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思考

2019-08-27陈功陈颖

关键词:翻译研究红楼梦

陈功 陈颖

〔摘要〕 文章以2002~2017年国内发表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推进过程和研究热点,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发表、被引、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知识网络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主要关注的是英译版《红楼梦》,及其文化及文学翻译方面的翻译策略。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已出现,但是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跨学科合作较少。

〔关键词〕 红楼梦;翻译研究;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4-0104-08

引 言

1979年以来,《红楼梦》翻译研究已经逐渐发展为红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今天,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外人文交流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把握《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与前沿热点,对于中华典籍翻译研究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尽管之前已有闫敏敏[2]、冯全功[3] [4]等学者对国内《红楼》译学研究进行过详尽的綜述,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没有研究通过大数据的方法对国内期刊相关研究进行穷尽性观察和分析。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红楼梦》翻译研究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以近15年来(2002~2017)国内外《红楼梦》翻译研究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为研究工具,采用可视化方式,对该领域近15年的研究趋势和新兴热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1. 国内近15年《红楼梦》翻译研究发展情况如何?主要关注点是什么?

2. 国内主要有哪些学者或机构在致力于《红楼梦》翻译研究?

3. 《红楼梦》翻译研究的核心文献有哪些?对未来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有何启示?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方法。知识图谱是以科学知识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人们可以依靠知识图谱的帮助,透视人类知识体系中各个领域和结构,构造复杂知识网络,预测科学技术和知识前沿发展态势。它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元和知识群之间的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关系[5]。Citespace软件正是利用了该方法,从海量论文数据中抓取知识领域,绘制知识图谱,将整个研究领域的概貌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

本文采用的研究工具是Citespace V。该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 Drexel University) 陈超美教授开发,是近年来科学计量学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可视化软件,自2004年9月推出以来,已得到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广泛使用[6]。其功能主要包括作者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机构合作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还可以分析随时间变化某一研究领域不同阶段的研究前沿,以及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7]。

根据数据格式与文章语言的不同,本文的研究数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因为CNKI的数据量足够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国内学者在《红楼梦》翻译研究方面的贡献,而且该数据库基本包含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的学术论文,可以较好地保证高质量论文数据得以搜集。本文将利用该部分数据,重点考察相关研究的“数量”“关键词”“作者”和“机构”,以分析国内近十五年有关《红楼梦》翻译领域的研究趋势、热点以及研究学者和机构的合作关系。为了使本文的研究数据更加精准而全面,笔者通过CNKI的“期刊”数据库,以“红楼梦”并含“译”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搜索,经人工筛选,去掉非研究性文章等后,共得到562篇有效文献。

第二部分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由于CNKI导出数据不包含参考文献,无法分析“共被引作者”和“共被引文献”。因此,本研究另外采用了CSSCI数据辅助分析“共被引作者”和“共被引文献”,以补充研究国内该领域的权威研究学者情况和热点分析。本研究从CSSCI数据库以“红楼梦”并含“译”定义“所有字段”的模糊搜索获取文献数据由于CSSC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且通过定义“关键词”或“篇名”搜索得到的数据不太完整,因此笔者从“所有字段”进行搜索,再由人工筛选,以提高CSSCI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经笔者人工挑选,剔除不符合主题的文献后,共得到197篇有效文献。以上3个数据库数据搜集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8日。

二、 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动态分析

(一) 近15年整体发展脉络

如图1所示,近15年国内《红楼梦》翻译相关研究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02~2008年为“沉寂期”;2.2009~2011年为“急速上升期”;3.2012年之后为“稳定发展期”。

在2002~2009年“沉寂期”,相关研究数量明显处在较低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十多年前国内学者对于《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学者们大多对“译”的实践本身较为看重,但是对“译”的研究则稍显滞后。2004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国外翻译研究丛书”,引进了包括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的《翻译研究百科全书》等在内的20多本国外翻译研究著作。在随后的2006年及之后几年时间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也推出“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为国内学者陆续引介了多部国外优秀翻译研究作品。这些努力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红楼梦》翻译研究,以及整个学界翻译研究的长足发展。

沉寂往往孕育着生机。经过前期学界的潜心培育之后,从2009年开始《红楼梦》翻译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成倍增长,在2011年(64篇)出现高峰。其中2011年的峰值可能是由于“首届《红楼梦》译介学国际论坛”的举办,以及2010年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热映,两大因素带动红学翻译研究走向一个小高潮。

2011年之后,研究数量相对平稳发展,围绕40篇这一数值上下小幅度波动,笔者认为这和我国近年来对外文化传播的积极政策引导有关,国内的学者越来越关注中华典籍的翻译研究,探索《红楼梦》翻译内在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的自觉行为,预计今后几年将会是《红楼梦》翻译研究的稳定发展时期。

