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保“胃”战,生活乐无“幽”
2019-08-27
日前,昆明一网友晒出自己的体检报告,其中幽门螺杆菌的指标数值高达678,而该指标的正常值不能超过50,足足超出13倍之多!更可怕的是,与其同一办公室的6个人幽门螺杆菌的数值全都超标!事实上,他们只是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的一个缩影:据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进行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 59%。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幽门螺杆菌也赫然在列。那么,这种全球人口广泛都携带的细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一撮小细菌,搅乱整个消化道
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医生罗宾·沃伦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他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1984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尼尔·诺克斯从培养皿中提取了一些这种弯曲状细菌,将它们与微温的牛肉提取液混合,然后把混合物递给了他的同事、胃肠病学家巴里·马歇尔,马歇尔毫不犹豫一饮而尽。3天后,马歇尔感到恶心,并开始呕吐。在忍受几天不适的症状后,他开始服用抗生素来杀死胃里的细菌。其实在“豪饮”之前,马歇尔就推测这种细菌能够引起急性胃炎和胃溃疡,胃镜检查证实了他的猜测: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作祟。这项著名的自证实验,最终使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二人带来“诺奖荣誉”的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Hp)其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们通常以覆盖并保护着胃和小肠内壁的黏膜层组织为家,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不会引起溃疡和别的症状,但有时候,幽门螺杆菌进入身体后会侵袭胃内壁。胃内壁是一个重要的隔断层,隔断胃酸和别的组织,当幽门螺杆菌对胃内壁造成足够的破坏,胃酸就会透过胃内壁,造成溃疡,还可能会引起出血、感染,或阻止食物通过消化道。有研究称,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以上的胃溃疡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还被认为与胃癌有关。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大量研究证据显示,肠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数)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胃癌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对明确、可控。
然而,对于这种与我们胃健康息息相关的细菌,公众的认知还有待加强。据中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2019年度工作会议发布的“中国幽门螺杆菌(Hp)公众认知现状调查中期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对Hp感染的了解较少,即使是胃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地区民众完全不了解Hp的也在40%以上;常规体检、因担心被周围人传染和医生建议是检测Hp的主要原因;不了解幽门螺杆菌、没什么明显症状、医院体检没有套餐,则是未检测Hp的主要原因。
7个信号频出现,“幽菌”感染上门来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大多表现隐匿,几乎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和胃炎的急性症状。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主要元凶,所以患上胃炎、胃溃疡者,可能会出现反酸、嗳气、胀气、恶心、呕吐、口臭、腹痛等症状。因此临床上也有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出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症状后就诊,才知道感染该细菌。
自1983年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分离培养Hp成功以来,对Hp感染的诊断已发展出许多方法,可以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营养及疝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鹏达介绍,侵袭性方法主要指通过胃镜检查取活检组织标本的方法,是目前消化病学科的常规诊断方法。它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药敏试验等。非侵袭性方法主要指不通过胃镜取活检标本诊断Hp感染的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抗Hp抗体和14C、13C尿素呼气试验。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共同撰写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提出,13C尿素呼气试验是诊断Hp感染最好的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14C尿素呼气试验因为廉价也被建议,但有放射性,不能用于儿童和孕妇。因此,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检测方法,也就是说称得上是目前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
名词解释
呼气试验
受检者服用碳13或碳14标记的尿素,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特征性的尿素酶会将此尿素分解,产生的碳13或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后从肺部呼出,收集受检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在高灵敏的仪器上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碳13或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就可判断受检者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
除菌与否,因人而异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根除呢?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病例——
