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经济及其发展的战略取向研究
2019-08-27西沐,杜娟
西 沐 ,杜 娟
(1.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北京 102600,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 200444;2.山东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艺术经济的发展不是偶然兴起的业态,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格局下应运而生的,必将成为我国学术研究趋势下的一个重要新兴领域,并在现实语境中逐渐找寻自身理论体系与实践探索的取向与轨迹。
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要占到GDP的5%无疑成为最醒目的里程碑。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在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新的战略机遇期之际,正是基于艺术经济的巨大潜力与重要价值,艺术经济日益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基本点。
显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艺术教育、艺术事业及艺术产业的交织共生、深化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形态、不同业态的分化与丰富,使得中国艺术经济在不知不觉中发育、发展、成形。在孕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艺术经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在规律、战略结构与发展趋势,而这些结构与趋势的形成,又基于其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与战略基础。正因为如此,不认真分析研究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特质与战略基础,就无法深入地认知中国艺术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及趋势。而对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规律与战略基础的把脉与分析,我们认为需要系统地关注几个基本的维度,然后沿着这几个基本的维度进行严谨细化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探讨中国艺术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一、艺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一)艺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经济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人们根据不同的研究与分析的目的,通过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众多不同的定义,很难统一,我们在此不再展开与追溯。与此相对应,关于艺术经济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理解与视角,要想获得一个统一的概念,难度自然不少。在这里,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与相关的角度,我们把艺术经济定义为:艺术经济是研究艺术价值的创造、发现、转化与实现及艺术资源有效管理过程的学科,是人们围绕艺术价值创造与发现这一主线而展开的艺术经济活动及其发展体系的总和。
由此可见,艺术经济既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内在规定性或者是特性。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分析探讨艺术经济内涵的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艺术经济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一是艺术经济是一门研究艺术资源价值创造、发现及艺术资源有效管理的科学。
二是艺术经济是基于艺术资源与活动的创造、转化及实现艺术价值的过程,是满足人们艺术生活与文化需要的活动。
三是艺术价值创造与发现是艺术经济发展的基本理由与核心,也是艺术经济发展的重要主线。
四是艺术经济活动主要是基于艺术资源而进行的生产、交易、流通、消费、服务等经济活动。
五是艺术经济发展体系主要包括生产体系、流转体系与支撑服务体系等几个部分,每一个不同的体系都有其丰富的业态,而每一个业态都是由不同的主体组成。
六是艺术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特定的艺术资源,也就是说,艺术经济是对艺术资源资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问,从这个视角来看,艺术经济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等一切艺术资源这一整体动态过程的一个总称。
(二)艺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艺术经济是在文化产业与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形成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特别是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升,中国大众面对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那就是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型使文化艺术的消费不断崛起,在中国大的背景下,艺术消费需求不断增强,这使艺术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大的趋势。特别是艺术商业、艺术市场、艺术产业、艺术金融及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艺术经济的发展从内在体系与结构的研究与实践互动中,逐步拓展,羽翼渐丰。艺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最新的发展业态,它既有传统经济发展系统与业态的共性,也有与其他传统经济系统和业态相比显著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经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它有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其中,艺术资源的内在特性决定了艺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2.艺术经济有自己特定的发展动力系统。其中,艺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一是不断崛起的文化艺术消费与需求;二是新科技的不断融合与进步。艺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知识层面的创造力;二是在市场与产业层面的创意能力。