(二) 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每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如果某一关键词在该领域的文献中重复出现,就可以被视为研究热点,再将它们与所出版的时间相联系,就能发现某个领域在特定时期的研究热点[8]。笔者将关键词设定阈值为10,得到表1中的高频关键词列表。

由表1所示,出现频率最高,中介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是“翻译策略”(40次)。中心度高的词通常为贯穿不同研究领域的重要词汇,处于连接整个知识图谱的中心地位,构成了《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基础。该现象说明,近15年学者们对《红楼梦》“翻译策略”研究非常重视,其中归化和异化策略成为主要研究方向。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文化”和第六位的“文化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全球文化差异环境下如何翻译和传播《红楼梦》中体现的中国文化为近15年该领域关注的焦点。而后几个关键词:“英译”“霍译”“霍译《红楼梦》”“杨译””《红楼梦》英译本”“霍克斯”无一不凸显该领域对英译研究的重视。“文学翻译”则反应了该领域对于红学本身的文学内涵的重视,例如《红楼梦》中的诗歌、成语、辞藻等文学方面的翻译研究亦是焦点之一。由此可见,“英译版《红楼梦》文化及文学翻译方面的翻译策略”,即译者如何通过恰当灵活的翻译手段将《红楼梦》本身的语言以及内容魅力传达给西方译文读者,尤其是英语国家的读者,无疑是近15年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领域最关注的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表1中高频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都较早,这也间接说明了,近15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没有太大的创新和突破,也没有引发大规模关注的研究热点,当前的研究仍然在既定的轨道上缓慢前行。这与表2关键词分类所体现出来的研究内容,与冯全功[3]中总结的十大研究焦点非常相似,即诗词翻译、文化内容的翻译、某一或某类特定词语的翻译、修辞格的翻译、习语/成语/俗语/谚语的翻译、书评或以评带论、《红楼梦》翻译史及翻译研究史、人名和称谓的翻译、书名翻译及译文底本考证、其他。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该领域的研究总归还是在进步着(详见图2)。图2是关键词时间轴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出主要关键词对应的出现年份。由图可见,随着时间的变化,从交际翻译理论到语义翻译理论,国内学者采用的理论框架不断多样化;而研究方法也随着时间不断丰富,不仅采用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还开始采用如语料库等定量研究方法,“整体细评”也逐渐受到关注。不仅如此,从典故到服饰再到如“好了歌”等诗歌的翻译,研究内容也随着时间不断多样和细化;而在研究的语种版本上,虽然英译版本仍是主流,但研究小语种版本的学者也开始日益增多,关键词“哈斯宝”和“库恩德译本”的出现说明了小语种译本《红楼梦》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蒙译版本和德译版本。在翻译效果方面,“读者接受”和“影响”的出现则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内红楼译学的研究学者不仅讨论可译性、误译以及译者风格,还开始更加深入探讨不同环境背景对读者关于译本接受度的影响。

(三) 《红楼梦》翻译研究主要阵营

由表3可见,近15年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一共有7人。依据普赖斯的研究,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核心作者群的最低发文量,即当且仅当某一作者

该公式中,Nmax为2002~2017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最高产作者的文献数,即Nmax=21,由此计算出M值为3.9,即近15年国内发表论文数在3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他们依次是:冯全功、洪涛、刘泽权、李晶、唐均、杨春花以及陈科芳。冯全功研究的范围较广,从叙事学视角到修辞学视角,以及红学翻译领域整体研究模式都有涉猎,研究的主要语种是英译版本。洪涛主要针对译本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在红学翻译批评方面有所建树。刘泽权及其合作者大部分是采用语料库,尤其是平行语料库作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大多是《红楼梦》中习语、熟语、话语等英译的研究。李晶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英译本底本考证的研究。唐均的研究则大多数针对的是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杨春花主要关注的是《红楼梦》中的服饰和不同译者的翻译对女性人物形象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而陈科芳则重点关注委婉语的翻译。该阶段这些作者的发文量总共为85篇,占全部发文量(562)的15%,这与普赖斯定律规定核心作者群体占全部发文量的50%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可说,国内学者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仍然不够成熟,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出现。不过,需要肯定的是,尽管上述7位核心作者人数很少,但是他们在该领域内长时间深根细作,为《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冯全功,成为所有作者当中中介中心度不为0的作者。中心度较高的作者通常为贯穿不同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处于连接整个知识图谱的中心地位。该作者的中心度虽然仅为0.01,但是可以说他的研究为红学研究和翻译研究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桥梁,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作者。

