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9-08-27陈坤陈培锋林永钦林雪娟蔡凌茂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开放创新研究

陈坤 陈培锋 林永钦 林雪娟 蔡凌茂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小康社会和体育强国的新时代,为服务国民的健身需要,体育场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开放管理模式日趋多元化,特别是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在不断寻求新发展。本文以国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结合自身实践管理经验,针对国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结合实践成功的经验,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问题具体的创新对策,期望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提供更好服务学校及周边群众和更具经济效益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场馆  开放  管理模式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085-04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new era of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orts power. In order to serve the needs of national fitness,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open management mode of sports stadiums and stadiu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In particular, college stadiums and stadiums are also constantly looking for new development. Taking the ope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ports stadiu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induction and summary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its own practic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pen management of sports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to the school and the surrounding masses and more economical strategies for the ope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orts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Sports stadiums; Open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Research

基于高校的體育设施较为完备和有偿开放消费低等原因,体育爱好者乐意处于高校中参与体育活动,高校在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也为校内师生与周边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场所。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场馆在开放管理中存在开放服务质量低、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和消费者普遍思想素质差等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场馆的后续发展。因此,如何借助现阶段相关政策既有效又合理地优化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管理工作,发挥其育人功能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探索一个能适应发展要求的创新模式,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场馆不容回避的问题。

1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1 革新形势的驱动

1.1.1 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强调,坚持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推进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健身设施、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的建设,推动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为了满足全民健身所需,各地区政府响应政策号令,加大力度建设中大型体育场馆供民众使用,但由于体育场馆及设施需要的建设资金要求高,并无法普及于社会,现阶段这只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条件不允许的地区大都依赖地区所在的高校提供健身活动场所,这给高校开放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提出革新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1.1.2 人才成长环境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部分地区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意见[2]。高校体育场馆可作为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体育场馆中心的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服务意识,进而规范体育场馆的开放管理造福学校及周边群众,对体育场馆和学生自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1.3 学校本质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立德树人思想中指出,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要把握育人为本的教育属性,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成长需求,关照和服务学生的现实精神发展需要,加强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3]。高校体育场馆不能从为学生提供服务使学生得到发展的角度来建设,学生民主参与高校管理工作是不可回避的趋势,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角度进行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学生参与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过程既是服务社会也是一次自身社会实践经历、一次受教育的过程,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来指导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化发展,而学生管理人员通过自身规范运动爱好者,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 自身创收乏力

由国家财政拨款投资建设的一些公益性社会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特别是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只有不断进行合理的开放管理机制改革,积极寻求解决自身建设兼顾服务社会的开放管理新策略,有效的整合利用资源,弥补体育场馆自身存在的缺陷,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力保体育场馆可持续的发展。

2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的现状

2.1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的类型及特点

国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政治体制、经济、社会文化和较大程度上受高校自身的影响,高校为寻求与之相匹配的开放管理模式,而踊跃出許多模式,但从其本质区分可得出当前几大类模式以及每个类型所表现的特点。

2.1.1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的类型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主要为:高校自主管理模式、承包经营管理模式、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化经营模式四大类。根据高校建设的需要,各大类型的开放管理模式中又分为若干小类型的模式,但其本质大同小异。

2.1.2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的特点

从表1可得出,不同的模式下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来源不同,开放的对象也不同,可知其模式的开放目的是否以盈利为主。其中,自主经营模式主要存在于经济条件不可观和体育场馆建成多年的地区,通常具有较为明显的公益性,其优势不可否认,一方面是高校体育场馆主要供教学训练,经营者对场馆的设施使用等情况很熟悉,便于教师调课使用场地,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另一方面,在校内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调节资源与校外共享。

无论开放管理模式特点有何不同,始终离不开一个管理团队的运营,可从管理团队入手创新开放管理模式,更好地解决存在的老毛病,打开服务与育人的新局面。

2.2 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2.2.1 高校体育场馆为消费者服务的能力不强

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是大部分高校弥补经济损耗的一种举措,此措施能有效的吸纳资金,一定程度解决体育场馆的巨额支出。但很多高校在进行开放管理时,对校内师生也收取较高的使用费,一定程度挫伤学生活动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的体育场馆的服务模式仍然处于被动状态,消费者没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场地器材设施的使用上严重缺乏专业指导,只能靠消费者摸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2.2 高校体育场馆供需能力不足

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譬如:一些体育场馆虚置了宝贵的、有限的资源,只能在一定情况下开放,平时不开放,担忧场地器材损坏,担忧管理工作负担大等;而一些高校存在一部分的体育场馆供不应求,一部分场馆则寥寥数人,担忧经济负担重,最后干脆不开放。种种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不当,导致有场馆却不能用、不够用的局面,陷入走扩大重建体育场馆又资金不够的死胡同。另外,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机制的原因,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在非假期中开放时间十分有限,而在假期时间高校的体育场馆又被闲置起来不开放,这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员对于体育场馆使用的需求。