3.艺术经济赖以发展的艺术资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与融合能力,这就决定了它有很强的跨界融合能力,以及由此而来的十分广泛的产业应用性。
4.艺术经济具有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使用效应的递增性,即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表现为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二是艺术经济的边际成本具有递减性特征;三是艺术经济具有明显的累积增值性特征,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艺术资源使用的越多、越系统,其价值越大。
5.艺术经济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艺术经济与传统经济业态不同的是,基于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更符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更加个性化,这就需要生产更加柔性灵活、不断分散化,而不是大规模的集中性生产,产品单一、品种少,规模单调,很难及时满足多种多样的社会需要。
6.艺术经济面向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性、直接性更加明显。艺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终端进步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互动体验。这种新兴的经济组织,通过信息化、体验化运作,使得生产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化。
7.环境友好性与可持续性发展。艺术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艺术资源活化的水平与能力,一方面加强了社会美育与社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艺术经济资源是一种新型的资源,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经济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规避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基于新型资源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特色
在分析了艺术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及特点之后,我们对艺术经济发展的特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事实上,艺术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业态,它更是一个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经济形态。也就是说,这种经济形态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状态与产业基础支撑而出现不同的发展特色。具体到我国艺术经济发展的状况来讲,其发展的特色可以总结如下:
1.我国艺术资源丰厚,艺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比较强大。这种艺术资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艺术本体、要素资源丰富;二是艺术经济发展的创意动力资源强劲、多元;三是艺术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参与度,包括参与者比较广泛。这也就充分显现了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活力。
2.艺术经济发展中的需求宽度与深度空间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需求的规模大;二是需求的多样化;三是需求的多元化;四是需求的个性化空间充分。
3.我国艺术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强烈。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要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更多的是依赖创新,包括新的领域、新的资源、新的发展方式等。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体系薄弱,支撑服务体系缺失,文化产业发展更多的是依赖基于需求的科技融合的拉动,路径依赖与产业惯性少,这为我国艺术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4.在我国发展艺术经济过程中,战略的推动优势更加明显。这种战略优势在两个方面发挥地更加有力:一是国家意志与产业发展规律结合的优势;二是市场机制与互联网机制结合的优势。
5.我国艺术经济发展中的产品与服务更新换代越来越迅速。由于艺术经济发展的特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近,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对手不断出现,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产品与服务对需求的响应速度已成为中国艺术经济关键的竞争要素。
6.我国艺术经济的发展能更好的推动文化自信与文化走出去。艺术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基于艺术资源的挖掘与价值发现。我们强调艺术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也不仅仅是一个面向传统文化艺术与遗存的挖掘、整理和学习的单向度问题,更是面向未来的民族复兴发展及文化艺术建构的战略问题。一是要积极推进艺术及其资源与当代设计、与时尚文化、与新的消费业态相融合,推动艺术资源融入当代生活,适应当代生活方式;二是要进一步提升民族艺术及其资源是我们民族最为独特的战略性资源的认知,进一步深刻理解艺术及其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要在能够进行艺术资源化、资产化的领域,大力推动艺术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三是要进一步研究与认知我国艺术传播的内在规律,创新艺术传播的路径,积极推进利用市场机制、产业机制进行艺术传播的规律研究与探讨,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二、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态势与问题
(一)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1.中国艺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落地实施是其发展的重要痛点,而艺术经济在我国的快速落地与发展的态势,可以说已经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落地与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与引导。
