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9-08-27张静许东东王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臂丛规范化神经功能

张静 许东东 王焱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性周围神经损伤[1],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肩胛组织疼痛、乏力和肌肉变形等,可导致感觉功能与上肢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近些年来,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临床要提高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显微外科技术得到良好发展,神经损伤功能重建也取得一定效果,但神经修复术后需采取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可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据文献记载,臂丛神经受损运用规范化康复治疗既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2],还可提高康复疗效。基于此,本院对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后,取得理想疗效,表明规范化康复治疗既能巩固整体疗效,又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的92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按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每组例数相同,参照组男女之比为25:21,年龄20~55岁,均值(35.42±3.49)岁;致伤部位:全臂丛受损20例,束支部受伤18例,上干受伤8例。试验组男女之比为26:20,年龄21~54岁,均值(35.96±3.57)岁;致伤部位:全臂丛受损22例,束支部受伤17例,上干受伤7例。所选患者均享有知情权,自愿签订同意书,且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精神障碍、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者排除。两组临床资料相当,P>0.05,达到研究要求。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于家中自行开展常规康复治疗,即通过家庭神经肌肉电刺激器,由康复医生结合患者受伤部位、病情实际情况等,确定电刺激部位,实施低频脉冲电刺激,每次35 min,每日两次;康复医生需正确引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运动功能训练,45 min/次,2次/d。

试验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治疗方法为:(1)低频脉冲电疗: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器对患者进行电疗,每次35 min,每日2次。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耐受程度对大小、强度进行合理调整。(2)中频电疗:通过中频电疗器开展电疗,将垫片放入患者肌肉对应部位,将电极板粘贴好,单次电疗时间保持在20 min,每日两次,同样结合患者耐受情况对强弱、大小予以调整。(3)运动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供区神经辅助训练,并引导患者臆想,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被动开展受区神经目标训练,每次运动功能训练时间为45 min,每日两次。(4)推拿治疗:通过按揉法按摩患处,每日20 min,每周三次。

两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完成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参考《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3]判定疗效:全臂丛、上肢和束支部等部位完全康复或者接近康复,学习及生活正常为显效;束支部、全臂丛及上肢等部位好转明显,生活及学习接近正常为有效;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者恶化为无效。

参考王春宇,赵吉连[4]制定的标准判定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评价内容包括腕关节、肩关节、手、上干、肘关节、下干,每项指标分为四个等级,评分为1~4分,其中差:总评分不超过4分;尚可:总评分为5~8分;良:总评分为9-12分;优:总评分不低于13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参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疗效为82.61%;试验组显效23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疗效为95.65%。参照组总疗效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 0,P=0.044 5)。

2.2 臂丛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后参照组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为世界医学难题,有学者[5]研究发现术前及术后采取运动功能训练、低频电疗能避免肌肉萎缩,使肌力增强,还可提高功能恢复率,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林永东[6]研究认为臂丛神经损伤后功能缺损的恢复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功能重组代偿能力。损伤部位周围区域显示的术后重组现象能将神经系统可塑性调节功能反映出[7],在此期间,通过康复医学规范化的引导,开展被动运动联合意念训练,注重脑对手功能的锻炼,能改善受损的功能,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本次研究提示,试验组总体疗效胜于参照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治疗效果。参照组总疗效为82.61%,尽管差强人意,但对比试验组的95.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制定的治疗方案有效可靠,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其次是臂丛功能改善评分。参照组治疗后的臂丛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提高,但与试验组相比,提高的程度不甚理想,进一步验证规范化康复治疗能改善臂丛功能,缓解肌肉变形,预防关节强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试验组采取的规范化康复治疗包括低频脉冲电疗、中频电疗、运动功能训练和推拿治疗,其中低频脉冲电疗能使神经肌肉组织兴奋,促使神经再生,进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另外,这种疗法还具有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及镇痛作用[8],有利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频电疗为正负交替电流,对机体组织无电解作用,在电极下无酸碱反应,能防止对皮肤带来化学刺激,并且中频电流能降低皮肤电阻,电流强度较大时还可使电流直达深层组织[9]。努思热提,韩庆,马海荣[10]研究指出,多功能中频电疗仪能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使血流畅通,增加血流量,加速炎症吸收,进而减轻组织水肿。运动功能训练能加速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战胜伤残的信心[11],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治愈希望;此外,运动功能训练能通过被动及主动训练,由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方向分别开展关节运动,有助于关节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推拿治疗能通过手法对人体产生作用,进而促使组织纤维出现生理反应,这种手法能有效调节体液与神经反射,进而治疗受损部位;推拿手法能加速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12],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组织;另外,推拿治疗还可使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调节神经系统兴奋及抑制,使代谢及血液成分被改变。尽管推拿治疗不会明显增加肌肉的力量,但能使肌肉正常的功能得到保持。将上述康复治疗方法集为一体,能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提高肩肘腕功能,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和神经再生,预防肌肉萎缩,提高关节活动度。

表1 两组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臂丛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与治疗后的参照组对比,*P <0.05

组别 时间 全臂丛 上干 束支部参照组(n=46) 治疗前 6.11±1.79 3.39±0.86 8.62±2.71治疗后 7.85±1.63# 4.72±2.00# 9.70±2.12#t 值 - 4.874 6 4.143 4 2.128 9 P 值 - 0.000 0 0.000 1 0.036 0试验组(n=46) 治疗前 6.05±1.82 3.36±0.84 8.71±2.69治疗后 9.15±2.41* 6.16±2.10* 11.14±2.10*t 值 - 6.962 0 8.396 3 4.829 4 P 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总而言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作用确切,不仅能使臂丛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还可增强康复治疗效果,推动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臂丛规范化神经功能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