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整合拓展延伸

2019-08-27李秀娟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有效策略内涵

李秀娟

【摘要】阅读是语文之重要环节,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分析、收集、整理、加工、归纳、运用之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用好教材文本,还应进行适当的阅读拓展,以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内容,形成更加开阔的视野,能够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能为学生的后续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应格外重视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开展。对此,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了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内涵;原则;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应运而生,并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拓展性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同,其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进行知识的灌输,该教学模式突破了应试教育之束缚,更具有探究性以及创造性,为学生语文能力素养之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拓展性教学模式时应注意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由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外的拓展延伸,以充分发挥拓展性阅读教学之重要作用。

一、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原则

拓展性阅读教学,主要指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让学生通过关联性资料的阅读学习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由该定义我们可知,拓展性阅读教学并不是随意进行阅读内容的拓展,而是要保证所拓展的内容与课堂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就表明拓展性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把握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几个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阅读拓展需基于语文教材进行,不可脱离教材内容进行随意拓展,而应围绕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第二,灵活性原则。阅读拓展无须局限于课堂,应由课堂向课外延展,由教材向课外读物延伸,以扩大学生阅读面,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更好培养。而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可多种多样,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灵活选用,主要有比较阅读、微课教学、课文新编等等。第三,适度性原则。阅读拓展是为教学服务的,应以教学为主,发挥辅助作用,不可过度拓展,需适时、适量拓展。此外,教师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时还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不可放任自流,要通过课堂讨论、任务布置、阅读交流会等各种方式督促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拓展预习,做好教学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时也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提高教学效率。这其中,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十分关键。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加强对感性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获取的资料的分析整理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对要学习的课文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获得启迪,从而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当前网络资源十分发达,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一应俱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类资源进行拓展预习,以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拓展预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如通过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还可基于学生兴趣进行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如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图片等等,不论哪一种预习方式,都能使学生更加关注课文,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詹天佑这个人以及他的创新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与詹天佑相关的资料,包括生平、名言、人物故事、图片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詹天佑,从而在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如此,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会产生走近人物的冲动,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

(二)课中整合信息,加强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多为名家佳作,其间充满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十分值得学生深刻体会和把握。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还应通过适当地补充阅读资料,进行阅读拓展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五位壮士的爱国情感以及英勇就义的精神,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再现战斗场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还可整理对于幸存者葛振林和宋学义的人物采访视频,让学生在观看采访视频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对于那段悲壮历史的重新认识,从人物的叙述中加强对历史的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课后拓展延伸,实现知识内化

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应打破课堂限制,实现课堂向课外的拓展延伸,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课外拓展阅读不是盲目进行的,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可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篇章,进行阅读讨论等方式来实现。例如,在教学完《草船借箭》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孔明借东风》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更好地了解诸葛亮和周瑜二者的人物特点,以深化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又如,在教学老舍的《猫》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郑振铎的《猫》、丰子恺的《阿咪》、季羡林的《老猫》等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不同作者对于同一描写对象的创作方法与创作情感,加强知识理解与内化。

三、教学反思

总之,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重要方法,但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阅读内容过于严谨,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氛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阅读评价缺位,没能跟进学生的阅读情况,难以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了解与反思,通过不断探索以及与相关教师进行教研探討更好地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以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更好发展,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正芳.试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8(1).

[2]周芸.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8(5).

[3]邵岩.延伸阅读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途径[J].语文建设,2017(6Z).

猜你喜欢

拓展性阅读有效策略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