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标准国际化能级
2019-08-27邵逸超
文/邵逸超
2018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打响“四大品牌”作为落实上海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2018年9月,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本市质量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上海标准”,要着力提升“上海标准”的影响力。
“质量强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等国家战略和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上海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标准”,以参与全球价值链、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为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和打造世界超大城市,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上海优势产业发展和标准国际化现状
1. 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在制造业领域,上海的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落户上海,国产大飞机和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项目实现创新突破。在信息产业领域,上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和智慧应急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强、客户体验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在电子商务领域,上海成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在航运物流领域,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正式开港投入试生产,标志着中国港口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迎来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高端医疗影像和诊疗设备、植(介)入器械、电生理与智能康复设备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一批高端医疗装备重点企业(如联影、微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行列。在商业零售领域,上海着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全力推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黄浦区和静安区发布了商业零售区级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零售标准体系。
2. 标准国际化现状
近年来,上海加快国际标准化工作步伐,深入推进标准引领战略,利用国际标准领域人才和资源优势,建立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国际标准化协作机制——国际标准化上海协作平台,形成了“政府牵头、行业参与、机构承担、轮值管理、协作推进、共享共赢”的工作机制。同时,上海聚焦优势领域,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优势产业走出国门,不断增强上海制造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加大对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的支持力度,在中医药、船舶、材料和家具等领域实现国际标准零的突破,积极推动汽车、港口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和金融等领域标准走向国际。截至目前,上海共承担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6个,在沪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有116个,共主导制定ISO/IEC国际标准近70项。
上海各类组织推动中国标准海外应用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总部在上海,自主研制标准,以产品、工程出口带动标准输出海外市场。例如:上海奥威以超级电容客车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动输出超级电容标准,将行业标准《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转化为以色列、白罗斯等国的国家标准;振华重工作为全球海工装备的龙头企业,推动全自动化码头标准的国际化。二是总部在北京的在沪央企,主要执行总部研制的标准,并以产品出口带动标准向海外输出。例如: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下属的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通过参与巴西美丽山二期项目,将特高压标准成功向巴西输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参与了陶瓷材料等5项国际标准,并在伊朗、印度、南非等海外工程中积极应用,积极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向国际。
上海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趋势和需求
1. 服务“走出去”战略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质的飞跃,综合国力、企业竞争力和优势产业技术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地位今非昔比,贸易形态也日渐多样,中国的产品、工程、服务和技术正在飞速走出国门。在此背景下,上海的标准国际化工作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体现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地位。因此,将标准国际化工作更多地向服务贸易、投资和贸易新业态等更多领域延伸,已经成为上海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提升国际竞争力
自2017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中位居第一。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要素成本驱动,逐步转变成培育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本土企业竞争新优势。这也就要求标准国际化工作从单纯帮助企业出口创汇、规避海外市场风险,转变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价值链。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更是对本市标准国际化提出了助力上海优势产业“走出去”、助力上海本土品牌“走出去”的时代新要求,在此基础上,上海应力争形成优势产业及其标准共同“走出去”的能力、经验与模式。
3.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外贸中心的地位日趋巩固。从经济总量来看,上海目前是全国唯一一座年GDP破3万亿的城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名全国第一。从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来看,根据市商务委、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7年上海先进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上海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总体上继续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下一步,上海更需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需求,对接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定位,着力增强上海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助力将上海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向海外市场辐射。
虽然上海标准国际化能级在不断提升,但对照“卓越全球城市”定位,依然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例如: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进一步增强;标准国际化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有待进一步增强,需更好发挥标准对产业、技术、服务和工程等“走出去”的支撑作业;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不断提升上海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上海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1. 探索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结合新《标准化法》,从推动区域标准一体化入手,构建区域技术标准联盟,推动区域间标准互认、互通,进一步发挥标准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2. 支撑上海打响“四大品牌”
对照“四大品牌”发展规划,推动电子信息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优势制造业的标准化创新应用。在软件信息技术、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持续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对接“上海购物”品牌建设要求,完善相关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企业“领跑”标准,主导制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的“上海标准”,打造“上海标准”的国际品牌形象。
3. 助力优势产业标准国际化
进一步完善国际标准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优势产业领域的国际先进标准比对,鼓励上海各类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吸引更多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
进一步加强上海标准国际化路径机制研究。通过分析核电、特高压、超级电容、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形成产品、技术、标准、工程、品牌“走出去”联动模式,建设标准国际化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4. 探索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长效机制
全力抓好高层次的国际活动承办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全球大会将于2019年10月在上海召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 000名国际业内专家和政府官员参会。借助2019年IEC大会契机,上海将组织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和论坛活动,探索形成国际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发挥中国主场外交优势,增强“上海标准”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