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
2019-08-27蔡奕翔
蔡奕翔
◆摘 要:家长教育素养关系到家庭教育质量,家长是幼儿的教师,年轻的家长由于经验有限,在育儿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教育部门指出,当前家长应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提升综合素养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素养
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社会越来越强调人才的现代化素质,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与社会相符的素质理念,家长应尽快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将人文关怀渗透于教育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
一、家庭对儿童自身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家庭属于幼儿生活成长的首要环境,关系到其人格的完善。家庭给幼儿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涵盖教育模式、结构关系等。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出现很多负面因素,譬如过度溺爱、过度放纵等,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的家庭教育关系难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家庭环境是幼儿成长学习的第一场地,家庭的一日生活质量关系到能否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家庭开展的游戏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而且关系到幼儿的社交能力,个人能否具备服务意识等,对其自我评价非常关键。家长的评价能推动幼儿的自信心发展,当幼儿尚未构建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时,更多的认知源于家庭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用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个人认知。由此可见,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应客观公正,不能过于夸大优点,也不能忽略其缺点,否则难以实现教育价值。
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策略
(一)幼儿家长的配合要深入生活
家庭教育应充分关注幼儿的生理特征、个性特征,采用科学合理地教育模式来引导教育,使幼儿的气质特征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良好的衔接。幼儿教育活动目标应充分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需求,家长应避免使幼儿忽略了“行”的重要性,在与幼儿的日常互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展现机会,当幼儿的良好情感体验与人文素养培养良好融合时,能够达到正面反馈的优势。家长应关注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提升其成就感,同时引导幼儿构建积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幼儿在自我肯定的过程中能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有利于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家园良好合作
家长属于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具有密切联系,同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幼儿养成健康的心里。教育部门指出,幼儿园需要与家庭良好配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当幼儿缺乏自信心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很大程度上来看,这与学校、家庭的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为了使幼儿树立自信心,家庭、校园必须积极配合,做出两阿红的衔接,尤其是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幼儿而言,家庭、校园应提升配合力度。校园应该定期开展形式丰富、趣味性较强的家园活动,让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家长在与幼儿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并认同幼儿的能力,良好的互动能够产生积极情感。家长应多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耐心倾听幼儿喜爱的事情、害怕的事情,向幼儿耐心讲解如何解决问题。家长还可以利用外出时间、节假日,带领幼儿投入到积极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更多的社交机会,充分体验到游戏带来的积极影响,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家长会给与幼儿充分的新人与尊重,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水平能力提出要求,给予幼儿更多的自我完成机会,不包办幼儿的活动,注重培育提升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当家庭与幼儿实现紧密联系、良好配合时,能给予幼儿更温暖的空间。
(三)家长应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
家长过度溺爱导致幼儿缺乏良好的自理能力,当幼儿离开了家长的帮助后,容易闹情绪,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家长应提升综合素养,学习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正强化原理来强化事物,使幼儿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个人之事,当幼儿重复做个人喜爱的事情后,有利于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逐渐恢复自信心。某些幼儿在家里的家庭地位较高,任何事情都有其他人的帮助。家长应改善传统模式,对幼儿进行鼓励,当幼儿自己学会吃饭后,可以对幼儿进行张贴画奖励。当幼儿得到正面反馈后,会自主吃饭,虽然吃饭速度较慢,但是逐渐具备自主意识。在今后的用餐活动中,家长可以从每餐一个张贴画的奖励,过渡到两餐一张贴画奖励、一周一张貼画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家长不对幼儿进行奖励时,幼儿也能产生自主吃饭的意识。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家长依旧采用正面鼓励、正面反馈的方式表扬鼓励幼儿,使幼儿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同时强化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幼儿在自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已经渐渐不会过多依赖他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学校社会等方面应积极配合,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来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互动,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体系,从而给予幼儿更好的成长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柳永忠.知情意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核心素养[J].华人时刊(校长),2018(3).
[2]佚名.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J].进展,2018(1):38-39.
[3]董巍,李璠,吕惠杨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课程创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