2.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认知在深化,但对艺术经济形态的认识模糊,特别是对艺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发展机制的认识还在进一步深化。截止目前,很多人,包括很多文化相关管理部门根本不敢谈艺术经济,谈的都是艺术与经济合作、艺术+经济,总是不敢把艺术和经济联系的那么密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艺术经济本身的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一个对艺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机制确切认识的艰巨进程。
3.我国艺术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巨大,但有效路径及其选择能力有限。就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为例,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总交易额大约不到4000亿元这样一个交易水平,其中大量的艺术品投资、艺术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好、更丰富的金融服务。目前银行的金融资产已经超过200多万亿元,可是,银行业配置到艺术品市场的信贷资源及相应的金融服务规模只有数十亿元。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已经突破了30万亿元的水平,而提供给艺术品的理财产品规模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面对巨大的艺术经济市场需求,缺少相应的有效路径及其选择服务能力。
4.我国艺术经济形态不断延展,但深化进展不快,市场与产业规模不足。我们每年都在发布国家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到目前为止,估计在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可能会突破5万亿元,但是艺术经济的规模提升也遇到停滞不前的状态,进一步发展几乎可以说是步履维艰,尤其是艺术金融产业深化遇阻,产业规模难以成长,产业与金融服务的良性互动不易形成。
5.优势资源的跨界融合成为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重要态势。艺术资源渗透力强的特性使跨界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一是不同产业间的跨界融合;二是与传统产业间的跨界融合;三是由于产品与服务的快速更新换代,在规模经济的要求、新产品研发等巨额投入的风险压力下,使得艺术经济主体更愿意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担成本,甚至是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形成竞合的生态关系。
6.产品与服务规模化及个性化的趋势正在形成。在传统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多样性与规模化生产是一对矛盾,但艺术经济的发展使得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大规模量身定制生产方式将给每位客户带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求艺术经济主体具备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经济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建构与塑造中与世界同步。在艺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业态面临大的断层,游戏规则在建构,竞争更加复杂化多元化,新的需求与产品服务随时产生。相应地,我国艺术经济形态的发展也面临行业断层、价值链再造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价值链中重新定位与建构亦在所难免。
8.我国艺术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发育进展缓慢,特别是要素市场与文化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产业支撑体系缺失已成为我国艺术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中国艺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我国艺术经济形态发展的规模“小”,艺术经济的资产特性“轻”,影响了金融资本的进入,金融支持的规模有限,支持的深度不足。
2.现阶段对艺术经济规律的认知不够深入全面。一是对艺术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管控出现认知上的偏颇。突出地表现在忽视解决认知艺术金融产业发展中的风险识别与管控问题,尤其是对艺术经济监管的特殊性认知不足,过度强调自律监管,对机构监管重视研究不够。二是缺少方法与抓手。鉴于艺术资源的特殊性,在资产化、金融化实施过程中,未解决好一些基础性问题,比如确权、估值等,实践过程中因缺少工具与方法,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落地路径,很多时候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
3.在艺术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关注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没有真正在艺术资源资产化、 金融化上做文章,没有真正在发现艺术资源的价值上做文章,很多实践与所谓的创新探索,说到底还是艺术与经济的两张皮,没有艺术资源的支撑,终究只是一种经济运作,不能实现艺术与经济的真正融合。
4.中国艺术经济形态的发展布局分散,各环节孤立、断层,难成体系。当然,不仅是艺术经济体系的培育存在短板,艺术经济发展的结构也有人质疑。一定程度上,艺术经济发育的体制、体系问题制约了艺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管理体制与体系问题比较突出,监管等体制亟待建构完善。
5.用平台化理念与机制来解决艺术经济发展中的难题,还需要实质性的推动。长远来看,无论是从法律还是体系上解决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平台化思路和平台化机制介入都是行之有效的,它为艺术经济的创新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可以说,在特定时空下,整合有效资源、优势资源,从而打破已有面上存在的难以克服的瓶颈,摄取灵感与策略,实现在一个点上的聚焦与突破,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6.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人才匮乏,需求与培养失衡。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强大的教育培训体系,但面对旺盛的社会需求,目前,几乎没有哪个机构或是高校在培养艺术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传统教育体系中也几乎没有涉及对艺术经济跨界人才的培养。
三、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分析
(一)市场需求的不断崛起
