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及实施探析

2019-08-27梁媛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改革

【摘要】高中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所重视的一个教育阶段,它在人们的学生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它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未来。但是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探析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問题和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关注点是高中语文成绩,因而形成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为了获取高分的局面,这虽然合乎情理,但是学生并不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都是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他们的知识和思维都是教师复制出来的,缺乏学生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命令去完成学习任务,致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对学习失去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方法不得当

首先,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都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知识的吸收,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种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其次,有的语文教师过分追求形式教学,盲目跟风,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没有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无法真正接受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不重视因材施教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现象,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必须重视这一差异性。假如只按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标准简单讲解知识点,就会加重学困生的学习负担,长期下去,会使优秀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强,学困生的能力越来越弱,最终导致班级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也打击了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在翻译“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的时候,文言文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在理解上就存在较大差异,而语文教师如果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就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进行语文创新变革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究和尝试。新课改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能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它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由传授者逐渐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大胆进行创新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占据主体位置,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从而造成了学生严重依赖教师的现象,致使许多语文教学活动无法实现良好的成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树立主体性学生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改变教学方法当中存在的问题,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构建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文质兼美,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当中创新性地运用教材资源,优化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做到寓理于情,以情动人,情自理出。例如可以运用和生活相关的因素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例如学习《祝福》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过年场景来谈谈自己对祝福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祝福的理解来阅读文章,然后和作者阐述的祝福进行对比。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封建社会给祥林嫂带来的悲惨命运,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认识。这种结合现实生活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次,运用课堂提问法。课堂提问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保证提出的问题富有趣味性、精彩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老人出海捕鱼,经历一系列困难之后得到了鱼骨架。你们认为老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们衡量成功和失败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一开始难以回答出来,可以让学生先把问题记在脑海中,等学习完文章之后,学生自然就会理解了。学习《祝福》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祝福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词,但是《祝福》这篇文章却是一个悲剧,那么鲁迅写这篇小说为什么命名为《祝福》呢?他想祝福什么呢?”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处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学生要作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以及体验者,不能依赖教师的帮助,需要学会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借助经验养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习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努力和勤奋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当中随时应用创新性思维去思考问题,通过具体实践养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配合教师顺利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教学方式的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明确提纲,才能保证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需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遇到难题,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过程当中应该树立整体观念,通过点拨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教学理念,进行语文创新变革,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怀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J].俪人(教师),2015(6).

[2]张明华.小议高中语文实现新课改的方法[J].未来英才,2018(1).

作者简介:梁媛,女,1985年生,甘肃陇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改革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瞧,那些改革推手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