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间的竞争
2019-08-27丁晓军
摘 要:笔者认为,Vienna和East West是众多MIDI管弦乐音源厂商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家,从采样管弦乐音源问世至今,两者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竞争性”态势。为此,笔者其“竞争”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就这三个阶段中两个系列的管弦乐音源在MIDI音乐制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综合性能以及围绕“人性化”目标的技术改进进行了梳理与概括。
关键词:MIDI;管弦乐;音源;采样技术
Vienna和East West两大管弦乐音源厂商因其庞大的乐器采样体系和较为完备的乐器演奏法采样而著称,所以称其为“王者”亦不为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基于Kontakt和其他一些采样引擎开发的管弦乐音源也在MIDI音乐制作中表现出较好的实用性和音乐表现力,但从综合性能来讲,Vienna和East West系列管弦乐音源表现最为突出,同时业内竞争迫使这两家公司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从MIDI音乐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采样音源软件的出现是人们追求MIDI音乐‘人性化的标志之一。”[1]所以从根本上讲,Vienna和East West系列管弦乐音源之间的“竞争”始终围绕“人性化”发展这一目标。这种“竞争”始于采样音源的兴起时期,大致在2000年前后。
1 Giga studio与Kompakt时期
这一时期大致为从采样管弦乐音源问世至2005年,基于Vienna instruments(后文简称VI)播放器的管弦乐音色库的发布。
在这一时期初期,以Giga studio为主要载体的Giga音色开始崭露头角。当时,著名的Vienna Symphonic Library(后文简称VSL)就是按Giga格式设计开发的。与Vienna相比,East West管弦乐系列音色库的设计开发要晚一些,2003年前后基于采样器Kompakt设计的East West Quantum Leap Symphonic Orchestra(后文简称EWQLSO)的Silver、Gold、Platinum三个版本相继发布,这标志着Vienna和East West两个系列管弦乐采样音源的“竞争”正式拉开序幕。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这两个系列的管弦乐音源可以说是“瑕瑜互见”,就VSL而言,其庞大的采样样本群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而且在Giga版本的VSL音色库中率先实现了MIDI音乐制作中实质性的连奏和重复音技法,但这种技法的实现必须依赖VSL performance tool才能应用于MIDI音乐制作中,而且Giga studio软件也必须有支持GSIF驱动的硬件音频设备才能在计算机中正常运行,这种情况迫使好多音乐制作人从使用Vienna音源的采样器转向使用Kontakt采样软件。同样,这一时期EWQLSO系列管弦乐音源的采样样本群也是非常庞大的,同VSL系列一样都通过计算机内存进行样本读取,但与Vienna音源不同的是,没有实现实质性的MIDI乐器的连音奏法。而且与VSL相比,EWQLSO的采样环境不是录音棚,而是具有良好声学环境的音乐厅:三个拾音位置的采样使EWQLSO系列音源具有更真实的空间感,降低了后期缩混中混响运用的难度;此外East West公司在开发自己的音色库时为了解决计算机内存占用问题,在采样器Kompakt中设计了DFD(Direct From Disc直接从硬盘读取)功能,这一技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走在Giga studio前面的。所以,开发自己独立的采样播放器,成为了Vienna公司和East West公司下一个“竞争”阶段的着力点。
2 VI与Hollywood时期
这一时期是竞争的第二个阶段,时间大致从2005年前后VI播放器和EWQLSO Pro xp版本问世至Vienna Synchron Player诞生的十几年间。
VI播放器在MIDI管弦乐制作中的运用是MIDI管弦乐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原因是VI播放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音乐制作人的一个问题——乐器演奏技法的切换问题。此外,VI播放器在计算机中的运行机制和内存管理机制使VSL管弦乐音源在MIDI音乐制作过程中对计算机资源的消耗大幅降低。所以在VI播放器发布后,Vienna管弦乐音色库受到了音乐制作人们的青睐与瞩目。
而在同时期初期,East West公司仅仅对原有EWQLSO的Silver、Gold、Platinum三个版本进行了简单的升级,即后來的EWQLSO Pro xp版本。客观地讲,这三个版本与前三个版本相比在表现力和易用性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只是对其包含的乐器和演奏法进行了扩充。VI播放器的发布带来的压力迫使East West公司开始着力设计研发新一代管弦乐音色库——East West Hollywood系列。经过近5年的努力,East West公司终于在2010年发布了基于Player采样器的East West Hollywood Strings音色库,之后又相继发布了同系列的Woodwinds、Brass、Percussion音色库。Hollywood Strings在MIDI音乐制作中突出的表现力使之与2011年年底发布的以Vi Pro 2为采样播放器的Vienna系列音源成为当时综合性能最突出的标志性典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7年底Vienna Synchron系列音源的发布。对于Hollywood系列和以VI Pro 2为采样器的Vienna系列管弦乐音源的性能,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从采样容量来看,Hollywood Woodwinds容量要超过VSL Woodwinds,但按照五组话筒采样量来看,Hollywood Woodwinds每一组话筒采样量约29GB,明显少于VSL Woodwinds 107GB的采样容量,所以VSL Woodwinds在乐器演奏法的丰富性与细致化程度要高于Hollywood Woodwinds。
