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

2019-08-27王瑞

管理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王瑞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并发挥重要作用,它给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方面也产生了影响。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成为主体,主动思考与探索,同时结合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善于学习、精于应用和应变的管理人才。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观念上的问题

高校从事《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并非来自师范院校,教学方法的运用通常来源于自我摸索或者对周边教师教学方式的模仿,结合PPT课件以及板书满堂灌的方式十分普遍,对新的教学理念、方法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十分不熟悉,即便学校进行相关培训,对是否有必要采取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都缺乏积极主动性。

(二)资金上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要想得到具有成效的应用,必须给予教师和学生既方便又快捷的信息技术使用条件,这就需要学校进行一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不仅对学校的网络设施建设方面有要求,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同时,例如雨課堂、超星学习通等移动教学平台也必不可少,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培训的开展等等,没有一定资金的支持,很难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1]。

(三)政策上的问题

现如今,大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仍以论文、课题、著作等科研成果为主,也是教师职称系列考核的主要方面,“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屡见不鲜,日常工作中教师大多愿意把时间花在科研上面,而对于教学,特别是新的教学思想、方式等方面的思考以及研究较少下功夫。政府、学校甚至学院等不同层面制定的政策是引导信息技术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政策因素。

(四)方法上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时,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以及足够的经验借鉴,大多停留在表面,比如说,使用了计算机、云盘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设备,或者运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视频等资源,又或者采用了点到、投票等课堂教学手段,而这些工作仅仅是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只是教案电子化、课堂教学电子化、教材电子化的一种体现,有必要从思想、资源、内容、方法以及技术等方面更深入的有机融合,进行更深层次基于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式[2]。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

开放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摒弃将课堂当成唯一的施教场所的观念,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不仅包括学校课堂,也包括社会大课堂;同时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打破专业界限,促进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开放;不仅包括线下课堂,也包括线上课堂,既是空间的延伸,也是时间的延伸,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移动网络等渠道接受语言输入,并开展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可以以此为背景构建一个融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开放系统,从而改变原有封闭的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以开放的教学理念,满足社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过程中要求人们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利用大量的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确保问题得到解答的主要技能。信息素养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和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哪些是管理问题,并且确定哪些具体信息与管理问题相关;第二,在掌握的所有信息范畴内,能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第三,使用信息获取的相关工具,计划并组织安排信息材料以及《管理学原理》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以此决定搜索网上资源的策略;第四,在搜索并获取信息之后,能够通过听、看、读等等行为与信息发生相互作用,以决定哪些信息有助于管理问题的解决,并能够摘录所需要的记录、拷贝和引用信息;第五,要把信息重新组合,同时打包成不同形式以此来满足不同的任务需求;第六,通过回答问题等形式,确定管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效率和效果。在这样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由被动变成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由此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构建了反思性的、信息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3]。

(三)建立有效的应用机制

《管理学原理》信息化教学如果想在学校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应用,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到组织层面的政策制度,都要统筹规划并制定长效机制。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产生效用的根本保障。如何建立与教学模式信息化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人事配套制度,整合相关制度,使之衔接配套,如何将学生数字化学习指标纳入学生综合测评等,形成教学信息化制度创新体系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使之成为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搭建起一套既具有长远性、整体性又有一定指导性的制度体系,从运行机制、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机制等入手,使学校的信息化战略不流于形式;最后,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智慧教室、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等,以及超星学习通、蓝墨云、雨课堂等移动教学应用的建设[4]。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主体仍然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不能为了使用技术而牺牲课程目标为代价。要想信息技术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深度、广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只将信息技术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停留在签到、共享资源等浅层次的应用阶段上面,而是要内化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与行为能力,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深度融合,真正满足社会管理类人才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延伸教学时空、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信息技术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的分析,厘清信息技术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揭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等院校教学的基本特征,目的在于提高认识,系统改革《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提高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翻转课堂、微课以及不同移动教学平台的运用等,都会为本研究提出一些新的任务,需要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孙丽丽.应用本科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8(18):158- 160.

[2]肖乐.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3]王忠政.信息技术与地方财政类院校本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崔百宁,植旭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状况的调查分析——以肇庆学院为个案[J].肇庆学院学报, 2011,32(2):23- 27.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