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育儿的分歧与责任

2019-08-26

中华家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隔代孙女育儿

当今社会,祖父母、外祖父母帮忙照顾孩子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婆媳矛盾、夫妻矛盾往往都是因为“祖辈带孩子”这件事引起的。本期我们围绕这一话题,请专家和家长分别谈谈“隔代育儿”的分歧与责任。

融代不隔爱 隔代育儿很无奈 吕丹

隔代育儿问题是一项严肃的人口学问题,有专家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能够得到父母的帮助,大大减轻了自己照顾孩子的负担,明显提高妈妈们的社会工作参与率。妈妈们能够工作,既能增加家庭收入,更能保持开放,进取的精神面貌,这在孩子的人格养成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带孩子会明显地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衰退,对他们的自我老化态度有积极影响。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养育方式,但隔代育儿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且很微妙的。

无论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是爸爸妈妈,爱孩子的心总是一致的,但隔代育儿却经常出现分歧,而且主要集中在方法的選择上。新手妈妈们缺乏实践经验,于是选择照书养娃;老辈人凭借多年养育孩子且不止养育一个孩子的丰富经验,自诩可以应对一切。于是矛盾就在“教条主义”和“想当然”的不断拉扯中产生。孩子出生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长辈参与育儿,又使得家庭运行机制发生变化。而且有些妈妈对孩子的事情容错率很低,要求极为严格,进而加速了隔代育儿中矛盾的产生。

孩子的事无小事,可是孩子的事其实都不是大事,如果能把争论固定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一般都不会造成矛盾升级,解决事情即可。一位朋友讲过家里奶奶带孩子的趣事,北京11月中旬开始供暖,室外的温度很低,出门一般要穿厚的毛呢大衣,身体强壮的要穿上风衣了,一日大风,天气格外冷,但是空气质量也难得地好。于是朋友想带襁褓中的孩子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奶奶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西装外套就准备下楼了。朋友说要多穿,外边很冷,但是老人坚持自己“热得都出汗了”,结果刚一出了楼门,奶奶便抱紧肩膀,跳着脚说“好冷啊,好冷啊”,边说边往裹了棉被的孩子身上加了一条毯子。过了一会,奶奶又说“好冷啊,好冷啊”,然后,又给孩子加了一条毯子。朋友见状说道:“妈,您冷就自己加衣服,孩子已经很热了,再捂着容易长疹子了。”奶奶便觉得特别委屈,认为自己一片好心被辜负了。就像我们常说的“有一种饿,是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尤其是还不会明确表达意愿的孩子,是别人体验的承担者,执行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人的判断,往往这种时候,就需要家长能从更加客观的态度来判断事实,采取正确的策略,来提高孩子的体验感。但是,究竟谁的体验是准确的,谁的决定是正确的,就成了核心问题。

子女需要父母帮助,父母愿意帮助子女,这种情况在中国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运行机制原因。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学着从对方的视角出发,提供理解和帮助,最后最大的赢家应该是家里的孩子,是那个家长们都格外珍视和爱惜的新生命。

吕丹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解决隔代养育分歧 明确第二责任人 兰海

“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

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乍一听觉得有点好笑,但仔细想想好像很有道理。现在带孩子的主力军以姥姥、姥爷为主,因为婆媳之间有着一层天然的屏障,所以为了家里的太平,很多妈妈会选择让自己的父母来带孩子。而姥姥、姥爷也心疼自己的女儿,会主动提出帮忙带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倒也是乐得清闲,定期过来看看孙子、孙女,临走的时候给点“辛苦费”,顺便指点一下“江山”。

还有一种方式是姥姥和奶奶一起带娃,在小区里和早教中心经常可以看到两个老人面带尴尬,同时看着一个孩子。两个人同时带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互相都认为对方在看着孩子,最后谁也没认真看着,孩子在安全问题上得不到保障。孩子夫在中间也很难受,和奶奶多说两句姥姥不高兴,和姥姥多玩一会奶奶又吃醋。

诸如此类的抚养孩子的方式实属无奈之举,现在社会尤其是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依靠一个人赚钱养家,一个人抚养孩子显得不现实。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家长无法亲自带孩子,不得不由老人来带孩子,老人不仅要照顾孙子、孙女的生活,还要承担教育责任。这就是现当下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隔代教育现象。

育儿观念分歧对孩子会带来的影响

对于婴幼儿来说,环境中的不稳定会带来生活的混乱,产生不安全感。孩子会成为成年人争夺的对象,成年人为了证明自己是被孩子喜欢的,会在明知道不对的情况下,拉拢孩子,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错误的判断。例如:

“妈妈说了不让吃糖,可是奶奶总给我糖吃,到底糖能吃还是不能吃?”