从采样环境来看,Hollywood Woodwinds多话筒采样方式对于“捕捉”乐器的演奏细节和空间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对于后期缩混也有一定的便利性。而VSL Woodwinds只有单一的近场采样,虽然这一种采样可以通过VI Pro 2自带的混响效果器或者Vienna MIR Pro空间效果器软件从听觉上模拟出一定的“临场感”,但终究与实际的近、中、远场采样不同。
从内存使用情况来看,Hollywood Woodwinds对内存量的要求是“8 GB of RAM or more”,内存的使用量肯定会影响计算机CPU对样本信息的处理量,进而会对硬盘读取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样本播放过程中“丢码”的情况。实践证明,Hollywood系列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要比Vi Pro 2环境下使用VSL系列的要求要高许多。
从演奏技法在音序软件Cubase中切换的实现方式来看,Hollywood系列主要依赖Cubase VST Expression功能实现演奏技法的自由切换,而Vi Pro 2播放器下使用的Vienna系列不仅可以通过Cubase VST Expression功能,还可以通过Cubase Program change和自身的Key switch实现演奏技法的切换。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Vienna系列音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演奏技法的切换,而Hollywood系列则显得单一。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这两个系列的管弦乐采样音源不仅继承了各系列以往产品的优点,还在可控性及在MIDI音乐制作中的“人性化”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當然,对于以上两种音源还可以从其听觉上的宽厚度、与其他音源的融合度等方面进行对比,但对音源表现出的这些属性的评判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本文不加以论述。
3 Vienna Synchron时期
这一时期始于2017年底基于Synchron Player采样器的Vienna系列管弦乐音源的发布。这一款音源软件改变了Vienna系列音源采用单组话筒进行采样的一贯做法,开始效仿其他音源,采用多组话筒位置进行音色样本采录,共使用8组话筒进行采样,话筒数量为13支。此外3D录音技术的运用,使Vienna Synchron系列管弦乐音源的空间感大幅增强。继Vienna公司推出Synchron Player系列管弦乐音源约一年后,East West公司也推出了其新的铜管音源——Hollywood Pop Brass,但这套音源仍运行于EW的PLAY采样器环境中,演奏技法风格有一定变化,但综合性能无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Vienna和East West作为MIDI音源厂商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支,它们的发展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赖性,独立性体现在对市场的占有与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充满矛盾,依赖性体现在共同追求“人性化”这一目标,具有同一性,不同的仅是途径与方法。先哲说:“天下同归而殊途。”[2]对于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其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黑格尔说:“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3]恩格斯说:“同一性自身又包含着差异性,这一事实在每一个命题中都表现出来。”[4]所以,作为相互依存的双方,Vienna和East West在竞争过程中不断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壮大自己,以实现MIDI音源“人性化”的目标,而这种相互依存状态下的竞争成为MIDI管弦乐音源发展的巨大动力,强有力地推动了MIDI管弦乐音源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晓军.“人性化”视野下对MIDI管弦乐采样音源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8(8):175.
[2]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518.
[3] 黑格尔.逻辑学(下册)[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65.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0.
作者简介:丁晓军(1978—),男,讲师,河西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电脑音乐制作》《钢琴》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