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学方法
2019-08-27杨卓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着力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也包含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素质
初中时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青春期来临,初中生面临着很多成长中的困惑,他们对成人的管理与教育已经有了主观见解,不会盲从于成人。这一年龄特征决定了在初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把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无形中要求教师能充分注重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为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更多支持。
一、坚强意志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
坚强的意志,是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意志品质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形成、未来事业的成败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途径有:
1.寓意志培养于语文教学之中
中学语文教材集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身,教师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普遍性的心理困惑、主要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工作,包括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明辨是非果断决断的能力,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以及遵守纪律、善于自制的良好习惯等。
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意志品质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行动、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其意志力得到了锻炼。任何学习、劳动及文体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都需要参与者为实现目标表现出坚毅的精神,必要时还需表现出超众的勇气。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演讲、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3.加强意志的自我培养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逐渐认识自我、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这就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情感的培养
积累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坚强意志的催化剂。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才能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确明辨是非的能力及美好向上的情操。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感性特征,为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提供了有利条件。
1.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人的各种情感品质与个人所具有的认识分不开,特别是与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分不开。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必须使他们稳固地确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扩充有关的知识经验,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2.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种机会,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如书法比赛、赛诗会、文学社团活动等,使学生的日常生活多姿多彩。
3.加强学生的意志锻炼
语文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克制各种消极、不良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意志的锻炼。
三、增强竞争性,训练学生勇于展示自我
当今,人才竞争逐步迈向多元化态势,良好的竞争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语文教学中有大量这样的机会,可以为培养竞争意识的教育提供契机。如在古诗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多读诗,增强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感情,我举行了一次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从课外书上找一首新诗词进行朗诵,并请其他语文老师予以点评,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活动中,我建议评委老师先说出他的优点,再委婉指出朗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从文字中汲取,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文课独特的优势在于文本的情感性,对语言文字的情感把握,是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机会。
1.讲读诱导情感
一个人的情感会受到周围人的无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地调控好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中求知,在求知中得到情感升华。比如,教授《故乡》一课时,我设置了深情而悲泣的导入语,使学生联想起了学过的少年闰土的形象,感受到今非昔比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情况有那么大的不同?闰土的不幸来自哪里?是什么导致四十岁左右的闰土活得像一个木头人呢?”在我的引导下,教室里静得可以听见一根针掉下的声音。三分钟过去了,学生纷纷举手,他们明白了,在黑暗的社会里,封建统治与战乱使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演变成了一个木头人,由此使大家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朗读激发情感
从文本入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教师示范,可以再现文学作品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水到渠成的教育。
在学习《背影》一课时,诗歌的情感因素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我首先进行范读,将学生自然引入到这种情感之中,然后又将情感体验的机会交给了学生,组织学生个别读和齐读,最后要求有感情地诵读,让他们表现出对延安的崇敬之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党、爱革命的教育。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要致力于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通过活动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孩子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可能失去的思维自由、创造自由、自主学习自由、实现自我意识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学会判断是非,增进学生对班级各项教育活动的参与感、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然会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样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杨卓,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县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