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坎,倒着才能上

2019-08-27李伟明

课外语文·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路思维习惯王阳明

李伟明

与朋友下乡,行至途中,遇到一段正在翻修的路,新路与老路接合处,有一道明显的坎。习惯了城市道路的小车,因为底盘太低,试了几次也上不去。天色已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找个工具相助也难。正当无计可施之际,同行的朋友提出一个方案:把车头调过来,改为倒车而上。

按这个办法一试,果然,问题迎刃而解——因为车子后部底座偏高,改为倒车方式后,后轮可轻易上去,而此时前轮也把前方的底座顺势抬起了,小车底盘也就不再与那道坎“亲密”磕碰。

换个方式,倒车上坎,效果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路一变天地宽”,拿这件小事来说,这一变,还真是至关重要,否则就只能继续受困于此了。

我常常觉得,一件事能办到什么程度,一个人能走到什么地步,思维方式非常重要。“一根筋”的人,也许可以把已有既定模式的事情做得很认真,干得很出彩,但要让它更上层楼,焕然一新,则勉为其难,近乎苛求。社会的进步,主要还是靠“发散性思维”来推动。思维发散,就经常创新,就能更大限度地探索世界的真相,更大程度地挖掘出事物的各种可能。

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幼年与爷爷等长辈赏月时曾有一首打油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首诗能够流传下来,固然与王阳明日后的成就有关(所谓“名人效应”),但平心而论,对一个孩童而言,其看问题的角度,的确让长辈们震撼。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以独特的视角看问题,难怪王阳明能成为“三不朽”的人物。

换个角度看问题,需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时刻想到,世界是多元的,事物是多面的,很多事情并没有“标准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站在不同的角度,必有不同的收获,只要你勤于变换位置。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没有那么大的秤,怎么办?总不可能把大象给分尸了吧。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寻找可拆分的代替物。这就是思维的作用。人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话基本在理,若非如此,世界怎么能有如许发展?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需要破除思维定式。惯性未必一向有效,经验未必总是可靠。“人云亦云”是思维固化的重要原因,它使人习惯偷懒,甘愿跟着别人的感觉走。这种按部就班的处事方式,只会让人衰退落伍。与此相比较,我们更需要的是质疑精神。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前人或名人说的也不一定全对,每个人都可以勇敢、主动地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索。敢于怀疑,敢于否定,才能踩出新路,拓出新天。哥白尼质疑“地心说”,所以形成了他的“日心说”;王守仁质疑先贤朱熹,于是有了陽明心学的大成;袁隆平质疑“无性杂交”学说,杂交水稻由此“柳暗花明又一村”。质疑,推动着历史车轮在“否定之否定”中不停步地滚滚向前。

良好的思维,来自善于动脑的习惯,更来自于生动的社会实践。办法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见多识广,博采众长,断而敢行,办法才会多起来。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每一个人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注重“事上练”,能力提升必定“功到自然成”。

换个角度,海阔天空。时刻保持活跃思维,积极投身火热实践,人生将变得更绚丽,世界将变得更多彩。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月4日)

【赏析】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提示我们,人生不需要惧怕各种困难,所有难题本就是成功的试金石和垫脚石。困难越多,阻力越大,而收获的成果也会相应地更多、更大。而解决困难的关键,在于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敢于解放思想,能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能够不断地突破思维的定势,并以发散性的思维思考问题、分析困难,甚至,有时逆向思维也可能成为成功的突破口。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之门的道路有千万条,只要我们敢于挑战和尝试,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的最佳路径。

(刘为民)

猜你喜欢

新路思维习惯王阳明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蔬果种植走新路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