“爷爷说被人欺负了,就要还手。可是妈妈说,打人的小朋友不好,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在看到观念分歧之后,就知道利用这样的矛盾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例如:

“兰兰,你知道吗?我周末有了2个一模一样的铅笔盒。我厉害吧!我看中那个铅笔盒很久了,可是太贵了。我先对妈妈说,她没同意给我买;然后我去找奶奶,告诉她,妈妈不给我买。然后我又去找妈妈,说奶奶也不给我买。结果就是,奶奶和妈妈都给我买了铅笔盒。我可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还有的孩子为了减少矛盾,在家里不太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唯一目的就是让家里太平,相安无事。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回到家里心理负担很重,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地方反而会需要更多的隐藏。例如:

“回家我还是不说话了吧,我说什么都有人会支持我,也有人会反对我。而且他们意见都不一样,总是吵,我不怨成为让他们争吵的原因,我现在特别不想回家。”

如何缓解分歧带来的影响

1.情绪沟通很重要:在教育出现分歧时,要多一些温和的沟通。无论哪种做法,父母和老人的立场都是为了孩子好,老人经验的丰富,在育儿方面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益的,但老人也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

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孩子能够很敏感地感觉到家庭氛围的变化。隔代教育观带来的冲突矛盾,受伤的往往是孩子。

形成一个结果告诉孩子:在发生分歧时,父母和老人私下商量好一个结果,把结果告诉孩子就可以了。不要和孩子说妈妈认为应该这样做,姥姥、奶奶又认为应该那样做,孩子不需要知道你们各自的观点。一旦形成结果,就不要再抱怨,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的父母,在你们商量好达成一致后,就不要再抱怨。

不要把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负面评价告诉孩子: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人的不好,老人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父母的不是,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爸爸出面调解很重要:在婆婆帮忙带孩子的家庭中,婆媳很容易“矛盾四起”,这时爸爸只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才能平息战火。“和稀泥”和“甩手掌柜”绝对是不合格的。可能很多妻子经常听到丈夫这样说:“再不对也是我妈,你多让着点”。然而,这句话从来就没有一次管用过。这不但会让妻子觉得十分委屈,婆媳关系会更加恶化,夫妻关系也会因此而糟糕。在隔代教育中,一切应首先从孩子出发,支持对孩子有益的一方,一定要秉持公正。建议爸爸们应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这样才会更有发言权。

明确第一责任人

第一责任人即对孩子所有发展问题承担责任的人,这个责任人要相对稳定,不能经常换人。第一责任人最好由妈妈来担任,因为无论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还是家庭关系来说,妈妈都再合适不过了。其次是爸爸,家里的其他成员都只是在帮助你们,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应尽量让孩子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并且有比较固定的抚养人照看,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稳定的环境和责任人,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是孩子将来建立自尊、自信,敢于与人交往的基础。在接受老人帮助的同时,也要接受老人与你的不同。协调好与老人的关系,才能让家庭和睦。老年人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乐于带孙子是一种无私的帮助,但绝不是义务。

兰海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硕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爷孙俩的京城观虫记 绪萱

我,一个74岁的老人,突发幼年狂,欣然陪同三岁半的昂昂(外孙),走进中国儿童中心院内,参观北京首届昆虫展。

展品错落在院内花园林荫道两旁,活物藏于玻璃缸里,标本悬于橱窗之内,琳琅满目,一时不知从何处看起。昂昂唯恐顾此失彼,有点焦躁不安,嫩乎乎的小手已经渗出汗水。好在我是关注昆虫的“老江湖”,早在1982年就著作并出版了长篇科学童话《怪孩子的梦》(写的是一个迷虫少年梦游昆虫世界),知道什么样的昆虫好玩,于是先带他看奇异昆虫。

