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8-27白晶
白晶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每位数学教师急于探索的问题。
要提高情境创设的效度,数学教师就必须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设计,让情境创设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让情境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好教学效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具体生动的情境,会使数学教学充满魅力,激发出小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数学宫殿,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经过实践,我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境教学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明确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情境。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和发展的,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倍的意义》的重难点时,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實际上就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在讲授内容和小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小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把握学习重点,并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使小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巩固灵活的知识基础,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发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造成小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以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突出教学的重点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再现生活
正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用到现实中去”。事实上,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和萌芽阶段,一定要明白这个基本的理念,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增加生活体验。
这样一来,教师就很容易用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问题导入小数知识的学习了,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意识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来源于实践,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命题、甚至数学思想方法都有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形。现实情境的创设必须能为教学提供意图和动机,同时还要提供能允许师生作详细探索的学习环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都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知识要点,紧密联系小学生和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以小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情境,引导小学生学以致用,使小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能在亲历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促使他们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
三、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扩展思维
《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借助操作活动显示小学生数学的特征,暴露数学的内涵以及朴素的数学思考过程。数学学习首先应该是理解数学,也就是说通过活通过丰富的(身体或感观的)体验、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数学观念。所谓操作活动情境,就是指根据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或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的特点设计成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操作性活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情境,需要教师的创造性设计,教师要热情投入,细心挖掘,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动的生长点,进而创设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操作活动情境。让小学生的思维在各种有效的动手操作、观察情境中得到激活,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数学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评,努力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效度。只有这样,问题情境创设才能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散发更为迷人的魅力、奏出更迷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