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提前识字”编排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9-08-27赵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赵苹

[摘 要]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采用了“提前识字”编排体系,其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实际,浅析基于统编教材“提前识字”编排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即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际,把握教学节奏;结合活动实际,提升识字质效。

[关键词]统编教材 ;提前识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94-02

针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统编教材在其编排上作了较大调整,即先识字后学拼音。其目的是充分考虑到一年级新生实际,通过“提前识字”,一方面激发识字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拼音只是辅助,识字才是关键。那么在其识字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提前识字”这一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呢?本文基于统编教材一年级“提前识字”编排极其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以供参考。

一、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社会的进步、家庭的重视,不少学生在学前阶段,通过直接识字、图形识字,或者随意认字的方式,已经多少掌握一定數量的汉字,因而如在教学中再次借助拼音进行重复识字,一来显得重复,二来则有可能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统编教材就巧妙回避了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说,则要准确把握编辑意图,重新构建识字教学体系,以便充分体现“提前识字”编排意图,为其后续学习创造条件。

针对“天地人”这一课,其中有六个生字,即“天、地、人、你、我、他”,其中大部分生字,学生已在学前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一部分字,如果还是采用拼音进行识字,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认知实际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可以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认一认,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接着让他们介绍经验,是通过什么方式、途径认识的,以便从中分析其识字方法;最后随机出示生字卡,让学生读一读,从中了解他们生字读音掌握情况。这一教学策略,既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又能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降低识字的枯燥感。

二、结合教学实际,把握教学节奏。

6-7岁的儿童注意力不够持久,一般在一刻钟左右。因而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识字规律,主动拓展延伸,以便在营造宽松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能让他们轻松掌握汉字。

1.结合学生认知,调整教学进度。

将“提前识字”编排在拼音前面,主要考虑到一年级课堂学习与幼儿园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直接进行拼音教学,学生可能会不太适应;而采用“提前识字”模式,则是照顾到学前阶段学生的识字方法,便于学生逐步适应小学教学模式。因而针对“提前识字”,教师要把握好识字进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期。

比如“金木水火土”这一内容,其教学要求不仅是识字,而且还要求会写。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田字格,为学生示范正确握笔姿势、演示写字顺序;接着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规范书写,让同桌之间相互监督,最后学生展示反馈,教师进行纠错巩固。

针对这一内容,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识字,而是让他们逐步适应小学课堂教学节奏。因而对于其识字,不应受课时制约,而是根据学生识字情况及时调整。如果学生适应能力强,之前识字较多,其教学节奏可以适当加快;如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教师可以放慢教学进度,以便让学生逐步接受。

2.根据课堂需要,调剂教学氛围。

前面已经提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因而针对识字教学,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调剂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课堂充满活力;二来也能巩固所学生字,便于学生理解内化。因而针对具体课堂教学,前半段可以进行识字教学,后半段则可以通过游戏、小组交流等灵活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巩固。比如“天地人”这一内容,在其后半段时间内设计了游戏活动帮助巩固:

(先播放音乐《找朋友》,接着让学生们拿出生字卡片,做“找朋友”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天”这个生字宝宝在哪里?

生(学生举着“天”生字卡片):在这里,在这里。

(接着学生齐读生字,教师将“天”生字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我们来唱:“敬个礼啊握握手,‘天是我们的好朋友”。

……

针对这一教学环节而言,教师采用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识字理解巩固。从其课堂实效来看,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针对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这里仅列举了一种,具体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穿插舞蹈、表演、绘本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调剂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继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三、结合活动实际,提升识字质效。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其识字质效放在首位,随时关注学生课堂表现,采取多元教学活动策略,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质效。

1.借助课堂听读,引导学生识字。

虽然一年级新生在其入学前,已经认识一部分生字,但他们对于生字的读法与写法,缺乏规范性,比较随意,因而有可能在其读音,或者笔顺上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平舌翘舌不分,鼻音边音不分,等等。因而对于“提前识字”这一环节,教师应重点通过范读、听读、跟读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正音,为其下一阶段规范学习奠定基础。比如“金木水火土”这一内容,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先读,学生跟听;学生自主梳理;学生跟着教师一句一句读;同桌之间对读;学生自由诵读;最后轮流诵读。

从教师读、学生听,到最后学生轮流诵读,其设计过程是遵循从易到难,从听到读的语言学习规律。其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且还能降低识字难度,帮助他们准确掌握生字读法。而将识字与朗读完美融合在一起,也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了基础。

2.借助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识字。

语文是生活的,汉字同样也是生活的。学生学习生字,其目的是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到:“识字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以此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由此可知,对于一年级“提前识字”这一内容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的同时,也为其自主运用生字创造条件。比如“天地人”这一教学内容:

师(出示“我”生字卡,用手指着自己):“我”,跟我一起读,“我”!

师:我叫[××],现在请你们用“我”进行自我介绍。

生:我叫……

生:我叫……

……

师:还可以借助“我”进行自我介绍,比如我是一名老师,喜欢踢足球。你们说说看。

生:我是一名学生,喜欢画画。

生:我是一名男生,喜欢散步。

……

针对这一教学片断,教师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以便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认识生字“我”,理解生字“我”,继而运用生字“我”,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趣味,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奥秘。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增加了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这样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养成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统编教材采取“提前识字”编排体系,不仅充分结合了学生身心规律,而且还充分遵循了语文教学规律。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准确把握其编排意图,主动搭建平台,优化教学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