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西部山区核桃吉丁虫调查

2019-08-27王周锁康克功孙丙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王周锁 康克功 孙丙寅

摘要 2016—2017年对宝鸡西部山区核桃吉丁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吉丁虫在宝鸡西部山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2~3年生被害枝条木质部内越冬。该虫在管理粗放山坡、沟谷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虫株率为29.20%~79.80%,5~15年生的核桃园虫口密度为4~26头/株。受害最重的是凤翔县田家湾乡核桃园。该虫每年5月中旬始发,至8月下旬幼虫开始在被害枝条木质部筑虫室越冬结束。针对核桃吉丁虫的发生危害程度提出了核桃吉丁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关键词 核桃吉丁虫;虫情调查;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4-014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From 2016 to 2017,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occurrence of Agrilus lewisiellus Kere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Baoji.The occurrence of Agrilus lewisiellus Kere occurred once a year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Baoji.The pest occurred to varying degrees on the extensively managed hillsides and ravines,with the insect strain rate of 29.20%-79.80%,and the insect  population density of 4-26 per plant in the walnut orchard born in 5-15 years.The most affected area was in walnut garden from Tianjiawan Township of Fengxiang County.It started in midMay and ended in late August when the larvaes began to build Chambers in the xylem of the affected branches for wintering.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plan of Agrilus lewisiellus Kere was proposed.

Key words Agrilus lewisiellus Kere;Investigation of pests;Occurrence rule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作者简介 王周锁(1964—),男,陕西凤翔人,教授,从事农林业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7

核桃吉丁虫(Agrilus lewisiellus Kere),属鞘翅目吉丁甲科昆虫,是核桃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宝鸡山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以新品种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产业建设,核桃面积发展很快,管理水平不高,导致核桃园遭到了核桃吉丁虫的严重危害。每年7月上中旬开始出现幼虫,初孵幼虫从卵的下边蛀入枝条表皮,随着虫体增大,逐渐深入到皮层和木质部中间蛀成螺旋状隧道,受害枝上叶片枯黄早落,入冬后枝条逐渐干枯。

为全面调查核桃吉丁虫的发生危害情况,2016—2017年,笔者采用线路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宝鸡西部山区核桃吉丁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宝鸡地处106°18′~108°03′E、33°35′~35°06′N。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年平均气温13.0 ℃,年平均降雨量在590~900 mm,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且集中在7、8、9这3个月,境内共有资源植物2 100多种,动物近500 种,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植物1 550多种,野生鸟类192种,兽类62种。在野生动植物中,有珍稀保護植物28种 ,占全省保护植物的75.7%,珍稀保护动物28种,占全省保护动物的93%。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虎、朱鹮(朱缳)5种,占全省一类保护动物的100%。森林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区森林面积62.39万hm2,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被率达34%。野生核桃树在调查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发展的桃核经济林面积近6.67×104hm2。

调查区主要核桃病虫害为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核桃叶甲(Gastrolinadepress Bay)、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uhei Yang)、核桃长足象(Alcidodes juglans Chao)、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核桃小吉丁虫(Agrilus lewisiellus Kere)、核桃球小蠹 (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 Stebb)、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核桃横沟象(Dyscerus juglans Chao)、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White)、大青叶蝉(Cicadula  viridis  Linnaeeus)、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ens Walker)、核桃缀叶螟(Loeastra mus Cosalis Walker)、舞毒蛾(Iymantria dispar Linnaeus)、春尺蛾(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 Walker)、核桃美舟蛾(Uropyia meticulodina)、核桃瘤蛾 (Nola distributa Walker);病害主要有核桃黑斑病(Xanthomonas juglandis (Pierce) Dowson.)、炭疽病(Gloeosporium fructigenum)、褐斑病(Marssonina juglandis (Lib) Magn.)、白粉病(Phyllactinia juglandis Tao et Qin)、核桃灰斑病 (Phyllosticta juglandis (DC.) Sacc.)、枝枯病 (Melanconium juglandinum)、腐烂病(Cytcospora  juglandicola)、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1.2 调查方法

2016—2017年,在宝鸡西部山区核桃栽培区域内采用踏查、野外调查、随机取样的方法,调查核桃吉丁虫的发生危害情况,对危害严重的地方进行标准地调查,选设标准地,标准株数不少于60株[1-4],统计有虫株率,在标准地内,选标准树3~5株,按东、西、南、北方向各抽取40 cm标准枝一个,统计害虫数量,推算全株害虫数量[2]。

