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止缤果盒子欠薪裁员 无人便利店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2019-08-27龚进辉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19年14期
关键词:便利店盈利盒子

龚进辉

无人便利店浪潮的弄潮儿

2017年7月,缤果盒子获得超过1亿元A轮融资,随后其创始人陈子林开始频繁“秀肌肉”、定目标。当时,他透露两点重要信息。

其一,缤果盒子致力于将传统便利店互联网化,像工厂 一样批量生产便利店,然后批量投放到市场,可以以低成本快速试错。这意味着,缤果盒子的商业逻辑和传统便利店不一样,后者是刀尖上的生意,只要运营不慎就会亏本,而前者成本低,一个盒子(即无人便利店)比传统便利店少四分之一、人力只有传统便利店十分之一,量变成就质变,早期就可以盈利。

其二,缤果盒子在中山、江苏、北京和成都等地建设工厂 ,盒子已做好大规模量产的准备,未来成本会更低,且创新之处在于可以自由移动和拼接,于是定下1年开5 000家店的目标,“一年5 000家的目标是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的合理规划,现在看来还有点保守。”陈子林说道。

不过,在短暂风光三个月后,执行副总裁谢群的突然离职给缤果盒子当头一棒,传闻谢群对缤果盒子的发展规划和思路与陈子林存在分歧。这还没完,2017年11月,缤果盒子员工在脉脉上匿名爆料缤果盒子大股东陈卓彬,将缤果盒子参股公司—佛山倍便利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便利)大门上锁,门禁拆除,并张贴多张员工违纪开除通知书,宣布立即解除与相应员工的劳动合同。

资料显示,倍便利是负责缤果盒子的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华南、西南地区的运营,由谢群担任法人代表,他离职后仍是倍便利股东之一。缤果盒子市场部副总监王莹透露,谢群离职后便拒绝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拒绝交出公司印章。抛开是非对错不谈,创業公司人员流动再正常不过,但像缤果盒子这样闹到以如此形象示人的并不多见,而内部矛盾彻底公开化,不可避免为其后续发展埋下隐患。

在笔者看来,即便缤果盒子内部一片和谐景象,其前景也不容乐观,因为陈子林被残酷的现实“打了好几次脸”。

其一,2017年7月,陈子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誓旦旦地表示,8月底前会铺200个盒子,并称通常一个半月开200家便利店是不可能的,但缤果盒子可以做到,且200家便利店开业后都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很大。2017年9月底,陈子林透露缤果盒子已完成22个城市、158个盒子的落地,直到12月底盒子数量才超过200个。

其二,缤果盒子官网显示,其进入城市数量为28个,这意味着,从2017年9月底至发稿前,缤果盒子只新拓展了6个城市,盒子总量自然不尽如人意。缤果盒子曾对外宣传开店最高峰达到500家,姑且认为没有水分,但这也与陈子林当初定下的1年5 000家相差甚远,这一不切实际的目标沦为行业笑柄,根本原因在于他明显低估了与物业方谈判的难度。盒子需要卡车运输,并单独接入水电,且会占用小区公共面积,容易招致业主投诉,物业方很难大量引入。

其三,陈子林不断以“盒子成本低、能快速盈利”的核心优势来对外“讲故事”,也借此吸引潜在加盟商。不过,所谓的成本低、快速盈利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否则缤果盒子早就完成开店目标、实现规模化盈利,也不至于混到今天这步田地,而加盟商对其“画大饼”并不买账。

缤果盒子的“自作自受”

根据缤果盒子内部员工的话可以得知,缤果盒子单个盒子的建设及安装成本大概为8万元,单店商品的SKU从200件到800件不等,价格要比传统便利店便宜。商品毛利率为25%左右,单个盒子在日均销售额1 000元的情况下,回本要2年。目前,缤果盒子只有部分盒子实现盈利,但公司整体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众所周知,节省租金和人力成本,是无人便利店诞生的驱动因素之一,但缤果盒子们标榜的极大降低运营成本是个伪命题,因为隐性成本很高。目前,无人便利店没有大规模普及,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对传统便利店单一的信息系统成本投入,其技术应用成本较高,初期技术投入是笔不小的开支,根据产品设计不同,涉及包括人脸识别技术、RFID技术和监控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

陈子林曾透露,缤果盒子光技术人员就达到200人。同时,尽管无人便利店比传统便利店节省了结算环节等人工成本,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货损率更高的情况,且需要人工补货,加上不少用户不熟悉无人便利店的购物流程,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引导消费。因此,短期内无人便利店几乎不可能实现完全“无人”的状态。试想一下,每件商品上的RFID标签成本为0.4元,每10家无人便利店至少需要4个~5个后台维护人员,这些隐性成本加起来可能比节省的运营成本还要高。因此,无人便利店只有达到规模化后,分摊下来的单位运营成本才能降到足够低,但问题在于,规模化扩张本身需要耗费巨大成本,这让创业者倍感压力。截至去年10月,缤果盒子已投入1亿多元。

猜你喜欢

便利店盈利盒子
便利店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寻找神秘盒子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