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的数
2019-08-27周雨阳
周雨阳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40~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
3.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数表达与量化,培养估计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一盘糖果、一盘花生米、一盘黄豆。
学生准备:分组:6个同学为一组活动,指定一名为组长。
教学过程:
一、引入(百数图)
同学们,你们好,我叫胡图图,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逐步出示百数图。
师:同学们,这里应该填几?
师:这里呢?……
最后剩下“100”让学生填写。
师:同学们看,这张表叫做“百数表”,都是我们最近认识的数,这节课我们和图图一起,来研究:我们认识的数。
二、说一说
1.“56”。
师:同学们,百数表中,56这个数很特别,你们知道56和我们国家有什么联系吗?
2.“49”。
师:再看这个图,你能想到一个数,并说一句话吗?
3.“75”。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刚才我们用数说了3句话,你们能不能找出你喜欢的数来说一句话呢?
4.介绍老师年龄。
师:周老师也想要用一个数说一句话:周老师今年26岁了!
师:这里周老师用到了哪个数?那26表示什么呀?
师:原来,数还能表示年龄。小朋友们,你知道自己的年龄吗?师:那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爸爸妈妈的年龄?还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爷爷奶奶年龄的呀?
师:图图也忍不住想要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啦。
生:是爷爷。
师:你为什么会猜爷爷?
生:因为64岁比较大,爷爷的年龄也比较大。
师:回答得真棒!那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猜图图爸爸妈妈的年龄,你们会怎么猜?
生:30岁。如下:①和爸妈年龄差不多;②比爷爷年龄小。
师:看来,数虽然可以用来表示年龄,但是一定要用准确。
师:图图看大家这么聪明,想要给大家出一个有奖挑战,你们想挑战吗?
展示图图问题。
生答,师奖励糖果。
三、猜一猜
1.抓糖果。
师:同学们都很兴奋,看到了周老师带来了好多糖果!对,我要奖励给表现好的小朋友。那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周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颗呢?
师引导:多了,少了……
师:我现在想请一位小朋友来抓一把分给大家,看看能不能抓够全班小朋友的数量。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猜一猜,他抓了多少颗?把猜的结果写在表格的第一格里。
周老师猜,他抓了15颗。那我们来想办法验证一下,就需要数一数。我要把这些糖分给坐得最端正的,拿到糖果的小朋友请站起来。
师:他抓了13顆,有没有猜对的小朋友,好,猜对就有奖,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糖果,下课来拿!
2.抓花生米。
师:这个抓了13颗糖果,好像不够分。那如果我们换成抓花生米,够吗?想不想试一试?我们再来请这个小朋友来抓一把花生米试试,停,注意看:我们抓的时候,用一只手抓,并且要用和刚才一样的合适的力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紧,抓一把放到碗里,放到碗里,组员一起猜一猜,写在表格里,然后一起数一数,从第一个碗数到第二个碗里。最后同学们把数出的数记下来!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生:抓的花生米比糖果多很多。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花生米比糖果小,所以一把能抓更多。
师:说得对!
四、数一数
1.引步数。
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践活动,学会了如何去猜一猜一把物体的数量,但不够准确,所以通过数一数找到了正确的结果。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数一数准确知道我们班有49名同学。你们仔细看,能不能通过数一数,得出老师从教师这头走到教室那头的步数呢?1步、2步……
师漫步教师,让学生数一数步数。14步,也有数。
生:生走了20步,这是为什么?
生:学生的步幅小,老师的步幅大,所以用的步数少。
2.学生教室里数一数。
师:在这个教室里,你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比比谁观察的最仔细。
生活动,全体汇报交流。
3.教师播放校园里数一数的结果。
看,周老师在学校里发现了一些数。
五、全课小结
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注意,总能发现。课后,小朋友们仍然可以去数一数、找一找我们认识的数,看一看,谁找得又多又准确。(贴板书:找找生活中的数)。
教学板书:
我们认识的数
说一说——用数可以把事情说得更清楚。
猜一猜——实践活动验证。
数一数——找找生活中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