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杭州籍留日学生文艺创作特点

2019-08-27王龚苑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夏衍郁达夫

王龚苑

摘 要:近代浙江人才众多,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影响颇深。若要追溯源头,不难发现民国时期的赴日留学生贡献最为杰出。国内外大多都是对郁达夫的生平研究,却少见将郁达夫作为一位浙江文人与同时期浙江文艺人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文章以杭州市为例,介绍两位重要的浙江籍文人——郁达夫和夏衍,简析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赴日留学以及两位伟人进行文艺创作的异同点。

关键词:留日学生;郁达夫;夏衍;文艺创作异同点

一、民国时期赴日留学的社会背景

1901年,中国战败,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早已看见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曙光,抓住机会积极学习西方政治体制并进行社会改革,促使明治维新运动获得了巨大成功。昔日的“学生”摇身一变,一夜之间成了亚洲的大赢家。清政府开始向日本大量输出留学生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

文章认为清政府派遣大量留学生赴日留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日本自隋唐以来就开始向中国学习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知识,儒学思想深入日本统治阶级;其次,日本明治政府眼看我国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为避免重蹈覆辙及时采取了果敢的应对策略,把欧美的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移植到日本社会,促使明治维新获得了极大成功;另外,日本实行的君主立宪政体,与清政府继承己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心理十分贴切;最后,日本相对欧美国家来说比较接近,便于往返。因此,清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并派遣大量学生赴日留学,形成了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赴日留学活动。

二、夏衍和郁达夫的赴日留学经历雷同点

郁达夫和夏衍在当时都成为了赴日留学的先行人,他们在日学习的时间均长达五年以上。在那个政治风云不断变化的年代,他们漂泊异国,怀着祖国复兴之梦求学。文章看来,郁达夫和夏衍留日有以下相似之处。

郁达夫和夏衍都对日本这个国度有着深厚且复杂的情感。尽管当时的两国关系不利于留学生在日的处境,郁达夫和夏衍在日期间也受到过一些侮辱,但是当他们要离开这个樱花王国时,他们心里似乎也有了几分不舍和留恋。这些情感变化可从两位的文学作品中体会到。郁达夫在小说《南迁》中写道:“你若把日本的地图展开来一看,东京湾的东南,能看得见一条葫芦形的半岛,浮在浩渺无边的太平洋里。这便是有名的安房半岛!安房半岛,虽然没有地中海内的长靴岛的风光明媚,然而成层的海浪,蔚蓝的天色,柔和的空气,平软的低峦,海岸的渔网,和村落的居民,也很具有南欧海岸的性质,能使旅客忘记他是身在异乡。若用英文来说,是一个 Hospitable, inviting dream-land of the romantic age(中世浪漫时代的,乡风纯朴,山水秀丽的梦境)了。”

从上述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见郁达夫被美丽的异国风光所吸引,体现了他对日本的喜爱。在郁达夫充满忧郁的写作氛围中,竟然有对日本美好的景物描写,这更能突出作者内心对日本的复杂情感。

夏衍刚到日本求学时,除了排的满满的专业课以外,还有一门军事课。在这期间夏衍吃了不少苦。然而在回忆录中,夏衍却这样回忆到:“现在回过头来,尽管这种训练也许可以说有点作弄人的味道,但是对我来说不论在体力上心理上还是有好处的。……我后来经得住 吃苦,不怕困难,做事不苟且的性格,都是从这时候形成的。……我从 日本人那里学到了两个字,就是‘顽张(这里中文翻译为‘努力)。”这段回忆录中,夏衍将今天的成就归功于当时在日所受的磨难,这体现了夏衍对日本留学期间所学到的东西是心怀感激的。

三、夏衍和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差异

夏衍的名字虽与戏剧创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夏衍是借着翻译外国文献,一只脚这才踏入了文坛。夏衍始终认为自己是个门外汉,从来没有自称翻译家或者戏剧家。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文学知识,他只谦称自己是个文艺园地里的杂工,干了一些碎活。作为一个工科出身的学者,夏衍从翻译家变成一个戏剧家,这其中少不了自身的努力,读万卷书,当然也离不开戏剧的启蒙。实际上,1924年前后,夏衍第一部正式翻译出版的著作是日本作家菊池宽的戏剧理论专著《戏曲研究》。正是由于翻译了这本著作,夏衍才得以系统的了解戏剧理论知识,这为他日后走上戏剧之路或多或少的奠定了基础。

郁达夫与夏衍不同,郁达夫从一开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文艺人。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攻读的就是文科,1921年10月就创作出了当时响彻国内文坛的小说集《沉沦》。其中所收的同名中篇小说《沉沦》被认为受到了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的直接影响。此后,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中经常可以看见佐藤春夫的影子,那种飘忽不定的忧郁感和无处安放的唯美主义心理,对當时我国文学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同时也给国内文坛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国内的文学界更加活跃。