同样,在研究该领域的主要机构方面,根据普赖斯公式,发文量达到3以上的机构为核心机构。它们依次为: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蚌埠学院外语系、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主要研究机构的出现与主要研究者的发文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如冯全功曾在南开大学任职,后调至浙江大学;洪涛曾在香港城市大学任职,后调至香港中文大学。因此,严格来讲,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目前已经不属于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可见,机构对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且应该结合优势研究领域进行团队建设,以保持机构的核心研究地位,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研究发现,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合作關系较为稀疏,多数节点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少数节点存在一定较弱的合作关系,而仅存的几个合作关系也局限于各机构内部之间,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与重组,难以形成理论创新的跨学科推动力。国内关于“《红楼梦》翻译”方面研究还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团队,研究者之间的资源共享还相对较为薄弱。因此笔者认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模式可以往团队合作共同研究的模式发展,以期在资源共享的平台上能更加深入地分析关于红学翻译的各种问题,为今后红学翻译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外宣翻译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切实的建议与方向。

(四) 《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共被引分析

“一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文献的影响度” [10]。理清国内红学翻译领域具有高被引频次的文献,以及他们的被引用情况,能够帮助我们廓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动向[8]。

可以看到,在表4中,近15年共被引率最高的是刘泽权等[11] 的“《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该文通过平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乔译(英国人乔利Bencroft Joly的前56 回全译本)、邦译(英国传教士邦斯尔神父Reverend Bramwell Seaton Bonsall的120回全译本)、霍译和杨译这四个译本从词汇翻译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以试图探究这4个不同译者翻译《红楼梦》上风格的不同。而被引频次次高的两篇文献为:刘泽权、刘艳红[12]的“初识庐山真面目——邦斯尔英译《红楼梦》研究(之一) ”和王金波、王燕[13]的“被忽视的第一个《红楼梦》120回英文全译本——邦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文简介”。可以看出,这一时段研究的重点仍是对英译版本的分析,并且除了关键分析中常见的霍译和杨译版本,英国传教士邦斯尔神父的英译版本也是很多人着重研究的英译本。

共被引频率较高的还有冯全功[3]的“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2000~2010)”。该篇对2000到2010年红学译学领域做了整体分析,从来源期刊、研究焦点、研究队伍、研究语种等角度分别对红学译学这10年的现状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并对未来提出建设性的展望和建议,可以说这是在红学译学方面少有的几篇较为系统整体的分析。

共被引频次略高的还有刘泽权、朱虹[14]的“《红楼梦》中的习语及其翻译研究”,葛锐、李晶[15]的“道阻且长:《红楼梦》英译史的几点思考”以及左飚[16]的“文化翻译的策略及其制约因素——以《红楼梦》两个全译本对原文本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为例”。刘泽权的再次出现印证了该学者在该领域不仅研究积极,亦极具建树性,不仅在语料库和英译上研究深入,亦在研究红楼梦中中国传统习语熟语英译这一领域上极具话语权。

在任何学科的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必然会历经一些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拐点,标记出这些转折点,对我们把握其演进的整体脉络意义重大。Citespace通过一系列自动运算识别出这些转折点,这些节点在知识图谱中呈现紫色的外圈年轮[17]。在网络结构中重要性越高,其节点外圈的紫色年轮越厚,该文献越具有产生革新性影响的潜质[7],即中心度越高的文献,其转折与革新意义越大。中心度最高文献有3篇,分别是王金波、王燕[13]的“被忽视的第一个《红楼梦》120回英文全译本——邦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文简介”(中心度0.37),冯全功[3]的“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2000~2010)”(中心度0.34),以及葛锐、李晶[15]的“道阻且长:《红楼梦》英译史的几点思考”(中心度0.24),详见表4。

其中最具转折意义的文献无疑是王金波、王燕[13]的“被忽视的第一个《红楼梦》120回英文全译本——邦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文简介”。该文章主要探求邦尔神父《红楼梦》英译版本,即英译史上第一本《红楼梦》全译本的时代背景和该译本的起源和发展,尽量完备地介绍了这一《红楼梦》英译史上里程碑的译本的流传、发展和意义,可以说是红学英译领域研究邦尔神父《红楼梦》英译版本的先锋文献,极具参考价值。

另一大转折点文献是冯全功[3]的“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2000~2010)”。可以说在近15年来,红学译学领域对于自身从一个整体宏观角度的梳理和分析的文章非常少,而该篇以2000~2010年发表在国内常用外语类期刊和《红楼梦学刊》中的相关文章为研究数据,分别从来源期刊、研究焦点、研究队伍、研究语种角度对国内红学译学的现状做了翔实的梳理和细致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红学译学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最后一篇转折点文献则是葛锐、李晶[15]的“道阻且长:《红楼梦》英译史的几点思考”。这一篇文章可以说是研究《红楼梦》英译发展的重要著作,从历时角度对《红楼梦》英译发展的历史和相对应的不同时期的文化环境等背景信息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整理和撰写,为后人研究《红楼梦》英译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结 语

