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要做好五篇文章
2019-08-27范恒山
范恒山
当前,县域经济虽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但发展总体薄弱、基础不实,并且县域之间差距悬殊,发展很不平衡。究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从内部因素看,其自身经济结构在整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附加值也不高;从外部因素看,在市场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城市对县域的虹吸效应比较严重,很多资源流向了城市。而实施市管县体制后,这种虹吸又有了行政手段的支撑,很多县本来希望市管县成为支持自身发展的一个强大后盾,但实际上在有些地方却成了城市或市级虹吸县域资源的一个重要源头。这双重原因导致了今天大部分县的发展基础不够扎实。明星县、百强县只是其中的一个较小部分。建楼先垒基、强国须强县,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迈向新的水平或台阶是我们今天推进现代化面对的重大问题。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把县域经济做强做优,在我看来,需要扎实做好“特”“融”“改”“联”“借”五篇文章。
要做好“特”的文章
“特”是什么?“特”是特色,是走一条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有特色?因为特色凸显优势、特色带动品质、特色体现竞争力、特色带来高效益。怎么体现特色?要体现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就是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回顾发展实践,一些产业发展面面俱到的县区,说好听一点是多元化发展,说难听一点是同质化发展,其发展结果都是比较平淡的,不会有显著的效果和杰出的成就,当然也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很多百强县集中在江苏、浙江和广东,反观它们走过的道路,之所以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就是因为发展上有特色,差不多是一镇一品甚至是一县一品,这样就打造了产业集群、形成了规模经济,也就做强做大了特色经济,从而成就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基础,不能样样都要做,样样都做不到位。二是要打造特色平台。按照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方式发展县域经济,迟早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打造特色平台,这包括打造特色的园区、特色的小镇、特色的农庄、特色的基地,它们都是特色平台,是特色产业的有效载体。三是要探寻特色模式。这一目的是为了寻找到促进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和组织构架。探寻特色模式,要把握经济规律的要求,寻求与大生产接轨,同现代经营方式对接,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并在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体现出来。走一家一户在一亩三分地上刀耕火种的道路,终究是走不远的。
要做好“融”的文章
“融”是什么?“融”是融合。为什么要融合,因为融合出深度、融合开天地、融合展新机。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能拓展资源要素配置的空间并大大提高其效益;不仅能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和产品运营的市场盈利水平,还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有时候甚至能把政府的政策用到极致。比如房地产,现在中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如果你还是一味奔着房地产这个主题去发展,当然就会受到政策的直接约束。但是如果你打造康养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这种多功能融合体,必要的房地产发展就融到其中了,不会为政策所屏蔽。所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要学会在“融”字上做文章。“融”什么?主要是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和功能融合。城乡融合涉及很多方面,要特别注重做好三个方面,即推进基础设施的城乡融合也就是一体化建设、全面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这是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环节,打通了这些环节,县域发展的空间就大了。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能够把农村的资源要素按照市场化规制充分运用起来,是不是会产生巨大的发展能量和一本万利的发展效果?在产业融合方面,要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做深做强单项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另一方面通过融合拓展和催生新的产业。功能融合在于通过整合多样化的生产与服务,综合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这要求科学利用现有基础,实现产业发展、需求拓展和政策指向等的有机耦合。上面提到的田园综合体、康养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就是功能融合的有效载体,一些企业在乡村建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体,也是功能融合的一种类型。
要做好“改”的文章
“改”是什么?“改”是改革。为什么要“改”?因为改革出机遇、改革增动力、改革调格局。改什么?县域改革大的如前面提到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小的如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革。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我以为,对我们县域而言,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中央前两年提出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改革。中央为此专门发了文件,但一些地方没有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就改革的重要性而言,“三权分置”的改革不亚于1979年以来推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往深里究,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只是解决了人的积极性问题,而这一次“三权分置”改革不仅能解决人的积极性问题,还能把物的积极性释放出来,是农村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这一改革,我们能够获得多重红利:它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为优势生产主体、现代生产模式和先进的技术工具与手段进入农村、服务农业提供制度基础;它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它有利于促進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市场办法推动城市能量服务农村,推动乡村振兴;还有一个特殊的效果,能够推动农民深度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有效的载体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农民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现代文明,完成向市民的过渡。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如果有效推行了这项改革,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将会大大提升,乡村振兴也将加速实现。
要做好“联”的文章
“联”就是联动或者合作,也可以叫做内合外联。为什么要“联”?因为联动补短板、联动避争斗特别是恶性竞争、联动控风险。所以要以宽广的胸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对象,首要的是周边县区,同时也要运用有效方式与其他地方实行跨界联合。怎么“联”?联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四个方面比较重要:一是要联合打造经济区,用经济区的构架来突破行政辖区自身的资源要素供给瓶颈,也打破行政封锁和市场分割,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筹规划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二是要联合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包括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发展合作园区,相应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合力打造高端优势产业;三是要联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区域范围内重要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四是要联合争取国家重大战略利好,通过战略平台争取先行先试的权利,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做好“借”的文章
“借”就是借势,这是“联”的一种延伸或提升。为什么要“借”?因为借势得实惠、借势获先机、借势能超越。怎么“借”?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借国家战略之势。国家战略是浓缩度极高的综合红利,有牵一发动全身、得一棋活全局的效果。这里跟大家讲一个道理。过去近二十年间是国家区域战略出台最多、实施效果最好的一个时期,在实践中,地方的同志深深感觉到了国家区域战略的重要性和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有的总结了四句话来形容,叫作四流政府跑资金;三流政府跑项目,因为项目里是含资金的;二流政府跑政策,因为政策中是含项目和资金的;一流的政府跑什么?是跑战略。只有战略才把资金、项目和政策全部囊括在里面了。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中央领导为什么那么重视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谋划和实施,国家为什么接二连三地出台一些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二是要借先进地区发展之势。先进地区拥有多方面的优势,其中包括在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有效做法,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区要运用有效路径借而用之,通過搭便车、乘快船后来居上。尤其要争取在新经济新动能的培育构建方面不再位居后面,能够与先进地区齐头并进。怎样借先进地区之势?可以通过“引人”来借势。贵州的大数据发展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走在全国前列,同人的引进是有直接关系的。中央把发达地区的同志调往贵州当政,这些把相关的资源要素也带过去了,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新图,这就叫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可以通过“合作”来借势,通过与发达地区建立在互换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合作,把先进的资源要素吸引过来、集聚起来,形成发展基础的规模,这也叫作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借先进地区发展之势,各地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落后地区追赶来说,基于实践可以归纳为三种跨越途径:第一种叫作弯道超车,这种路径大家很熟悉;第二种叫作倚旧出新,即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条是发展新兴和现代产业。第三种叫作弃旧趁新,即趁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创新之大势,利用共享技术发展、开放合作深入等有利条件,超越传统落后经济基础,借助集聚、嫁接、移植、合作等手段全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努力在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上与发达地区实现并跑,甚至超越发达地区实现领跑,集腋成裘、由小到大,最后脱离旧有基础,建立全新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跨越发展路径,与借发达地区之势这一路径密切相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