(一)两者文艺作品创作风格的迥异

郁达夫向往唯美主义的创作风格;小说风格看似感伤抑郁,实则积极向上。夏衍则主张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主打简洁的故事结构、明快的心理分析、清新的行文格调。

郁达夫模仿学习的对象是日本作家佐藤春夫,其诸多小说都受佐藤春夫文艺思想的影响。郁达夫的小说《沉沦》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作为题材,描写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孤独青年对性的渴望。小说中郁达夫对这一“忧郁”表现的出神入化,使得当时的小说评论家都认为郁达夫的作品是对佐藤春夫的模仿与再现,但是由于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留学经历,多多少少弥漫着一股日式的唯美主义气息,使得这部小说获得了高度评价和极大成功。

而夏衍的文艺创作分还好几个阶段,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夏衍作品中那股浓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夏衍的作品贴近现实,以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形基调展开戏剧性的描写。夏衍接受了菊池宽的戏剧创作思想,追逐菊池宽“生活第一,艺术第二”的文艺理论核心,夏衍在创作上也追求简洁 、精练的创作风格,主题都侧重平凡的人生, 表现平凡的小故事。菊池宽曾说过:“一向可以理解为艺术是平凡人平凡地观察、平凡地生活的记录。”因此他的作品偏向于描写社会生活,注重揭露社会矛盾。纵观夏衍的戏剧创作 ,一贯侧重表现现实生活,着重描写“比较熟悉的一些平凡的人物和环境”,坚持“从社会任何一角的现实事象,来描写旧时代的变质和没落,新时代的诞生和生长 ”。

(二)两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同

郁达夫和夏衍一样,在那一时期都喜好写女性角色。但是不一样的是,郁达夫多写日本女性尤其是日本妓女;夏衍多则记录中国底层女性形象。为何郁达夫多是这类女性形象的描写,文章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郁达夫异国留学生活的无聊和痛苦。由于郁达夫自身忧郁、自卑的原因,加之异国少不了排挤和鄙视,时间之久,郁闷积压。为了释放内心的苦闷、排解忧郁的心灵,试图从日本妓女的欢笑中找寻一丝丝温情。另一方面,缘自于郁达夫对日本妓女的特殊情结。正处于青春期的郁达夫在一次酒馆买醉的中,在日本妓女那里失去了童贞,这使郁达夫对日本妓女心存某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他的小说作品中虽没有过分对日本妓女的形象进行美好描写,但是也少有反面的刻画。而夏衍戏剧中女性的形象大多都是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现状。她们希望挣脱封建社会的禁锢,走上社会。夏衍在作品中鼓励妇女解放运动,希望可以为妇女争取到一点社会地位。夏衍的《赛金花》和《上海屋檐下》都体现了夏衍对妇女解放问题的高度重视。查阅当时评论界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就会发现夏衍的这些尝试探索在当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他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四、结语

民国时期,大批留学生赴日学习,对中日文化交流史甚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杭州籍的夏衍与郁达夫虽然只是浩瀚星海中的一颗,但是他们的成就依然在中国的文艺界熠熠生辉。文章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发现郁达夫和夏衍都曾在日本留学,对日本这个国度有好感。但是回国以后,夏衍和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郁达夫偏向唯美主义,夏衍注重现实主义;描写对象虽都以女性为中心,但选取角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多方面地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女性形象,这也恰恰体现了民国时期杭州籍留日文人与其他地区文人的不同,反映了当时杭州人创作的特色。

郭沫若说“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由于这些文学家的留日经历,使得中日两国的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从开始学习日本到否定日本,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给予了后代人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和社会现状的研究丰富的思路和多种多样的途径方式,为现在的中日留学之路披荆斩棘,更为以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郁达夫.南迁,郁达夫小说集(上册)[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02):51.

[2] 夏衍.懒寻旧梦录[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08):69.

[3] 夏衍,李子云.《夏衍論创作》自序、编后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P90

[4] 毛晓峰.夏衍对菊池宽《戏曲研究》的翻译——夏衍翻译活动的开端[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11).

[5] 翁家慧.中国文坛对日本唯美主义的译介与接受——以民国时期田汉、郁达夫及周作人为例[M].日本教育与日本学:183.

[6] 陈坚,邵武,夏衍.关于《一年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19.

[7] 马宁.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29.

[8] 周文.夏衍早期翻译与其女性形象塑造[N].文艺报,2012-10-17(07).

*通讯作者:贾临宇,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夏衍郁达夫
夏衍巧改剃头诗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郁达夫在汉寿撰写抗战檄文
贵人
对艺术的尊重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论郁达夫小说《沉沦》的艺术特色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