2.2.3 高校体育场馆使用者思想素质低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各种资源都是属于“公家财产”,以致很多场地器材使用者,都不太重视体育场馆内的资源,更有甚者存在“我交了钱,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思想,虽说并没有恶意损坏场地设施,但普遍存在系列陋习。譬如:使用水龙头后不关闭、上厕所不冲水、带食物进场馆、垃圾随地扔等等,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给管理工作带来负担,影响了场馆管理质量的提高。

3  探索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方向

随着广大人民对体育场馆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体育场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开放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场馆利用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体育场馆收入。作为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在现有条件下创新开放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3.1 更新开放管理的理念

政府和高校对于体育场馆建设越来越重视,对于其经费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仅仅依靠外部物质的增加,是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开放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能否跟随着社会发展和场地设施与管理人员的更新而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高校需结合自身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管理模式,围绕“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别让自身性质“变了味”,确保能真正满足大众需求,以有质量地提高服务。

3.1.1 重视信息反馈

在开放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场地使用者关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参考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作相应变动。

3.1.2 革新管理团队

体育场馆的管理团队是运营的核心,开放管理过程涉及的领域广,管理工作强度大,建立合格的体育场馆管理团队是前提,改变管理人员思想是根本条件,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要从工作作风上改变消极、落后、传统的工作方式,对消费者的服务工作是重要的环节。但管理的过程是最核心的,对高校来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平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受教育的社会实践过程。

3.1.3 发挥教育功能

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不能是提供活动场所给予消费者身心发展,还应担任教育的义务,发挥教育的功能,提升场馆使用者的思想觉悟和规范场馆使用者的行为,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接轨。

3.2 经济来源多元化

在高校自身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应补充资金,拓宽经济来源,弥补财务空洞,减少支出负担,若只等财政拨款只会坐吃山空,应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为进一步优化或扩建体育场馆奠定经济基础。

3.3 优化资源利用空间

拓展体育场馆闲置资源,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是新时期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绿色环保的一大措施。体育场馆管理者应有效整合闲置资源和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大体育场馆的曝光率和宣传力度,让大众知晓闲置体育资源的优势与多元化功能。同时,也可以通过联合举办多种大型活动与赛事来吸引大众兴趣,进而实现提高场馆设施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4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具体的创新对策

国务院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高校创新教育需不断加强,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2]。从管理团队引入新元素,在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视角下,根据高校体育场馆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管理经验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4.1 构建开放管理新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是大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加强高校学生课外教育,表现在习惯养成教育、人际关系培养、和创新实践教育等方面。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场馆中心近年来结合管理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在总结学生参与场馆开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的原则,将体育场馆作为学生实践平台,提出并实施了学生参与开放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体育场馆和谐发展、资源的高效利用。

4.1.1 扩大开放程度

针对高校体育场馆供需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学生假期的继续管理工作可以得到解决,对于学生来说是作为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也是兼职的一种,除了开放时间管理场馆,空闲时间还可开展培训班等,得到一定的酬劳,这在一定程度减轻学校对管理人员工资的支出压力。

4.1.2 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由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机制落后而造成的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设立学生管理人员值班,实施专门性指导,规范消费者的不良行为,引领、改变存在陋习的思想。一方面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可进一步掌握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管理人員可以及时解决因场地设施产生的问题,避免因繁琐的申请流程而降低服务水平。

4.1.3 设置奖励机制

通过建立管理团队激励机制,可以提高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奖励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也是精神上的动力。

4.2 拓宽收入渠道

在实行对校内低收费或不收费开放的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服务除了收取一定场地租金外,还可以丰富体育场馆的活动内容,提高名气,达到宣传作用,吸引更多消费者消费;举行赛事,对外拉赞助,出租广告位;购买有偿服务等途径提高收入,这些举措均可通过学生管理人员来完成。

5  结论与建议

5.1 立足于“育人为本”

种种改进措施不单单只是为高校自身的建设而建设,终究到底仍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大众,应立足于“育人为本”的角度进行创新,才不会丢失高校本身存在的意义。

在组建学生管理团队时,需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开放管理工作和学生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提高服务的质量,逐渐倾向专业化发展。

5.2 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从高校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来制定体育场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管理人员和消费者进行管理和规范,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避免强制性实施,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满足高校自身所需后,利用体育场馆自身的特点,借助“以场养场,以馆养馆”的策略,拓宽收入途径,为进一步建设奠定基础。但无论采用何种途径,体育场馆都要建立起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6/content_5366215.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8):4-5.

[3] 秦书生,李毅.习近平高校立德树人思想的逻辑阐释[EB.OL].https://mp.weixin.qq.com/s/aM5lLcv_Unux5oNCG5T1hQ.

[4] 张联昌.体育场馆开发与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194-195.

[5] 卢水龙.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25-126.

[6] 李尧.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7] 许兰,巩绪伟.高校体育场馆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8,24(6):4-6.

[8] 王金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1):47-53.

[9] 黄振鹏.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4):199-200,202.

[10]蔡亮,周桂琴,黄茜,等.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15(25):45,132.

[11]王晓红.武汉市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265-266.

[12]郭大勇.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及管理模式研究[D].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6):50-5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开放创新研究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