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9-08-27向海
向海
摘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时期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本文试图从: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2、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掌握知识准确、轻松;3、增大容量,提高效率;4、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养;自主探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教育的投入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可能是增加最快,投入最大的项目,教育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已成为了热门话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我以为,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大力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概括来说,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但如果能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死板的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情境之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各方面的能力,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导入部分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创设情境,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然后学生合作用四根小棒摆图形。接下来拿走一根小棒看能摆成什么图形?再拿走一根呢?就这样一步步自然而然且新颖有趣地将引导学生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探究的主观愿望。
2 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掌握知识准确、轻松
教材上的知识点都以静态、单维的形式呈现,现代信息技术所演示的内容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科学地选择演示的内容,或重复某些重点内容,将复杂问题简化,化难为易,使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式,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重点都在“过程”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以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利用校园热闹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常见的“角”;出示水龙头、吸管、剪刀等常见物品让学生找出隐藏在里面的生活中的“角”;用三维动画展示角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大小比较的演示过程等教学环节,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思考、探索,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3 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因此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点在练习环节中表现最为突出。例如:过去低年级进行口算训练,是老师逐个出现卡片,让学生看卡片再口算,这样老师在上课前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制作卡片,费事费劲。而且用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口算训练较费时,如口算50道题,至少也得10分钟,然而,如果采用录音听算,口算题目有现成的,训练50道题,快的三四分钟便可完成,大大地為课堂教学赢得时间,加大了练习力度,增大了教学容量,从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综合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计算速度。
4 让学生自主探究, 发现学习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的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物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动力,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并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实物材料、文字材料),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基本教学过程如下:刺激产生问题——操作、思考发现规律——交流、总结得出结论——练习。 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出示众多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并说出理由。让学生自主地对角的特征有了准确的认识。又如,在《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用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出示一组用不同颜色书写的含有单价、数量、总价的几道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在自己解答、操作文字材料、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适时通过计算机的闪烁、变色等方法突出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式,得出了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阶=数量这三个关系式。这样的教法学法,学生喜欢并学得很活,效果较好。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一种设想、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造的乐趣。
总之,实践表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一个急需要不断研究、开发的课题。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绵竹市汉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