1.在市场消费结构转型过程中,艺术消费,特别是艺术衍生品及其服务的消费异军突起。依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文化艺术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比重会快速增长。资料显示,我国人均GDP已跨越了8000美元,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020年,人均GDP会达到1万美元以上。不言而喻,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了快速转型期,而艺术消费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格局。其中,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支点,成为市场消费结构快速转型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机制的日趋融合使艺术电商的发展进入爆发期,虽说市场体量与份额有待进一步提升,但足以反映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动力与活力依然强劲。
2.新消费的兴起,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彰显,为艺术消费需求迎来新的契机。一方面,以体验消费为主体的精神消费不断兴起,文化消费将成为提高国民素质与文化自信的持久性消费;另一方面,以张扬个性为主调的定制化消费,将成为体现消费者品格和个性化需求的重要趋向。消费者希望通过个性化的消费品不断发现自我,展现个性,追求自我。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对品牌文化、品牌定位、品牌追求的认知会更加精准与个性化,这无疑成为艺术消费需求的新空间。
3.我国艺术生态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完善。艺术是人为的、社会性的,一切作用于人类心灵的客观存在及精神都与它息息相关。对于艺术而言,无论精神的、物质的、既往的、现在的,都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晦地影响艺术生态。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艺术与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对此,艺术生态不仅要充分考虑艺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复杂联系,还要重视艺术运营过程中创意、生产、交易、消费、服务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共同构成的整体联系,以便从内涵与外延上全面系统地观照艺术市场。
(二)规模与结构不断生发
1.规模。
图1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图3 文化经济规模
根据图1和图2的数据,可以通过下表分析: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万亿元)占比(%)GDP增速(%)文产增速(%)对比值(%)201464.12812.453.82 7.3 201568.59932.723.97 6.911.024.12201674.00613.084.16 6.713.246.54201782.07543.474.23 6.812.665.86201890.03093.90 4.33 6.612.395.79201995.97294.414.59 6.6136.42020102.21125.04.89 6.513.57
备注:2019-2020年为预测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截止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3.9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33%,自2014年以来比重逐年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纯增1.45万亿元,占GDP增加值的5.6%。文化产业增加值2015-2018年平均增速达到12.32%,远远高于GDP的增速,平均增长速率高5.64个百分点。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GDP预计保持6.5%及以上的增速,GDP预计达到102.2万亿元。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新兴和特色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三五”时期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性阶段,保守预计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可以保持在13%以上增速,预计产值达到5万亿,占GDP比重达到4.89%,但文化经济的规模还不足2万亿元,由此可见,围绕文化产业如此大规模的市场空间,艺术经济前景广阔,蕴含多元化的培育潜能。如何深度挖掘艺术资源,实现艺术市场的大众化,增强艺术市场的流通等是当前及今后很长时间内需要思考的问题。
2.结构。
艺术经济虽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但经过近10多年的摸索前行,已经基本形成较完备的业态结构,主要包括5部分,即艺术商业、艺术市场、艺术产业、艺术金融和艺术科技,这5大板块基本架构起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格局。艺术经济作为艺术学门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原有艺术学过分关注横向层面研究的模式,以更宽广的视角触及艺术学纵向领域的规划与探索。[2]可以说,搭建艺术经济这一新兴的学科群,不仅是艺术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大繁荣背景下,对艺术经济现象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的路径选择。
图4 艺术经济发展的结构图
(三)业态创新推动产业融合提升
1.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劲。艺术经济作为交叉学科,既要关注艺术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要解决如何最大程度地提供艺术产品、有效配置资源等核心问题,这种交叉且跨学科的研究具有强大的内生力。
2.业态生发迅速。从近期来看,艺术经济业态的探索不断向纵深发展。突出亮点表现在平台化+云服务+互联网+终端的整合,推动了互联网艺术经济的发展,带来艺术金融资产化及其消费的业态不断丰富等。
3.产业融合普遍。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借助数字信息技术,使各行业间紧密交叉与衔接,艺术与金融、旅游和商业地产等融合发展,不仅是艺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资源,也是实现艺术与市场良性互动,促进产业间有效延伸以及产业内部重新组合的战略方式。
4.产业提升与升级速度快。当前,产业融合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推进艺术经济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推进,在与科技、金融的创新融合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艺术经济的发展路径。