本文通过研究软件CitespaceV对来自CNKI和CSSCI数据库中2002~2017年间《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知识图谱以及文献计量分析。总的来说,国内相关文献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整体对“《红楼梦》翻译”研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在译文版本方面,主要还是以英语版本为主,但是对小语种译本的研究也开始起步。在研究理论上,从目的论到关联理论,再到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这15年见证了该领域在研究理论上多元化的过程。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红楼梦》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文化不对等情况下文化的翻译研究。然而在不同时段依然出现一些研究的热点趋势。例如,在研究内容上,从习语、对话翻译到人名、饮食名称等再到底本、服饰、诗词诗歌等,可以看出近15年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在研究翻译策略上,从归化异化到误译、意译再到礼貌补偿,可以发现对于翻译策略的研究更加多样和细化。而研究方法也从传统定量研究到语料库和对比研究,研究方法不断多样化;在研究翻译效果上,从可译/不可译性和美学效果角度,到开始逐渐关注译者主体性,研究更加重视从译者和读者的角度来看待翻译问题,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从作者和机构方面,可以得出,在近15年国内《红楼梦》翻译领域,较为活跃的作者有冯全功、洪涛、刘泽权、李晶、唐均、杨春花以及陈科芳,主要研究的方向是语料库、习语翻译、底本考证以及服饰和人物形象的翻译等,这与关键词分析得出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吻合。而在机构方面,近15年主流研究阵地有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等,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南部,但随着时间变化,研究越来越多,全国范围内对《红楼梦》翻译研究和中国古典文学外宣研究愈来愈关注。但是在研究合作上,可以发现作者和作者,机构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不够密切和频繁,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无法共享,合作研究的模式还不够成熟,笔者认为合力研究可以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模式的一个突破。从共被引情况来看,已有高被引文献质量和认可度也较高,具有一定权威性,从内容到方法到研究主体质量都不断提高,研究意义更具深度,不断弥补之前的缺陷,而核心学者的年龄也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当然,正如冯全功[3]提出的《红楼》译学的未来展望所期待的,多年之后的今天,《红楼梦》翻译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要进行跨学科合作,进一步扩展理论视野;仍然需要小语种同行们和更多复合背景研究者的不断加入。同时,我们更要将《红楼梦》翻译研究置于中华文化外宣的大背景之下,让我们的经典名著真正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参考文献〕

[1] 黄勤,朱红. 《红楼梦》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J]. 翻译论坛,2015,(4):73-80.

[2] 闫敏敏. 二十年来的《红楼梦》英译研究 [J]. 外语教学,2005,(4): 64-68.

[3] 冯全功. 新世纪《红楼》译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 2000—2010) [J] . 红楼梦学刊,2011,(4):135-154.

[4] 冯全功.《红楼》译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模式 [J]. 红楼梦学刊,2015,(4):140-161.

[5]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 [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 李杰,陈超美.Cite 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 [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7] Chen,C. 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57(3): 359-377.

[8] 刘霞,许家金,刘磊.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概述(1998-2013)[J]. 语料库语言学,2014,1(1):69-77,112.

[9] 丁学东. 文献计量学基础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0] 刘则渊,陈悦,侯海燕.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11] 刘泽权,刘超朋,朱虹. 《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 [J]. 中国翻译,2011,32(1):60-64.

[12] 刘泽权,刘艳红.初识庐山真面目——邦斯尔英译《红楼梦》研究(之一) [J]. 红楼梦学刊,2011,(4): 30-52.

[13] 王金波,王燕. 被忽视的第一个《红楼梦》120回英文全译本——邦斯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文简介 [J]. 红楼梦学刊,2010,(1):195-209.

[14] 刘泽权,朱虹. 《红楼梦》中的习语及其翻译研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460-466.

[15] 葛锐,李晶. 道阻且长:《红楼梦》英译史的几点思考 [J]. 红楼梦学刊,2012,(2):242-279.

[16] 左飚. 文化翻译的策略及其制约因素——以《红楼梦》两个全译本对原文本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为例 [J]. 上海翻譯,2009,(1):35-40.

[17] 冯佳,王克非,刘霞. 近二十年国际翻译学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J]. 外语电化教学,2014,(1):11-20.

(责任编辑:夏 雪)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ogress and hotspots of Hongloumeng translation study in China between 2002 and 2017, and trie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By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 with the aid of visualizing tool CiteSpace, the study reports the statistics of publication, citation, author, institution and keywords of Hongloumeng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makes careful analysis on related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mapping knowledge networ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of Hongloumeng translation is in the stage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loumeng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aspect of culture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Core researchers have emerged in this field, but they have not yet formed a core group,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rare.

Key words: Hongloumeng; translation studies; CiteSpace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浅析
图式理论下旅游宣传语翻译探讨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