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全新课程观奏好备课“三步曲”

2019-08-27谈秋洪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三步曲

【摘要】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想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扎实学好语文,前提就需要教师把备课这一步做扎实,树立新的备课观,落实设计、实施、反馈三个环节,做到全方位地、有重点地研读教材,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预设,课后深入总结反思,从而树立全程备课观,最终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关键词】预设备课;现设备课;反思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中师生生命的活力,期盼教学中灵动的动态生成,取得预计的教学效果。要想使课堂真正做到师生教与学的精彩,这就需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对待文本有独特的敏感度,和学生一起去发掘语言美,探寻语言美,传递语言美。那么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尽最大限度地诠释课堂的美,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备课“三步曲”,树立全程备课观。

一、预设备课,吹透“前奏曲”

本文指出的课前预设备课,不是备课的全部,仅是备课的前奏。教师在此阶段的备课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新理念,树立新的语文教材观,结合学生实际,钻研使用教材。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名家的这句名言是希望施教者不要唯教材论,要更多地关注教材背后的语用价值。所以,可以这样说:语文教材是举例,也是范例。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编委会根据新课标精选出来的。课文又是新课标的具体化。教材的架构、选文、练习……无不体现着学习语言的各项教学任务,是教与学的依据。如人教版一下的《春雨的色彩》、二下的《找春天》、四下的《忆江南》,虽都是关于春的主题,但有的是儿歌,有的是诗词,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背景、中心和情感。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年段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课前备课既要看透教材,还要吃透教材;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又要牵住课文的“牛鼻子”,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鸟的天堂》一课,全文按时间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各写什么呢?一位执教此课的老师这样说:第一天傍晚看到了一棵大榕树,第二天清晨看到无数的鸟。这样理解将两部分完全割裂开来。但作为对教材有钻研的老师都知道,文章是一个整体,各部分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其实是,榕树的茂盛才成就了鸟的天堂,鸟的欢悦更是诠释了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要体现鸟与树的亲密关系,这才是真正的鸟的天堂,才是全文的重点。

(三)吃透教材的独特性

课前预设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给教师、学生留出的再创造空间,瞄准文章的独具匠心,提供给学生练习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在哪里呢?有的是文中的省略处,有的是文尾的结束语,有的是文章的写作特色。如《猫》,有这样几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从表面的意思看似乎是作者在写大猫的古怪,但我们又从“怎么呼唤”“小梅花”等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非但不烦它,就连又黑又脏的猫爪印都成了作者眼里的艳丽的花儿,顺理成章地感悟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因此,在安排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时,对成年大猫的喜爱,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现设备课,吹响“变奏曲”

教师在按照预设备课执教引领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师生、生生的交往,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预设也要有改变。所以,课堂上绝不是教师拿着教案照本宣科,课前的备课要延续到课上的现场设计与修改,它是全程备课的变奏曲。

(一)倡导独特解读

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圆明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英法联军的“任意毁坏”。她在课前预设时考虑到学生没有亲眼所见,于是出示一段资料,让学生读这段资料告诉他们这就是“任意毁坏”,然后再让学生把感受带到句子里,朗读体会“任意毁坏”。但在一堂课上,有个学生在读了资料后说:难道敌人就只是这样的毁坏的吗?学生的问题,使窦老师立刻感受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作为教学大师,她抓住了这位学生的思想火花,趁机引导:“那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还会怎么做?”这一下,学生的思维展开了理解的翅膀——

生:用枪射击还不算,还用榔头捶青铜器。

生:拿不了的就用斧子砍,比如上好的家具。

生:最后,用大火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结果,一个“任意毁坏”,被学生用“捶、砍、烧”等鲜活的动词,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再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窦老师这节课一直遵循预设,课堂很可能流于一种熟练的表演,一种对预设情境的再现。但她关注到了来自学生的智慧,把握住了来自学生的“修改意见”,使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智慧。

(二)适时随机应变

现设备课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善于应变。具体是指,在课堂上,教师要胸中有教案,目中有学生,应全神贯注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应及时调节,做到顺学而导,修改预案,师生互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一次公开课上,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有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故事有怀疑,整个故事过程有许多的破绽,只要出一个问题,故事的结局就可能改写。”老师及时地利用这一疑点上了一堂好课: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想想,一般会露出哪些破绽?

生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产生怀疑──黄盖是真的投降吗?

生2:曹操看到东南风很急,为什么想不到敌人用火攻呢?

师:这些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读书,从文中的语言来看,为什么这些假如结果都没有发生?

以上教学片段,正是这位老师及时抓住这个课堂资源顺势给予正确的引导,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才生动地展现了课堂精彩的现设备课。

三、课后反思备课,吹深“片尾曲”

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科学有效的反思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效果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它是备课的“尾曲”。課后的反思备课形式常常表现有:

自我反思:回顾课堂全过程,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听取他人评课意见:评课者的意见,可以令执教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集思广益,全面客观地反思课堂教学。撰写教学随笔:课后抓住教学中印象深、有启发、有生成的环节,写反思随笔。

如果思考的较深入,也可以结合体会,写成论文。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坚持课后反思备课,不仅利于思考,而且利于积累,汇小溪成江河,在积累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对写过的教学反思,我们还要做到经常翻阅,归纳整理,从点点滴滴中悟出教育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指导我们以后的教学。

总之,语文教学全程备课的“三步”曲,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动态的备课,是聚集课堂实际的备课,是为了学生发展的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备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2]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谈秋洪,女,1977年生,浙江省桐乡市,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唱好“三步曲”,开展好英语绘本阅读
创作童诗“三步曲”
开展课堂观察活动“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