(四)科技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近年来,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与终端进步推进了艺术经济创新发展的智能化能力与水平。人们越来越重视新技术融合与进步对艺术经济创新发展的促动作用,它不仅对艺术品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艺术生态。在此背景下,中国艺术科技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已经不断被人们所认知。艺术科技为艺术产业及产品创新提供的无限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产品。科技发展为艺术创作注入更多灵感与表现,为艺术展示拓宽深度与宽度。例如数字博物馆的三维场景展示,采用虚拟技术,复原文物的原生环境,几何式地展示文物结构;当下许多博物馆、美术馆会将藏品制作成丰富多彩的纪念品,也会开发一些艺术产品,包括丝巾、T 恤、传统工艺品等,这些艺术衍生品在“互联网+”与VR 技术背景下,不再只是局限于将原生艺术品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参与到交互游戏、体验消费中来,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品的APP 软件《每日故宫》《故宫陶瓷馆》等集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堪称艺术衍生品中的精品。
2.产业。科技与艺术同样需要智慧、情感、想象力与创造力。科技融合的支撑与推动,开启艺术在融合媒介、金融与旅游等方面的巨大空间。我们认为,在艺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是推动力,金融是拉动力,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挖掘、价值发现、价值整合、价值实现”是其内在驱动力。
3.生态。艺术品产业生态建构最重要的内容是线上和线下、市场和产业、体验和消费,场内和场外“四个打通”,如何依托科技融合形成创意、生产、流通与消费资源的新融合与新配置是艺术品交易创新需认真思考与研究的。
(五)围绕价值发现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不断拓展
艺术品综合性服务平台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的动态系统,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建构主要包括艺术品交易模式创新、艺术品资产管理两大组成部分。如何将艺术品及艺术资源在借助互联网平台思路基础上使资产化、金融化诉求得以实现,搭建以数据、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平台,为平台化艺术品交易及艺术资产化提供支持和保障是研究的重要诉求。
1.价值发现平台建构。平台化思路使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价值发现及资源整合得到最大释放,当艺术品的价值挖掘与平台贯通连接时,会发现中间有很多环节可以被应用,很多增值服务可以交叉甚至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广阔的平台价值和资源利用。艺术价值是通过艺术发现来认知,通过合理架构来实现的,在科技互联共通的今天,艺术品资源正在经历开放、共享式发现及价值挖掘的过程。
2.金融服务。基于平台化的艺术品资产管理,主要包括理财、资产配置、艺术财富管理等方面。具体来说,围绕平台化属性,并购或升级打造艺术产业的上游入口,衔接第三方平台功能,从下游完善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平台支付、物流、集保、保险等相关内容。
3.支撑服务体系。平台化艺术品交易模式的发展同样需要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的支持,如数据、征信、鉴定、估值、确权等方面,这些虽然不是要素交易市场平台的核心业务,但也是交易平台的有力保障和创新内容。
4.价值流转体系发展。平台化艺术品交易模式产业生态建构的发展目标是在公开、公正、公平、共知、共享、共信的体系下向大众化、社会化与规模化方向发展。我们看到,艺术品及艺术资源在市场化、资产化、金融化过程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运作模式,借助金融工具和方式,呈现艺术银行、艺术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质押、艺术品产权交易等多种形式,很容易将艺术与金融的对接处于点对点的产品级层面,当然在双方基础与匹配程度上都需精耕细作,完善多层级流转的机制资源与资本资源的顺畅衔接。
(六)理论与前沿实践探索带来更多指向与示范
1.理论的系统化与导向。众所周知,艺术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资源,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施展着持久的影响力。从学理层面构建艺术经济的学科群体系,既会涉及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历史等方方面面,也会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的融合,它需要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透视艺术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
2.实践探索的拓展。就实践而言,艺术经济站在发展机遇期,会密切挖掘、关注艺术经济现象,探寻现象背后的发展逻辑,敏锐洞察普遍存在的艺术经济问题,寻求解决对策,提供系统性、战略性的建议。
3.成功案例的示范。艺术经济的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营理念、资本投入、人才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也有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探讨。例如,潍坊银行2009年9月正式推出艺术品质押贷款融资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家为艺术品交易、投资和收藏提供质押贷款融资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探索,如今潍坊银行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艺术金融综合服务产业,包括艺术品融资、艺术品仓储、艺术策展与中介、艺术品投资咨询、艺术金融数据库等环节,这些业态组成一个闭环,勾勒出潍坊银行在艺术品质押融资领域系统化、常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进程,[3](P315)为中国银行业参与艺术品市场提供可资借鉴的模板。此外,在平台化艺术品交易模式探索方面,2016年9月成立的世屹集团秉持“新文化、新模式、新零售、大健康”的理念,构建世屹文化创新共享平台,它以“将消费者转变为消费商”为核心,集线上线下为一体,新消费、新金融、共享经济于一体,成为整合非遗传承人及艺术机构、艺术品消费者极具公信力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七)战略与政策导向的拉动
