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某市基层文物保护的思考

2019-08-27李何斌

商情 2019年29期
关键词:困境对策

李何斌

【摘要】基层在文物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但现实中,县(区)级文物保护工作弱化、软化、边缘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都成了本地区文物保护的“凹地”。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 困境 对策

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显示,某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1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2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文物遗产品类繁多、价值显赫、特色鲜明,是无可争辩的文物大市。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大多散落在县(区)以下的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田野文物、传统村落、考古大遗址等大多远离城区。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

1.消失。在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当地的重点建设工程等过程中,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有的甚至是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存在消失的现象。

2.损毁。文物为建设让路现象十分普遍,有的随意改造或迁移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还未划定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文物遭火灾、拆除、损毁的问题屡屡出现。文物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问题在基层更是突出。

3.被盗。地下文物在施工中被毁或遭盗抢、田野文物被偷盗、古墓葬被盗掘、古建筑构件被偷走等问题,大多发生在县(区)以下的村镇和街道,且有越来越疯狂的趋势。

4.闲置。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和利用情况不容乐观,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好后,要么无法利用长期闲置,要么展览陈旧观众寥寥。由于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当利用也造成了对文物的损毁,甚至灭失。

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的成因

1.机构缺人员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县(区)级政府作为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者,面对如此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和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理应设立健全的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但实际情况是,某市各县区名义上都有文物管理机构,但职能不一,功能不强,甚至有名无实。11个县区文物管理机构中有6个是独立的副科级单位,有2个是独立的股级单位,有3个名义上独立但实际上是文体广新局内设的股级机构。全市26处国保单位,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的仅有7处。人员普遍缺少,大多县区文物管理机构人员在5人以下,专业人员更是不足。部分县区文物管理机构甚至出现无负责人、无办公场所的瘫痪局面。

2.数量多手段少。在一个县(区)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传统村落等数量较多,有的县(区)多达几百处,尤其是田野文物及大遗址,地理位置偏僻,在人员少、专用交通工具缺的情况下,文物日常安全巡查工作困难重重,有时文物被盗、被破坏很长时间才被发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力量和设施都比较薄弱,主要靠有限的人力去看管,安全监控、消防、防雷及科技手段运用很少。

3.维护难经费少。县(区)一级懂得文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奇缺,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难留得住人才,对文物进行日常维护都比较困难。文物保护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可现实中,大部分县(区)没有正常的文物维修经费,也没有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及文物征集专项经费。

4.地位低话语少。作为县(区)级文物行政部门或文化部门,面对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强势部门招商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等,文物行政部门显得地位低缺少话语权,有时甚至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凡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本体或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建设行为都应在事前征求文物部门意见,但现实中,大量文物被毁、“两线”范围内的非法建设、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或历史街区遭到严重破坏,文物部门的意见根本无人采纳,呐喊声也显得苍白无力,有时甚至还要背“黑锅”,受冤枉气。

三、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

1.职能机构不能无。县(区)级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要有专门的职能机构去落实,在政府部门中应当设立相关科室。在下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中,该科室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那种借用或挤占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编制的做法,也只能使文物保护工作弱化。文物保护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专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县(区)级党委、政府应重视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2.依法查處不能软。县(区)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文化执法机构的共建共用模式,并将文物行政执法职能纳入其中,与文物行政管理力量协调使用。面对文物违法主要是法人所为查处难度大,大多县(区)文物行政执法基本没开展的现状,基层政府应高度关注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对文物违法案件查处不能软,这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3.群防共管不能缺。县(区)专门从事文物管理的力量十分有限,不能全靠文物部门去做文物保护工作,必须让相关职能部门都依法承担起文物保护职责,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成立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对重点文物聘请义务看护员,加大文物法制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形成群防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4.经费保障不能少。目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文物经费保障体制,县(区)文物数量多、状况差、经费少,急需抢救的文物又较多,有不少地区就是因为正常的文物维修经费缺,许多文物就这样坍塌灭失了,馆藏文物也因经费不足无法进行预防性保护。作为县(区)政府应将文物保护所需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重点给予保障。

5.责任落实不能虚。县(区)级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文物安全管理要求,将文物保护责任分解到镇和街道、村和社区,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举报电话,聘请田野文物的义务看护员。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加大培训和宣传,做到奖罚分明。

6.基础工作不能松。基层文物保护力量薄弱,基础工作容易放松。如,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不到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及时划定并公布,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不按规定实施考古调查,文物安全设施不完善,日常巡查没人做等等,作为县(区)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做好本地区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

猜你喜欢

困境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神奇的设计师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