来自姥爷的科普讲座

展品中的奇异昆虫,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特大的黑蜣螂、犀头虫、鹿角虫和竹节虫。这些从南亚和非洲引进的虫子,长者可达半尺,相貌古怪,令人好奇而生畏。可昂昂不但不怕,还想要亲近它们,多次伸手去摸,因遭玻璃墙壁阻挡,还闷闷不乐的。我问他:“你知道昆虫中的大力士是谁吗?”他瞪眼看我,飘忽的眼神在说:“想知道,您快说。”我告诉他:“就是这蜣螂,中国俗称它‘屎壳郎。有人送它雅号‘清道夫。它滚动的粪球,重量可以是它自身重量的数倍,而且可以倒推着爬陡直的山坡;不小心滑落到坡底,接着还爬。那种毅力在人类里也少见。”昂昂听着,似懂非懂,但挺认真,突然叫我:“姥爷,那只蜣螂把大树皮拱动了!”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有只蜣螂在往栎树皮下钻,厚厚的带皮木板竟上下摇晃起来。我问他:“蜣螂力气大吗?”昂昂笑着点头,忘我地回味着我的讲解。接着,我们观看装甲鹿角虫吸食、羞涩纺织娘藏身、蝶蛾群飞舞。同蝶蛾亲密接触时,众多花蝴蝶绕人纷飞,有些竟落到昂昂肩上,他伸手可捏。可他听了工作人员“不抓”的劝告,始终只是笑视而已。

我还带着昂昂去看了巨型蜘蛛、似懈毒蝎、圆球马陆、翠绿蜥蜴等。昂昂悉数认真看去,拳头大的食乌蛛,安然蜷缩在玻璃缸的一角睡觉,昂昂居然指出了它埋在毛茸茸的长腿中的大肚子和小尖头。

求知若渴的外孙

小孩对奇异活虫感兴趣,似乎是种天性,但未必对干枯的虫子标本和图片说明感兴趣。昂昂却是个例外。我指着图表给他讲蝶蛾变化四部曲时,从成虫父母“结婚”、产卵、孵虫、然后化蛹,直到最后一个华丽转身,变为美丽的蝴蝶,他都听得津津有味。当听到“华丽转身”一词时,竟然灿烂地笑了,还扭动了一下肩背,好像他也变成了一只破蛹而出的蝴蝶,抖动翅膀飞向高空。

我觉得很感动。昂昂才三岁半,面对这些陌生的虫子,竟用探索的目光去看。那认真的劲,专注的神,如醉如痴的表情,使我恍惚觉得,他已变化为虫,高兴地与虫为伍了。如此小的年纪,就能够专注于一物,长此以往,何愁不成为某门类的专家、学者。

第二天昂昂还对他妈妈说:“我还要姥爷陪我去看虫子,有好些虫子我还叫不出名字呢。”他妈妈说:“你慢慢认吧,都认全了就成专家了。

为孙女奏响音乐梦 王小迪

在60岁生日这年,我迎来了最宝贝的孙女。她出生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不仅和我一个属相,连生日也非常接近,我时常感慨:她真是上天赐予我60岁生日最好的礼物!

我从事了大半辈子的乐器制作工作,在这其中,渐渐发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和对人们心灵的启迪作用,因此我也很想让孙女尽早与音乐结缘,让优美的音乐陪伴她一生的成长。

用音乐患起孙女成长

孙女出生之后,我就为她精心挑选了一些名家名曲的CD,每天播放一小会儿,慢慢培养她对音乐最初的感知力;孙女的爸爸妈妈也购买了一些童谣、轻音乐等专辑,养成孩子每天听音乐的好习惯。等到孙女差不多一岁半左右的时候,突然发现她对节奏有了一定的认知,只要音乐一响起,她就会随着音乐开始摆动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她逐渐可以分辨出音乐节奏的快慢和舒缓,聆听情绪激昂的乐曲,她的双手就会像指挥家那样猛烈地左右晃动;聆听悠扬轻缓的乐曲时,她又会慢悠悠地晃动着身体……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无意中给她播放二胡名曲《战马奔腾》,她竟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遍又一遍要求我重复播放这首曲子,不仅用手做出拉二胡的样子,还拉着我和她爷爷一起随着音乐跳舞,給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等她父母回到家后,我们又让她进行了“原音重现”,她的父母也很惊喜,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全家都觉得似乎音乐的种子已经在她的内心开始悄悄发芽。为了让她能更好地感知音乐,我们根据她的年龄特点和发育情况,陆续购置了一些与音乐启蒙相关的书籍和玩具。比如按一下书中的按钮就可以播放音乐的乐器认知书,打击类的小鼓、小木琴;铜管类的儿童小号、萨克斯;吹奏类的竖笛、口琴等。这些儿童演奏类的乐器基本都是我每年参加国内外音乐展会时的“收获”,专门给孩子吹奏的乐器虽然小巧,但制作得却十分精致,吹奏出来的声音也和标准尺寸的乐器没有差别。此外,孩子的妈妈从小学习钢琴,家中的钢琴也是孙女的好“玩具”,一开始是抱着她用脚踩键盘,长大一些是让她坐在餐椅上和妈妈一起瞎弹,后来再大一些,就让她独立坐在琴凳上,有模有样地“弹奏”乐曲。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点点滴滴也都算是音乐方面的启蒙吧。