1.3 生物学特性观察

在凤翔县田家湾乡和陈仓区新街镇姚儿沟村设点,定期观察核桃吉丁虫各虫态发育进展情况,并进行记录,揭示该虫的发生危害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7 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头小且中央具纵沟,复眼大,黑色。触角锯齿状。头、胸背面及鞘翅上密布刻点,排列为不规则条纹。前胸背板中间隆起,两边稍延长。卵:扁圆形,长1.4~1.5 mm,初白色,后变黑色。幼虫:老熟体长约17 mm,乳白扁平状。头黑褐色,明显缩入前胸内,前胸膨大,中、后胸较小,腹部10节略似,腹端具 1对褐色尾刺。蛹:体黄褐约5 mm,近羽化时为黑色[5-7]。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生活史。1年发生l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枯枝中过冬。次年4月中旬至6月底为化蛹期,盛期为4月底至5月初。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出现期,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经15 d补充营养期开始产卵。卵多产在伸出树冠外围的长枝条上叶痕附近。6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卵出现期。卵期多为10 d。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多在2、3年生枝条皮层中串圈危害。受害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开始钻入木质部,做一蛹室,在蛹室中过冬,至10月底大部分幼虫进入了越冬阶段[8-10]。

2.2.2 生活习性。

卵:成虫多在伸出树冠外围的核桃枝条上产卵,以叶痕和叶痕边沿处卵数居多,幼树树干上和成龄树的光皮上成虫也均可产卵。幼虫:幼虫多在大树枝条的2、3年生部位危害,当年生枝也有危害,在小树上主要是危害树干和枝条的2、3年生处。成虫:成虫多在伸出树冠外围的核桃枝条上产卵,以叶痕和叶痕边沿处卵数居多,幼树树干上和成龄树的光皮上均可产卵,生长弱、枝叶少、透射阳光良好的树受害重。

2.3 发生危害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株虫口密度,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核桃吉丁虫在宝鸡西部山区各核桃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虫株率为29.20%~79.80%,平均为53.02%,株虫口密度4~26头,平均株虫口密度11.45头。受害最重的是田家湾镇林山和崔家头镇刘家塬村。

3 结论与讨论

(1)核桃吉丁虫在宝鸡西部山区1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6月底化蛹,盛期为4月底至5月初。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出现期,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经15 d补充营养期开始产卵,卵多产在伸出树冠外围的长枝条上叶痕附近,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多在2、3年生枝条皮层中串圈危害。受害严重时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开始钻入木质部,做一蛹室,在蛹室中过冬,至10月底大部分幼虫进入了越冬阶段。

(2)防治建议。①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规划,加强肥水管理等综合管理技术,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②剪虫害枝。虫害枝条发叶迟,叶片弱小,枝条上有明显的肿瘤,外观很易辨认,4月下旬在核桃展叶后,成虫未羽化前,将枝上的病枝、枯枝等剪下集中燒毁,剪时要适当多剪一段健壮枝,防止遗漏。③饵木诱杀。在成虫羽化产卵期,在核桃园内设置核桃的2~3年生枝条,诱集成虫产卵,及时烧掉,效果较好。

④药剂杀幼虫。4月上旬至8月中旬,在卵期或细虫未进入木质部时,用48%乐斯本乳油+柴油(1:30)药剂涂抹虫疤即用毛笔蘸配好的药液,直接涂在虫卵和虫道处。

⑤药剂杀成虫。在成虫密度大时,可用20%速灭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 000~1 500 倍液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盖钧镒.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3-34.

[2] 牟吉元.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62-192.

[3] 刘海清,马润生,李庆海.梣小吉丁虫的调查研究及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1996(1):46-48.

[4] 朱明英,何汝田.梨小吉丁虫的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2001(5):15.

[5] 王根宪.核桃小吉丁虫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0(4):41.

[6] 商洛地区林业站,商洛地区核桃研究所.核桃黑小吉丁虫初步观察及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1973(11):76-79.

[7] 陕西省农林科学院丹凤县武关大队蹲点组.核桃小吉丁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陕西农业科技,1973(12):17-19.

[8] 郑瑞亭.核桃小吉丁虫研究初报[J].昆虫学报,1975,18(1):52-56.

[9] 刘敏,高翠霞,王晓斌,等.核桃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77,181.

[10] 潘履诚,周德随,汪明友.山楂树的梨小吉丁虫防治研究[J].中国果树,1989(4):35-37.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