1.战略。“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强劲科学技术支撑、广泛社会资本的参与下,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立足实际,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不断拓展不同产业间的跨界融合。艺术经济聚焦艺术商业、艺术市场、艺术金融等与大众价值消费与实现紧密相关的领域,鲜活性与创新性是其生存状态的明显表征。对艺术经济进行深度解读,有利于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在文化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找到结合点。
2.政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家对发展艺术经济越来越重视,使其规范、繁荣发展是明智且安全的出路,规范的基点是我国艺术经济方面政策导向的引领。事实上,政府近些年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以期通过政策的引导有效促进艺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例如,2016年3月,文化部继发布《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后,又正式发布《关于贯彻实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对贯彻实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作出计划部署。此外,《艺术产业振兴规划》(2009)《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0)《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2014)等涉及艺术经济各个层面的政策支持,也在有序的细化与完善。
3.国家意志与市场机制的融合。艺术经济对政府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国家适当的协调与引导,特别是战略顶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卢梭认为,国家意志是整个社会的“公意”,是通过对社会成员个别意志的反思而抽象出的普遍意志,而代表这种普遍意志的便是国家。需要指出的是,国家意志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微妙的。一方面,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政府部门需主动谋划,把握方向,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带动艺术经济的发展与跃升,尤其是通过一系列运作,创新政府财政的艺术投入规模与方式,促进各类资本参与到中国艺术市场的运行中来;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作为实现中国艺术产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艺术经济生态,制定交易、流转等制度,提高各类艺术经济活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是其价值所在。我们看到,在国家意志与市场机制的交融中体现了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环境营造等作用。
4.本土化与国际化。中国艺术经济的建构与发展是立足我国艺术经济的现实情况,围绕不同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展开的,它需要在长期的艺术经济活动实践中找寻系统解决中国艺术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的中国方案,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当然,中国艺术经济的本土化不是固步自封,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眼界吸收国外艺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辩证分析,取长补短,恰当地促进本土化应用。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中国艺术经济本土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八)产业基础与环境越来越成熟
1.产业基础
(1)艺术事业快速发展。推动艺术事业发展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渠道,艺术事业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在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也提到要加强规划指导,支持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创新发展等,可以看出国家在政策上对艺术事业高度重视,财政投入也在适度增加。
(2)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随着文化产业朝着数字化、新兴消费转型,与之发展密切相关的演艺产业、动漫产业、艺术金融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表现出明显向好发展的趋势。
(3)产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家加大文化艺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2.产业环境。当前,文化艺术产业环境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中,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扶持产业蓬勃发展的相关文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为艺术产业开辟新模式与新空间。简而言之,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正在拓宽艺术与金融、消费、社交、商业等场景的边界,带来无限机遇。
3.融合优化的发展趋势。艺术与经济的融合共生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不仅给生活平添了审美情趣,也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心怡场所。
(1)艺术品商店。中国艺术品商店起步运营较晚,但已呈现出多种业态,比如依托艺术中心为主的伊比利亚艺术品商店;《Hi艺术》依托媒体平台影响力所办的艺术商店;遵循品牌营销策略经营的上海鉴藏家艺术商店等在整合艺术资源,促进艺术产业的发展中成为新亮点。
(2)艺术综合体。这是一种将艺术酒店、美术馆、艺术公园与商业艺术等元素交织在一起,以艺术休闲体验方式为主的艺术呈现。万和昊美艺术酒店就是在上海开业的艺术全融合酒店,是多功能艺术综合体的典型代表。它将国外比较盛行的艺术与酒店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引入中国,打造了具有独特艺术氛围,能切身感受艺术气息的艺术酒店。酒店将艺术欣赏、衍生品开发、艺术消费等环节共同构建在“艺术综合体”中,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开发,与此同时,也标志着艺术与商业的合作共赢掀开新篇章。