巧妙處理与小辈间的矛盾

说起因为育儿问题产生的矛盾,相信是每个家庭都不可避免的,现在“80后”“90后”父母和我们那一辈的育儿观念、思维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下一代出生后,大家因为要照顾孩子,彼此间会有更紧密的接触,日常生活中肯定难免一些磕磕绊绊。作为长辈,我深知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会给人的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与小辈们的相处中,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些方式窍门,不仅能巧妙化解一些矛盾、避免由于育儿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也能增进家人间的情感,让家庭生活更加和谐和睦。

“万能的”微信群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微信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过微信,我结识了很多国内外热爱二胡的朋友们,大家经常在微信群里一起互相交流沟通,通过他们我也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在我们家同样有一个家庭的微信群,孩子爸爸妈妈白天上班,我们帮忙照看孙女,经常就会在群里发送孙女的照片或视频;周末我们在家休息,孩子的爸妈也同样会在群里发照片,告诉我们今天又带孙女去了哪些地方玩耍、吃了什么好吃的、在家乖不乖等等,通过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视频,让我们全家人的心更加紧密。当然,有时候发生一些小矛盾,我们基本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会先各自“缓一缓”,事后回到家后,晚一些再通过微信群进行沟通,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气氛,比当场争吵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公众号学会科学育儿

小婴儿时期要不要喂水?满月要不要剃光头?夏天能不能光脚?穿尿不湿会导致罗圈腿吗……以前我们在养育孩子时从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没想到现在都有科学的观点和解释了。一开始孩子爸爸妈妈跟我们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有时候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有些小题大做,还会因为这些发生一些小争执。不过后来我也关注了几个育儿公众号,通过看上面的文章,发现确实很有启发,里面许多科学观点和我们那时候确实大不相同了。看来在“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要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得以解决。

多向小辈虚心请教

虽然已经年过60岁,但也许是因为经常和音乐接触的关系,我觉得自己的心态还是非常年轻的,尤其是有了孙女之后,每天有她的陪伴,和她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我感觉年轻了不少。作为长辈,我也会放下身段向小辈虚心请教,询问他们一些育儿知识,和他们共同商量育儿的好方式。在给孙女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遇到带有英文单词的时候,我也会要求孩子的爸妈标注上中文,等下次给孙女阅读的时候能更好地给她讲解了。孙女的出生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有了更好的心态去拥抱美好的生活。

音乐的神奇魔力

音乐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感染情绪、传递快乐,甚至能让婴儿瞬间手舞足蹈起来。音乐对孩子的记忆力、语言能力等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孩子的发育成长离不开音乐。

音乐通过悦声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进而使流经全身的血液得到调整,心跳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可使人在生理上、感情上以及举止行为方面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有益于身心健康。

孩子对音乐一般都很敏感且喜爱。对一个正在哭吵的婴儿播放音乐,可以很快停止他的哭闹,孩子在听音乐时常显得很安静,而且情绪欢快。给婴儿哺乳时,辅之以悠扬的音乐,可激起小儿的食欲。轻快明朗、节奏比较舒缓的音乐易于被孩子所接受。反之,迪斯科乐曲、打击乐等过于嘈杂、狂乱的乐曲可以使人情绪紧张、心跳加速,不适合于儿童,特别是婴儿。此外,每次听乐曲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十几分钟为宜,曲调要柔和,音量不要太大。如果长时间的给婴儿听录音带或CD盘,婴儿就会变得只适应机械音,而对母亲的声音没有反应。一般来说,1岁左右宝宝听到音乐时,已会自动随音乐节拍扭动身体,2-3岁时,就会随欢快音乐翩翩起舞了。

猜你喜欢

隔代孙女育儿
爷爷奶奶来“听课”
老的定义
老的定义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为谁吃饭
有什么比我重要
隔着代,相亲爱
隔代家长怎样当
育儿神器
育儿Q&A