.杏桃小食心虫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的预测及防治[J].辽宁气象,1995(4):30-31.

[23] 孙丽娜,张怀江,闫文涛,等.桃小食心虫研究进展[J].中国果树,2018(1):76-81.

[24] 刘英胜,李茂松,焦洪良.桃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J].山西果树,2015(1):48-50.

[25] 时志彬,史西月.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果树,2015(4):47-48.

[26] 翟浩,王贵平,薛晓敏,等.苹果无袋栽培条件下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J].落叶果树,2018,50(1):39-40.

[27] 林明极,刘万达,王庆波,等.黑光灯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诱集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10):104-106.

[28] 刘杰,刘南欣,谢汝创,等.大面积应用斯氏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4,21(3):221-224.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