(3)创意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具有活力和前景的现代产业,它将艺术、商业与历史有机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经过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承载着艺术与科技的人文价值,还日渐成为满足人们怀旧心理,找寻归属感及文化消费的基地,并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北京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广东惠州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基地、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都已形成自身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其中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自2009年创建以来,经过10年的积累,以形成创意设计、文化演艺为主导,科技创新、创意产品开发、艺术品交易等产业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是全国10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这里曾是兰州一座工业厂房的旧址,如今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址将现代创意理念融入园区改造提升中,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融合。
4.产业生态。需要指出的是,在艺术经济的创新发展中,商业、科技、消费、服务等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生态定位,这些生态因子互动互助,同时又不断变化,共同演进,因此,艺术经济产业生态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彼此交互渗透的。
四、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
艺术经济的发展是在我国文化产业即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面对消费结构快速转型及文化艺术消费迅速崛起的重要时期,艺术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总体来说,研究与发展中国艺术经济至少应该重视四个层面的发展:一是艺术生态本身的发展变化,它是艺术经济发展创新的源头;二是艺术经济业态结构及其业态创新发展的趋势,这是艺术经济发展的根本与本体;三是艺术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与基础,特别是文化产业、文化经济,以及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如确权、鉴定、估值、鉴证备案、集保、物流等业态创新发展的支撑;四是基于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设的环境优化与培育。为此,我们认为,对中国艺术经济这个新业态的发展,一是要强调建构,为新业态提供创新发展的更大空间与支撑;二是要培育,新的业态的发展,虽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是它还需要一个发掘需求、适应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支持培育的力量;三是监管,特别是合规合法,是中国艺术经济壮大及持续发展的根本与前提。
随着中国艺术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新的发展资源、新的积极发展方式的探索与融合可以说层出不穷,一个新的经济生态不断在演化与形成的过程之中,这既是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艺术经济发展的大的时代背景。所以,在今天我们进行探讨分析艺术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的时候,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夯实产业基础,特别是文化产业、文化经济、艺术市场与艺术产业的发展。
2.艺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需求为主线,以消费者为核心,在新的消费理念与环境下,创新发掘消费理念、消费需求及消费服务的平台、方法与手段,推动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快速化、个性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3.要积极关注并促进艺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建设,在宏观层面要关注市场机制与互联网机制的融合,关注国家意志与市场发展趋势的融合。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要花大力气关注并推进科技与金融对艺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积极推动艺术经济的规模及其结构的发展。一个新兴的业态,不仅仅需要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有健康的内在结构。对中国艺术经济的发展来说,要积极发展艺术商业、艺术市场、艺术产业、艺术金融、艺术科技等业态的创新,不断优化其内在结构。
5.艺术经济的发展要积极做好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做好艺术经济发展的生态,进一步推进艺术经济由概念、形态、业态向产业生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发挥艺术资源的价值优势,积极做好跨界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推动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与传统业态的升级。
6.进一步完善提升法律法规在发展艺术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快艺术经济相关的修法立法进度;进一步提升法律对业态发展发育的建构能力;进一步完善提升法律法规对业态发展的服务能力。在发展艺术经济的过程中,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跟随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新风险管控的理念与方式方法,不能适时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快速构建与完善提升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7.要重视艺术经济发展的理论建设,建构中国艺术经济理论体系,推动艺术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艺术经济是中国当前促进文化产业及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于中国艺术经济发展态势及战略取向的探讨,必将为当下我国艺术经济发展在理论上提供必要的张力,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导引,并最终指向中国艺术经济理论与实践本身的建构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