病例1:刘先生,男,40岁,因上腹痛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医生建议:十二指肠球溃疡,幽门螺杆菌是主犯,不根除95%都会复发。
病例2:张女士,65岁,因心脏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检查发现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生建议:幽门螺杆菌是近半数慢性胃炎的病因。需要常年服用“伤胃”药物的患者,如阿司匹林,必须提前根除消化道黏膜的杀手——幽门螺杆菌,由于患者年龄稍大,使用药物副作用比较明显,建议服用益生菌。
病例3:小王,男,21岁,体健无不适,體检时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说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生建议:患者身体健康,没有不舒服,杀菌治疗并不紧迫,也不是必需的。
同样的感染,处理建议为何不同呢?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陈烨回答说,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获益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医疗决策需要根据风险和获益之间的平衡来作出。“如果胃镜体现是一个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更多的是作为胃癌的I级预防;如果已经是萎缩性胃炎患者,或者有胃癌的家族史、来自于胃癌高发地区、已经做过早期肿瘤切除等,都属于胃癌的高发人群,这时根除幽门螺杆菌,获益肯定会相当大。所以说是否需要治疗,要因人而异。”
具体可参考《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给出的Hp根除指征(见表1)。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因为与成人相比,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但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素选择余地小和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此外,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自发清除率,同时根除后再感染率也高于成人。所以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
7种用药组合,根除“幽菌”不难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两个途径:(1)抗生素直接杀灭;(2)非抗生素药物作用:通过影响炎症因子、加强黏膜屏障、改变胃内微环境及影响幽门螺杆菌在胃内黏附与定植,从而抑制或清除幽门螺杆菌。所以,目前推荐铋剂四联(2种抗菌药物 +铋剂+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见表2)。
选用任何一种药物组合,疗程均为10天,个别可延长到 14天。服药期间,一定要戒烟戒酒,多吃大蒜、洋葱、西兰花、蜂蜜等有辅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食物,停药一个月后再到医院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转阴。
*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次/天,餐前半小时口服)+2种抗菌药物(餐后口服)。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为艾司奥美拉唑20毫克、雷贝拉唑10毫克(或20毫克)、奥美拉唑20毫克、兰索拉唑30毫克、潘托拉唑40毫克、艾普拉唑5毫克, 以上选一;标准剂量铋剂为枸橼酸铋钾220毫克。
了解传播途径,远离“幽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腔传播。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可存在1600~3100个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经过高温加热的熟食,杜绝生肉,喝开水、生吃瓜果蔬菜时洗净、去皮。
另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检验科王安芳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郝波发表在《中国医刊》上的《健康体检家庭成员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中的研究数据指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在发达国家成人感染率为30%~50%,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30%~60%,在部分农村人群中感染率为54.7%。家庭成员同住、同吃、同用餐具等,幽门螺杆菌可能相互感染。加上我们存在不分餐、不用公筷等饮食习惯,导致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比发达国家高。所以,我们提倡家庭内采用分餐制、公筷制,食具要注意消毒,避免接触感染。经科学检测发现,唾液内可以找到Hp的踪迹,有些家长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这种习惯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机会,应坚决杜绝。
别被“抗幽门螺杆菌牙膏”忽悠了
小编在为准备本期特别策划收集资料时,电脑屏幕频繁弹出一个广告——抗幽门螺杆菌牙膏。小编又在京东和天猫平台以“抗幽门螺杆菌牙膏”(抗Hp牙膏)进行搜索,发现有多个品牌,价格多在30~60多元不等,而进口牙膏单价要在百元以上。小编有些怀疑:牙膏真能预防和杀灭幽门螺杆菌吗?
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解放军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刘洪臣教授表示,消费者有3个知识点需要掌握:第一,牙膏只是刷牙的辅助用品,作为摩擦剂辅助去除牙表面外着色和薄膜以及部分牙菌斑,起到清洁抛光牙面,使口腔清爽的作用;第二,牙膏不是药,不能作为药物利用,牙膏的药物作用是不准确的;第三,口腔内幽门螺杆菌与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是同源的。幽门螺杆菌疾病有明确的药物治疗模式,宜同步配合药物漱口水治疗。正因为口腔的特殊环境容易滋生牙菌斑,导致龋病、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影响全身健康,消费者需特别关注自己的口腔卫生,若患有口腔疾病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主任唐芹表示,“幽门螺杆菌牙膏”尚起不到治療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也不能预防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她提醒消费者,牙膏并不是药物,不能通过使用牙膏来治疗和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