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厕所革命”的发展对策
——以河南省洛阳市农村地区为例

2019-08-27张姣妹徐聪聪

台湾农业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厕所革命改厕普及率

张姣妹,徐聪聪

(1.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6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并作出了“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的重要论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央文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农村厕改工作,开展厕所粪污治理[1]。习总书记明确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2014年全国乡村地区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76.1%,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为55.2%,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厕改工作进展较为缓慢[2]。“厕所革命”俨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关键工程”[3]。

1 河南省洛阳市厕所改革基本概况

河南省洛阳市地处中原地带,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人们一直使用的是旱厕,十分简陋,卫生状况较差,粪便难以做到无害化处理,对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截至2017年底,洛阳市总人口数达710.1万,其中农村人口数达509万,城镇化率为56.02%。据洛阳市爱卫办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洛阳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2.07%[4]。2017年以来,洛阳市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就地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建设卫生厕所,让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户家庭卫生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洛阳市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升。

2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洛阳市国家级百强县偃师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伊川县进行实地调研,调查采用分层抽样和非严格随机抽样,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35份,回收率为95.7%,剔除20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数据资料采用SPSS 24.0进行定量分析,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后再进行定性分析。调查内容主要为农村厕所情况及厕所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等。

2.2 样本基本特征

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看(表1):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占46.5%,女性占53.5%,性别分布比较均衡。从年龄分布情况看,被调查者青壮年比例较少,成年人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一定程度上和当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大量留守老人的情况有关。从被调查对象家庭情况来看:家庭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占71.7%),接近一半的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3000~5000元。从家庭厕所类型方面来看,卫生厕所占53.7%,非卫生厕所占46.3%,说明仍有多数农户使用的是传统的旱厕,可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厕所的改革,提高民众生活品质的民生意义和必要性。

表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

2.3 调查结果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农村厕所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与农户的文化程度、住宅类型、政策的宣传力度、厕改资金来源等诸多影响因素相关。

2.3.1 农户文化程度与卫生厕所普及率的关系 从表2可知,在进行厕所改革的175个样本中,农户是小学以上的学历占到96.6%,而未进行厕改的农户中文盲占据31.1%,经过卡方检验,得出P<0.001,可见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农户的文化程度高低对厕所改革的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显著性差异。经过比较分析得出,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卫生厕所普及率也越高,二者呈正相关趋势。

表2 农户文化程度调查情况

2.3.2 政策宣传力度与卫生厕所普及率的关系 由表3可知,政策的宣传力度即农户对厕所革命这一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当地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有显著影响,在已经进行厕改的农户中政策宣传力度达到94.9%,而未进行厕改的农户中对政府政策了解的仅占16.4%。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较小,农户对厕改政策缺乏了解,影响了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的提高。

表3 厕改政策宣传普及率调查情况

2.3.3 住宅类型与卫生厕所普及率的关系 在对农户住宅类型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新建住宅的农户群体中卫生厕所普及率占据74.2%,老式住宅的群体中卫生厕所普及率占据老式住宅样本的42.1%。经过卡方检验,得出P<0.001,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住宅类型与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显著性差异。

2.3.4 厕所改革推进的影响因素 由表4可知,无论是在进行厕改和未进行厕改的农户中,影响厕所改革快速推进的因素是资金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其中在已经进行厕所改革的农户中,68.5%的农户认为资金是阻碍进行厕改的主要原因,在未进行厕改的农户家庭中,高达80%的农户认为资金是最重要的因素。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也阻碍着厕所改革这一民生工程的快速推进和实行。同时政府是否有统一领导也是影响地区厕改的主要因素。在厕改推行较好的村子中,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干部们的带头示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农村当地存在着较多基层的建筑施工匠人,因此在技术方面对厕改的推进影响较小。基于此,可以得出,在厕所改革的推进中,资金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厕所革命快速推进的主要障碍。

表4 厕所改革推进影响因素调查情况

3 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费投入不足,工程落实不及时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的政策,农民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仅能用来支持部分村子建设美丽乡村,如高龙镇陶化店村力求打造省级美丽乡村,政府下发资金1000多万用来建设美丽乡村,而其他没有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子严重缺乏建设资金,厕所改革进度比较缓慢,严重影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快速实施。拥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农村进行厕改较为顺利,而缺少资金支持的村子中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一般选择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进行厕改。同时农村改厕的经费釆用纵向拨付方式,从项目申报到上级批复再到经费的拨付,往往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甚至更久。项目资金落实到县级就更晚,严重影响了物资招标和工程开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厕所改革普及率难以提高。

3.2 缺乏统一领导,干群联系不密切

厕所改革涉及多个部门,改厕工作是一项组织、协调管理与技术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合作参与,而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必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4]。当前洛阳市厕所改革各个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与村民联系不密切,导致村民对一些基本政策缺乏了解。尽管洛阳市政府早在2007年就开始重视农村厕所改革,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领导,民众改厕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严重影响了改厕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农村改厕涉及到千家万户,需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和农户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

3.3 宣传不到位,思想观念难以扭转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乡镇存在政府信息不透明,民众政策信息了解渠道窄的现象。政府的乡村振兴策略不能很好地落实到每个村子中,在层层下达过程中还会出现信息缺失和失真的情况,使得基层群众不能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利好。政策宣传的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农民对政策缺乏了解,思想观念未得到及时转变,意识不到厕改带来的好处。调研发现,厕改政策宣传力度较大的村子卫生厕所普及率较高,一定程度上证明政策宣传力度和政策实施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在部分村子中农户“唯厕是臭”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卫生知识缺乏,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厕改与预防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宣传的不到位,导致农户思想观念难以扭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厕所改革的推进和实施。

3.4 重城镇轻农村,发展不平衡

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城乡厕所发展差距显著,在城镇中1 km内即可见到公共厕所,而农村厕所情况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存在条件较差甚至没有公厕的现象。部分发展落后的村子使用的依旧是传统旱厕,年久失修,卫生状况较差。当前在洛阳进行的农村厕改,每个乡镇仅选取1~2个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作为“厕所改革”的示范村,如高龙镇的陶化店、顾县镇的段东村等。这导致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虽然普遍达到98%以上,但其所在乡镇卫生厕所普及率甚至不到10%。尽管当前政府已出台各种政策在农村大力推行厕所改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在实际执行落实中,地方政府在城乡厕所改革的力度和政策方面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和完善。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厕所改革”政策的实施建议

4.1 形成合力,加强各部门的统一领导

做好改厕工作,首先需要各部门发挥好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各方的力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部门职能看,农村改厕涉及爱卫办、新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各部门之间要分工明确,有序开展厕改工作,同时通过整合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庄整治、改水改厕等建设项目和资金,强化督查指导,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可以在县、镇、村均成立组织,分管乡镇长具体负责,落实各自的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同时,可以成立专业改厕队伍,针对项目实行统一施工,有专门部门负责指导,可以有效加快改厕进度,确保改厕质量[5]。乡镇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户做好基层工作,党支部书记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亲自抓落实,下村督促指导,坚定村干部及村民改厕的决心,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促进农村厕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4.2 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厕所改革是一项持久浩大的工程,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政府部门必须坚持“农民自愿、自建公助、多方筹资、建管并重、行会治理、注重技术、利学改厕”的原则,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5]。当前,洛阳市农村改厕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资金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资金不足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随着农村厕改工作的深入开展,除了国家下发的财政补助资金外,当地政府还应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到农村厕所革命中来,合理利用社会资本[6]。强化资金保障,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强化融资能力,采取政策性金融和国家专项资金、PPP、城镇化基金、省级投资公司的支持、结合国资平台发行债券等多种模式,为开展厕所改革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和支持。

4.3 宣传到位,积极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形成厕改共识和良好的如厕习惯[7]。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快速实施,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厕所改革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是做好厕改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做好宣传工作,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去。在调研中发现,农民支持率较高的村子厕改工作推进明显较快。因此,要想做好改厕工作,在有经济保障的基础上,做好群众工作,发挥群众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地政府部门应利用多种形式向农户宣传乡村振兴、厕所改革等方面的政策,让农户了解厕改的目的意义,讲解卫生厕所的使用和管理。让农户从思想上得到根本转变,抛弃传统观念,增强自身卫生意识,转变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到厕改工作中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

4.4 齐抓共管,实现城乡厕改均等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实际上就是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厕所环境可以说是城乡发展差距中最为明显和突出的表现,尽快整治和改善农村厕所状况,改变农村卫生面貌,对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层政府在狠抓城镇公共厕所和景区旅游厕所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厕所改革的重视。要给予经费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基层政府在实际落实执行农村厕所改革政策中不能只做面子工程[8]。要切实地为农户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配套搞好厕所粪污处理,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补齐影响民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齐手共管,狠抓城镇和乡村的厕所建设,提高卫生厕所的普及率。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改厕普及率
安徽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排行榜
远程医疗普及率的现况调查
关于南陵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涪陵区义和镇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展良好
回顾: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成效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
河北:农村改厕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厕工程彰显民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